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的眼动研究: 特征与模式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0 16:34: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眼动实验,从认知角度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认知特点,分析了阅读能力高、低两组被试间的阅读模式差异。实验得出两组被试均采用逐句阅读的方式,阅读技巧应用极少;英汉差异较大的数字是中国学生的阅读难点;高、低分组的英语阅读模式存在着差异结论。根据结论对阅读水平较低的同学提出了学习建议。

关键词:眼动实验;英语阅读;兴趣区;热点图

本文引用格式:宗姗,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的眼动研究:特征与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95):213–215.

一研究背景

阅读理解是各种英语考试的必备题型,也是许多同学难以突破的难关。以往研究多从词汇量、语法储备等方面分析解释阅读理解得高分的原因[7,8]。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认知活动,但通过实验方式探讨中国学生阅读理解认知特点的研究较少。

眼动技术是目前语言认知领域常用的研究手段,它可以实时监测阅读过程,且可以做到几乎不干扰正常的阅读,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用眼动实验来研究阅读。西方对阅读眼动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已有多年历史。在阅读中,眼睛总是在文本的不同位置之间移动,以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进而理解整个文本[2]。Rayner和McConkie通过眼动实验研究读者的知觉范围,通过这种办法,能够较精细地分析读者感知范围的特征(转述王穗苹等,1999)。在此之后,国内也逐步开始对阅读进行眼动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然而针对二语习得者的英语阅读眼动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拟通过眼动实验,尝试从认知角度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认知特点。

二 国内外阅读中的眼动研究综述

通过眼动数据揭示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加工在国外发展较好。Anderson(1937)指出,一般阅读者和熟练阅读者在眼动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材料难度的增加,眼动模式都趋向于不成熟。Rayner(1998)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眼动研究已经步入第三个时代了。

国内对阅读的眼动研究开始于中文阅读眼动研究,目前也包括中英文阅读材料对比以及英语阅读眼动研究。在白学军(2015)的综述中,汉语阅读眼动控制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时间以及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位置。通过比较发现,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特点与拼音文字的眼动控制特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与汉语阅读一样,英语阅读的眼动与阅读理解也有密切的关系。

\

 
三 实验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实验针对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带着问题找答案是四级阅读中的常见技巧,学生先阅读题目,再阅读文章,当阅读到与题目相关的信息时,即得到答案信息后,就可以停止阅读,从而节省考试时间。这是在考试中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我们将通过实验设计考察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此技巧运用上是否存在差异,通过热点图分析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阅读中的关注重点。

问题一: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运用技巧--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时是否存在差异?

问题二:热点图反映出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关注重点是否不同?

(二)被试

本次实验选取了16位被试,根据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成绩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高于203分为高分组,低于180分为低分组。

(三)实验材料

语篇材料为7段选自大学英语四级全真模拟题的阅读材料,每段材料附一道与原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答案均可在原文内找到。

(四)实验仪器

本次实验采用加拿大生产的EYELINK1000+眼动设备,被试机的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刷新率为75 HZ。被试眼睛距屏幕约70 cm,语篇以黑色28的Calibri字体呈现。

(五)实验过程

每位被试单独进行实验。在实验前,我们告知被试按照自己做阅读的习惯即可,实验内容为七道阅读理解,实验结束后需参与我们的访谈。访谈问题包括:此次实验中是否有生词?是否影响理解?你是否了解过四六级阅读中先读题目再看内容的技巧?在实验中是先阅读题目还是先阅读文章的?为什么这么做?

(六)分析指标

1.热点图:在眼动实验分析中,注视热点常用注视热点图(Heat Map)来呈现。注视热点图能直观地显示阅读者对文本各处的不同兴趣度,通过颜色深浅变化形象地反映被试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在本实验的热点图中,被试的注视时长通过由深入浅,从红色、黄色到绿色的顺序来反映。

2.总注视时间(total fixation duration):也被称为总停留时间(total dwell time)(Holmqvist et al.,2011)、总阅读时间(total reading time)(Clifton,Staub,&Rayner,2007)或总观看时间(total viewing time)是落在兴趣区的所有注视点的时间的总和[11]。总注视时间越长,说明学习者在某一兴趣区停留的时间越长。

3.阅读理解率:回答正确的题目数与总题目数之比。

4.兴趣区:在阅读的眼动研究中,研究者往往要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分析的目标区域,即“兴趣区”(area of interest,AOI),兴趣区可以是一个字或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较大的区域,如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9]。本实验主要通过对兴趣区的研究来判断被试在做阅读理解中关注的重点内容。

