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外汉语综合课“C-P”二维教学模式初探 ——以乐职院留学生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0 11:23: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汉语综合课程是以语言要素为教学重点的综合性的核心课程,是留学生汉语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文化各个方面,语言技能要求全面。本文尝试提出一种以“交际(communication)”为目的,以“专业(profession)”学习为中心内容的“C-P”二维教学模式(以下简称CP模式),并在课程定位、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初步设想。

关键词:教学模式;交际;专业

本文引用格式:王丹.对外汉语综合课“C-P”二维教学模式初探——以乐职院留学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2):102-103+122.

The Preliminary Ideas of“C-P”Two-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WANG Dan

(Lesh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Sichuan leshan)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is a core course which stresses on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elements and is a main course in overseas students’Chinese courses.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volve phonetics,vocabulary,grammar,Chinese character,Chinese culture and etc.Besides,the course still raises comprehensive requests in language skills.Based on the analyses above,the thesis tries to put on a“C-P”two-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which aims at communication and focus on the profession.Furthermore,the thesis puts forward preliminary ideas on four aspects:the specialty of course,teaching aims,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teaching models;communication;profession

目前,许多高校的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基本为“综合课+技能课”,以综合课为主干课程,辅以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课(口语课、写作课或者听说课、读写课),此外开设文化课。综合课教学内容除了涉及汉语的语言要素外,还包括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不管哪一种课程设置或安排,综合课始终为综合性的核心课程,以语言要素的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知识,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为目标,语言技能要求全面。既训练听说、读写,也训练学生根据交际目的、交际时间、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进行恰当得体的交际。教学对象往往在母语背景、汉语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至今,已先后招收有200余名留学生,分别来自老挝、泰国、尼泊尔、安哥拉。目前在校97人,分为学历制学生和交换学生。留学生85%以上来自泰国和老挝两个国家,汉语水平为零基础到HSK3级不等,学历制学生占80%,所学专业涵盖:护理、川菜烹饪、应用电子技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开设汉语课程包括汉语综合、汉语听说和汉语读写三门课程。其中汉语综合课程是留学生汉语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是以母语为非汉语的来华留学生为教学对象,集语言要素教学、文化知识教学、语言技能与语言交际能力训练为一体,承担系统的语言能力教学任务,并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汉语能力,既满足日常交际需求,又达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汉语水平。教学内容涵盖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等知识,同时还包括听说读写各项技能。

乐职院留学生汉语综合课程学习概况如下:1.教材统一采用学院自编教材《汉语综合训练教程》;2.综合课占汉语课程总课时数2/5,按照生词—语法—课文—练习的教学过程;3.学习者处于目的语环境,学习途径包括课内和课外;4.教学对象均来自泰国和老挝两个国家,95%为零基础,年龄阶段为18~23岁;5.师生间缺少共同语言基础;6.教学模式沿用传统的讲授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

 
随着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汉语水平各异,后续课程学习更加专业化,现有的教学模式也暴露出以下问题:

第一,留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精讲多练”是对外汉语的基本教学原则,要求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60%。而目前的“生词—语法—课文—练习”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输入,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练习时间少,学习动机不强,两极分化明显。

第二,教师教学媒介语受限明显。一方面,学生缺乏必要语言基础,大部分留学生为汉语零基础,且英语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教师的第二语言大多为英语。师生双方缺少共同语言基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让教师课堂用语十分受限,直接影响课堂讲解和指令的有效性。

第三,课堂语言实践设计不够。以讲为主的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系统,而忽视功能;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语法规范,而忽视了语言的生活性;教学设计更侧重于讲清楚、说明白,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环节较少。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跟班学习困难。

目前关于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功能性,注重语言实践与效果,其特点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作用,互相联动,由教学双方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其本质在于“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践语言,训练语言技能,提高交际能力,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活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的互动教学模式》(陈岩、赵宏,2005)[1],《对外汉语综合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沈庆会,2008)[2]等。

(2)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直接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邱士媛、谭玲,对外汉语综合课情境教学模式探讨,2010[3])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唐霞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综合课中的运用研究》(2017)[4]中提出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优幕互动学习平台等媒介让学生教学评价,从而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探讨出一种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教学互动等明显优势的教学模式。

