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基于对文献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寓研于教模式的内涵、特点,然后探索了该模式在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学生针对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所进行的眼动实验。最后,对寓研于教模式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下学生对教师专业水平和付出更加认可,对知识理解及专业认知更加清晰。
关键词:寓研于教;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低碳消费意识研究;眼动实验
本文引用格式:刘文龙.寓研于教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以低碳消费眼动实验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3):9-11,23.
一 前言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市场营销专业已经成为了开设门槛低、开设数量多的专业之一[1]。重数量、轻质量的培养模式使市场营销专业近年来屡次被教育部列入低就业率本科专业黑名单。为了从教育服务的供给侧改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本文将首先回顾和总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寓研于教教学模式,并分析寓研于教在解决现存问题上的优势;然后,以消费者的低碳产品消费意识眼动实验为例,探讨寓研于教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二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可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2-5]。
(一)教学理念和思维落后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优质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使课堂教学受到了挑战,也使得教师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受到极大地削弱,这也呼吁教师应成为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和“学习者”。教师应该适应新的角色并通过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以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广告学原理等理论课程为主。而像“大数据”等一系列新理念对市场营销决策带来了重要影响,这也要求营销教学内容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或增补,学生应尽可能地学习到一些在营销实践中具有直接应用意义的工具和方法。
(三)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参与感,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很难调动;实践课时教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也仅停留在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初步统计,很难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四)教学资源有限
市场营销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专业,与理工科专业有着天然的资源差异,有限的实验、实训条件使得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缺乏更多的锻炼机会,这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能力弱,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在努力争取内部资源之余,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和企业资源。
(五)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现存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多为考试为主,或者“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方法。平时成绩主要有出勤、课堂参与或者团队作业的形式。出勤和课堂参与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准确评价,团队作业容易造成“搭便车”的现象。因此,基于实践能力、团队内部评价、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开发。
三 寓研于教模式的内涵、优势与特点
寓研于教即将研究型教学引入课堂,将科研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而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6]。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实验和研究验证课本上的理论,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环境的互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寓研于教还有很多优势和特点,具体可以总结如下。
(一)实践性
寓研于教要求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和相关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基于专业课程的某些理论体系,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指定的命题,通过实验、调研、数据挖掘等方法来验证相关理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研究过程本身即是实践活动,而这些实践活动正是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最重要、恰恰最薄弱的环节。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开放性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过程质量,强调将科学研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相关的理论教学后,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科学研究的方案。学生可以借助开放的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校内外资源来完成研究活动。教学的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开放到整个校园乃至社会。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问题解决模式都更加开放化。
(三)自主性
寓研于教模式下,教师讲授理论并给定命题,学生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在知识体系中进行完善的自我构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研究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设计研究路线。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中,任课教师主要承担指导和监督工作,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化人才。
(四)互动性
研究型教学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某一课题或命题。在这一过程中,团队内成员必须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成员间的互动必不可少;同时,如果遇到技术性难题,还需及时向老师或其他团队寻求帮助。通过上述种种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学习等多方面能力。此外,良好的互动也可以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五)趣味性
目前市场营销学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分定性和定量两种,而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如市场调研、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数据挖掘、田野实验以及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相关的观察与实验等。学生在设计调研方案和内容、通过大数据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以及设计眼动、脑电等行为和心理实验流程的时候,经常会充满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则驱使学生勇于探索。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 寓研于教模式的实践探索——基于低碳消费意识的眼动实验
本课题组将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消费者行为》的教学与目前在研的消费者低碳产品消费意识相关科研课题结合在一起,通过让学生设计、实施眼动实验,并分析消费者对低碳能效标识的关注情况及其对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眼动追踪技术可以更加自然地、客观地、无干扰地记录被试者的决策过程,具有较好的实验效度。在本研究中,一个课程班被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进行试验设计,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组进行跟踪。该组成员将某电子商务平台上两款不同能效的冰箱产品(A和B)作为实验对象,将每个产品的促销广告、价格、外观、内部结构、参数表和能效标识图编辑在一个可视页面内,然后要求被试观察两组产品的图片信息,并做出购买决策。该组共对22名被试者进行了测试,其中7名被试未通过眼球追踪校准(Validate>0.5)。最终,通过实验采集了15名被试在A、B两个产品页面每个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注视点个数以及每个注视点平均停留时间。
实验选取的A产品价格(1599元)略高于B产品(1149元),而A产品的能效等级(二级)优于B产品(三级)。研究结果显示,决定购买A产品的消费者在其他区域停留时间与决定购买B产品的消费者并无显著差异,而在能效标识区域的停留时间差异显著(t=2.34,P<0.05),决定购买A产品的消费者(停留时间203毫秒)比决定购买B产品的消费者(停留时间145毫秒)更关心能耗问题。
五 寓研于教模式的满意度调查
课程结束后利用5点里克特量表对教学效果和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教学满意度5个一级指标下的15个二级指标平均得分4.6分,且除了网络信息资源指标外(4.400)其余指标均超过了4.5分(达到百分制的90分水平)。由于本课程最终没有让学生根据眼动实验结果完成论文写作,所以并没有安排专门时间共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文献学习,因此该项分数较低。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课程准备非常认可(4.667、4.733、4.667),另外对教学中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设施的使用也较为满意
(4.667、4.667);寓研于教模式也促进了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667).此外,学生对理论教学安排、成绩评定方法、科学研究设备、专业认知水平等方面的满意度也达到了平均水平(4.600)。
六 讨论与启示
基于本次寓研于教模式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的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一)教师投入更多也更受学生认可
在寓研于教模式中,教师须结合相关知识点设计或安排研究题目,这加大了教师对整个课程安排的难度;同时,教师除理论教学外须向学生传授研究方法相关知识,并且保障研究性学习中所需要的相关设施与场所。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往往会对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课程准备情况及教学态度有更好的认知和评价。
(二)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专业素养提升
寓研于教模式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某些问题的研究,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通过本次教学对均值进行t检验 t=212.841,p=0.000,均值=4.600,标准差=0.084实践和效果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消费者购决策过程相关理论有了更好的理解。很多学生之前一直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所偏见,认为市场营销专业技术含量低、没什么用处。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们不但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转变了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清楚了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性。
(三)对课程安排和教学过程控制要求更高
在教学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发现,课程安排和教学过程相关指标虽然得分也较高,但低于平均水平。传统的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教学中,教师只需要上满一定的理论课时即可,而在寓研于教模式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课时比例,以免造成理论课时缩减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足,同时也要避免研究性实践学习课时过少导致学生无法发挥研究水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实时跟踪指导和控制,以免某些学习小组无法跟上进度,导致整体学习进程受阻。
(四)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本次寓研于教模式探索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课堂、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但在网络资源方面未进行整合。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实验设备使用、学术论文检索相关的网络资源,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提高各行各业的工作成效,对于教学也如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尹元元.适应供应测改革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26):5-7.
[2]洪长青.基于“参与式”教学模式下的市场营销专业教改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179.
[3]陈颖悟.浅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8):442.
[4]张晓毛.全媒体时代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97-100.
[5]袁海霞.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性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3-5.
[6]赵鑫,张冬青.寓研于教式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J].职业教育,2015(4):53-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