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论文在分析《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其中部分重要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考虑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课前任务、课上任务和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教案设计。结果表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前序课程的相关性是直接影响翻转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翻转课堂;路基路面工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毛雪松,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路基路面课程中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1):155–157.
一引言
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必修课程,是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综合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极强,涉及路基路面的基本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施工流程与方法、试验与检测方法、养护管理等内容。如何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该门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直以来,《路基路面工程》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教师掌控学习的进程,教师具有决定权;学生作为授课的对象,被动地接收知识,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较少,很难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模式是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使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能够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近年来有很多研究学者针对《路基路面工程》从教学模式与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3]。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很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尝试着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等教育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4,5]。本文在分析《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内容组成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教学教案的设计,分析了影响翻转教学模式效果的因素。
二 路基路面课程内容组成与重点和难点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一共路基工程部分和路面工程部分。
(一)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面工程引论、路基基本性质、一般路基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路基防护与支挡、路基施工和特殊路基共计八章。
重点:路基的基本性质、一般路基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
难点:路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和特殊路基。
(二)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包括:路基路面工程引论、路面行车荷载、自然环境与材料特性、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石料类路面、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特殊路面和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资产管理等章节内容。
重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及路用性能、沥青路面稳定性与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及有关设计参数与结构设计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及有关设计参数统一结构设计方法,路面排水设计。
难点:沥青路面设计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三 翻转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从教学内容来看,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概念类、理论推导类、应用实践类内容,综合来看,该课程属于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
考虑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的内容,在路基工程方向选择一个内容,在路面工程方面选择两者内容,在路基路面综合性能方面选择一个内容。在选择内容时,分别考虑基本概念、理论推导及应用实践类知识,同时密切考虑与前序课程的衔接程度。具体如下。
1.路基的坡面防护
该部分内容为路基工程部分的重点内容,但对于该部分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前序课程的实习中,可以接触到。属于基本概念类知识,同时有部分应用实践类知识的扩展。
2.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路面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形成原理
该部分内容为路面工程的重点内容,无机结合料类基层材料是我国路面基层的一种重要的基层类型。该部分的前序课程为道路建筑材料,学生有着较好的基础,同时也做过相应的试验,该部分的内容属于应用实践类知识。
3.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该部分内容为路面工程的重点内容,沥青路面是我国主要的路面类型,该部分的前序课程为道路建筑材料,学生有着较好的基础,同时也做过相应的试验,结合已有的相应的课程实践,对该部分内容有着较好的理解与把握。
4.水泥路面设计-弹性地基板的荷载和温度应力分析
该部分内容为路面工程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这部分内容为理论推导内容,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和力学基础。学生前序已学习过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
(二)“翻转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课程教案的设计主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课前任务设计、课上任务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六个部分。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制定主要是依据《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对应章节的内容,注意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这是布置课前任务的关键。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类是知识与技能,另一类就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通过该堂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和相应的技能。技能包括:收集和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针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查自学,发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的模式。
3.学习者的特征
具有初步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了工程地质、土力学、道路建材等专业基本课程;初步了解路基路面的结构;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前任务设计
根据班级成员的学习成绩、能力进行组合搭配分组,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布置任务,任务之间要有逻辑性与相关性。各组进行相应讨论,由组长布设相关任务。主要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划分,涉及相关内容,进行查阅资料。主要方式以课本为主,借助互联网资源,观看相关慕课或微课;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查阅期刊等方式获得相关知识。按照要学习的内容,组织好要授课的内容,由不同组的同学进行汇报与交流。
5.课上任务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来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进行观察各组的表现。由同学进行分组汇报,汇报时注意重点突出,归纳分析出重点与难点,对于知识点不清楚,要进行共同分析讨论。
教师针对各组的汇报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对于出现的知识点不清楚问题要进行讲解。最后根据各组汇报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串讲,形成完整体系。
6.教学反思
对于每次的课堂教学进行课后思考,主要考虑:知识点是否讲授到位;学生是否掌握各知识点;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本次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等内容。
四 影响翻转教学模式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对于基础概念类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可以通过教材、课件、相关规范就可以获得。对于应用实践类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件、视频、教材等方面获得相关的知识。对于理论推导类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对较为吃力。
(二)与前序课程的相关性
从与前序课程的相关联性来看,学生经过了大一、大二的学习,与前期的基础知识体系也有密切的联系。比如与路基路用性能相关的内容及特殊土部分的内容,这些与公路工程地质、土力学这两门课程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接受性就强。在无机结合料、沥青混合料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这类路用性能方面的知识,与道路建筑材料这门课程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该部分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及以其为主体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就好。
五 结论
1.结合《路基路面工程》的教学大纲,总结归纳了路基路面工程的教学内容,及其重点和难点。
2.选择路基的坡面防护、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路面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形成原理、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及水泥路面设计-弹性地基板的荷载和温度应力分析,进行翻转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3.考虑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课前任务设计、课上任务和教学反思进行课程教案的设计。
4.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前序课程的相关性直接影响翻转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对于与前序课程密切相关,基本概念类和应用实践类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学效果良好;对于理论推导类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相对吃力。
参考文献
[1]王宏畅,高敏杰,袁峻,等.思维导图在《路基路面工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9(07):169–
171.
[2]田继龙,刘峰,王喜刚,等.“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创新探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1):52–53.
[3]李宁利,张彩利,孙吉书,等.《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浅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01):107–109.
[4]孙雪,王艳.基于翻转课堂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157–158.
[5]杨健.系统开发类课程的翻转教学课堂活动设计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07):107–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