四 分析

(一)中国学生的阅读方式及阅读技巧应用


我们的实验假设为,在运用带着问题找答案这一技巧上,阅读高分者应更为熟练。但实验结果及访谈表明,两组学生使用这一阅读技巧的现象极低,仅有2位高分组被试,因此中国学生对此技巧的运用,不存在差异。实验被试均为学习英语超过10年并已具备四级水平的二语习得者,实验表明,他们在阅读英语文本时,都采取从头开始的逐行阅读方式,并且和英语母语者一样,跳过了大部分的功能词。功能词又名结构词或虚词,指没有单独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功能词[6],如of,by,in等。


\
 
为低分组被试3阅读题目4时的热点图。可以看出,图1中的功能词a,of,are,图2中的功能词to,a,the,are均为白色,说明被试在此处的注视次数和时长为0。在阅读过程中,因功能词与答案无关,且不影响理解和答题,故所有被试在实验中阅读时均跳过了功能词汇。可见,两组被试都熟知英语语法,是熟练的英语阅读者。

(二)数字是中国学生的阅读难点

热点图能够直观地反映阅读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实验表明,所有文本中的数字在热点图中均呈见红色,即注视时长显著增加,为阅读难点。其中,第7题中的450,000数字的平均总注视时间两组被试均超过1000 ms,图3、图4分别为高、低分组被试3、2阅读题目7的热点图。即使数字与题目无关,但由于英汉语言计数系统的差异,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数字转换十分困难,即对数字进行概念化十分困难,因而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进程。可见,英汉语言系统中差异较大的内容是中国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
\

(三)高、低分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关注内容方面的差异

此次实验选取的题目均为大学英语四级模拟题,答案和答案所在兴趣区所涉及的单词全部控制为四级高频词汇。

实验热点图显示,高、低分组被试的关注点存在差异。高分组的注视热点多集中于与答案相关的兴趣区内,低分组则多集中于自己不熟悉的单词上。这可能是由于高、低分组被试的词汇量差异造成的。


\

由于低分组被试的词汇量较小,因此他们一直都在理解自己不熟悉的单词,从而拉低了阅读速度,而高分组被试的词汇量较大,因此他们不会受到单词的影响,阅读速度较快,他们的注视热点集中于答案相关区域,证明他们具有较强的信息提取能力。高低分组的阅读理解得分率—高分组为93%,低分组为71%,也可以说明高分组的信息提取能力较强,而低分组的信息提取能力较弱。

五 结论

本文通过眼动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学生与英语母语阅读有相似的阅读方式,均采用逐句阅读的方式,会跳过不影响理解的功能词,极少使用先看题目再阅读文章的常见技巧。其次,英汉语言中具有较大差异的数字是中国学生的理解难点。最后,高、低分组间英语阅读模式存在着差异。高分组被试的热点图明显集中于答案相关的兴趣区,表明高分组被试阅读效率高,信息提取能力强,而低分组由于词汇量的局限,注视热点集中于生词区域,信息提取能力较弱。

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要学会尽快对数字进行概念化理解,要加强对数字的及时转换的练习,减少数字对阅读理解的干扰,从而达到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平常应加强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扩大词汇量,减少生词对阅读英文文本的理解的影响,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Anderson,I H.Studies in the eye movements of good and poor readers[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37,48:1–35.
[2]白学军,李馨,闫国利.汉语阅读眼动控制:20年研究的总结[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85–91.
[3]丁小燕,孔克勤.英文快速阅读的眼动特点与阅读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30(3):535–539.
[4]Gilbert,L C.Speed of processing visual stimuli and relation to read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59,50:8–14.
[5]Keith Rayner.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 Years of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8,Vol.124,No.3,372–422.
[6]胡丽.省略部分功能词来提高英语专业四级听写速度[J].陕西教育(高教),2007(10):33–33.
[7]刘雪梅.词汇知识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0(33):88–89.
[8]刘文娣.功能语篇分析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8,145(06):73–76.
[9]李坤,张树林.一种基于背景差分的ROI提取算法的研究[C]//全国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2008.
[10]闫国利.国外对阅读的眼动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34–37.
[11]闫国利.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述评[J].心理学进展,2013,V21(4):589–605.
[12]周华杰,王志.英语阅读的眼动技术研究在中国[J].数码设计,2017(04):123–1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