(4)以“合作、任务、交际、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艳侠、王洁、李杰在《对外汉语中级阶段精读课教学模式初探》[5]一文中尝试性地提出了以“合作、任务、交际、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合作学习是前提,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根本,交际是主要方式,实践是最终目的”。这一模式也只是一种构想,其有效性也还在实践检验中,但是这一尝试为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的新角度。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具有明显区别:高职院校留学生的培养方向侧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围绕专业学习进行课程设置,汉语学习的定位更多地为辅助课程,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而本科院校的留学生汉语课程以语言学习本身为目的,通过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达到掌握汉语这门语言的目的。而目前,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本科院校留学生语言教学,围绕语言教学本体进行,和其他专业学习结合相对较少。因而,单纯以汉语言教学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留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语言需求。同样,碎片化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无法支撑后续的专业学习,如果仅仅让留学生靠在专业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中习得的汉语知识和技能,既无法在学生汉语水平零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也不能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将语言学习和专业需求有机结合,通过语言学习带动专业学习,突出语言教学的针对性、功能性;同时又以专业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语言学习与应用。因此,语言教学和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适应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这不仅依据第二语言教学一般性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还符合汉语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同时,也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特点,并充分考虑零基础混合班的特殊性。

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出一种以交际(communication)为目的,以专业(profession)学习为中心内容的“C-P”二维教学模式(以下简称CP模式),并在课程定位、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初步设想。

第一,课程定位。根据CP模式,在课程性质上,汉语综合课程是以母语为非汉语的来华留学生为教学对象,集语言要素教学、文化知识教学、语言技能与语言交际能力训练为一体,承担系统的语言能力教学任务,并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基础公共课程。本课程应为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汉语课程,使学习者在原有的汉语水平上进一步提高汉语能力,达到HSK4-5级,不仅能满足相关专业课程的汉语交际需求,也使留学生更好融入和感受中国文化。在进行语言知识的系统教学的同时,合理地对听、说、读、写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有所侧重。其他对外汉语课程一样,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习者达到HSK4-5级相对应的各项要求,并满足学习者学习专业课程的语言需求。课程教学以汉语知识为内容、以对外汉语教学法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第二,教学目的。CP模式在设置教学目的时,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为依据,参照《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要求,既遵循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应该使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应与本科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区别。汉语综合课程以培养和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最终满足留学生专业学习需要:使学习者能系统掌握汉语知识,并熟练、准确运用进行有效交际,有效辅助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具备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专业学习的汉语基础;能够用所学到的汉语知识进行课堂交流和日常交际。

第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围绕CP模式中心内容——专业学习,可将汉语综合课程教学时间分为两学年,两个学年分别为汉语基础学习阶段和专业汉语学习阶段:第一学年主要进行汉语知识的系统教学,以语言要素为切入点,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日常交际能力;第二学年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专业汉语的教学,这是对上一阶段的拓展和加深,包括护理、中医、旅游管理、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烹饪等专业的常用词汇、语言点等,着眼于留学生的专业课堂学习,服务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汉语交际技能。

第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针对CP模式的特点,可以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的综合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强调学习的情景性和语言的建构性,即教师可通过引入或创设相关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语言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通过设置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既符合教学内容,又结合学生特点。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的综合教学法,既能通过有效创设情景,通过语言实践提高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又结合专业特色,在汉语教学中引入专业相关内容,是汉语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CP模式是一种在遵循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原则和要求,充分结合高职院的办学特点以及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复合型教学模式的设想,旨在突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然,作为一种设想或者理念,其实践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论证。

\

 
参考文献

[1]陈岩,赵宏.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的互动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8):144-145.
[2]沈庆会.对外汉语综合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2008(31):604+597.
[3]邱士媛,谭玲.对外汉语综合课情境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2):125-126.
[4]唐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综合课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7.
[5]高艳侠,王洁,李杰.对外汉语中级阶段精读课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78.
[6]刘辰.基于口译能力构成拆解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计与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8,5(43):262-2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29.html
本文标签: 教学模式 ,交际 ,专业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