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试论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构建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16 13:28: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口语交际中的“责任意识”具体指的是学 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既能够对自己的 表达负责,又能认真完整地进行口语交际,既 可以对自己的语言形式负责,又能够对自己口 语交际的目的负责,即对自己所表达的语义内容负责。但是在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 “责任意识”的缺失已经是处于一种集体的无 意识的状态了。根据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 会上的讲话精神,可知教育要以“完善人格”等 为目标,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所以“责任意识”是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格结构中不可或 缺的因素,并且直接地体现在个人的言行之 中。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人才 培养目标,构建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责任意识” 成为了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必须解决的问 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中“责任意识”缺失的两 种形式

        口语交际作为个体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生 存的元能力,]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语文 教学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当前的口 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责任意识”缺失 的现象,主要体现为“责任意识”被教师与学生 忽略或片面地重视。根据“责任意识”在当前的口 语交际教学中的呈现形式,可以将当前的口语交 际“责任意识”教学分为“被责任式”的操练和“异 化式”的掌握。

        其一,“被责任式”操练,具体指的是师生在 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练习不仅在内 容上不需要考虑“责任”,而且在形式上不变的重 复。换言之,就是师生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的 练习忽略了 “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他们在口语 交际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进行的是一种“被责 任式”的技能操练,这种操练所运用的话题都是 积极向上的,组织的语言都是有固定格式的,师 生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不用考虑言语形式和内 容,即师生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都不用考虑责 任。因为这类练习的话题本身都是符合主流价值 的,所以在内容上,它们基本上是众所周知的,即 使学生说的不完整,也不会影响口语交际效果。 换言之,学生在进行该类话题的操练时,只要提 及一些关键词,哪怕没有完整的语言形式,也是 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的。长久发展,在这种“被 责任”的话题操练中所形成的行为逐渐内化为支 配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低级技能时,在达到自动 化水平后,往往会出现在学生其他需要责任判断 的口语交际中,这种直接的迁移往往会阻碍口语交际的有效开展。

        其二,“异化式”把握,具体指的是师生在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以一种片面的形式把握 “责任意识”。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追 求的是“口语交际”在形式上符合考试答题标 准的完整,换言之,教师追求的是一种异化的 语言形式的完整,说其是“异化”的完整形式, 是因为当这些符合考试答题标准的语言形式 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时,难以有较好的效果。同 样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口语交际 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内容的精彩与吸引人 的眼球,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概言之,教师追求 的是对语言形式的“异化”负责,学生追求的是 对语义内容的“异化”负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出了“责任意识”,但是都与口语交际“责 任意识”的本质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背道 而驰,所以说是一种“异化”地把握。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样且复杂的,如课程标准中的笼统叙 述、师生对于口语交际“责任意识”的理解仅仅 是熟知等等,但是究其本质而言,则是口语交 际“责任意识”在教材中以缄默状态的形式存 在和缺乏明确的物质形态支撑。如在2017年 部编版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 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复述与转述”中,用 了大量的篇目介绍复述与转述的概念内涵, “责任意识”则是以缄默的形式存在于文字内 容前设置的漫画《班长请假》中,并没有明确的 物态表现。这样只会使“责任意识”在教学过程 中的地位是伴随着教学主体对其把握与重视 的不同,而处于一个忽隐忽现的状态,没有意 识到口语交际中“责任意识”重要性的教师通 常会以理论说教的形式将“口语交际•复述与转 述要忠于事实”告知给学生,不会对“责任意识” 在复述与转述中的具体表现作分析。

\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责任意识”的缺失状态 既存在不同程度地忽略,又存在应试下片面的异 化掌握。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 实际效果以及学生完善人格的发展,使口语交际 教学结果与课程标准的目标以及社会对人的发 展的要求相驰背远。

二、口语交际“责任意识”教学实体的构建

        鉴于上述情况可知,如今缺失“责任意识”的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不符合口语交际的课程与教 学目标,同时亦是一种畸形的口语交际教学,还 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有必 要在理清学生“责任意识”拥有程度的基础上,构 建有“责任意识”的口语交际教学。

(一)理清本校学生对“责任意识”的拥有程 度

       在对课程开发的研究进程中,张华教授总结 出:“对学习者的研究是经由两个步骤实现的:一 是了解学生的现状;二是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 的常模作比较,从中找出差距。”]鉴于此,在构 建“责任意识”教学时应当从本校的学生对“责任 意识”的掌握程度出发,拟定教学的起点与目标, 界定最近发展区。明确本校学生对“责任意识”的 拥有程度,若是采用抽样调查或者截取生活的片 段式调查,因为变量的数量众多与难以全部有效 控制,最终得出的结果可能会与本校课程要求学 生的真实程度相悖,也会导致口语交际“责任意 识”教学难以实现其预定的目标与价值。语文教 师当以学生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为对象进行调查, 所调查的对象可以确定为学生的作业产品以及在校的日常口语交际行为,主要以调查学生作 业产品中的“责任意识”的体现程度为主要依 据,观察学生日常的口语交际行为为辅助参 考。把学生的作业产品作为调查口语交际的 “责任意识”体现程度的对象,是因为二者的关 系较为密切,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说话和写 作在表达目的、内容、构思、词语等方面都是相 同的,说是写的基础,写可以看作是把说的话 写出来,写和说不能割裂开来。”]所以学生的 作业产品作为调查对象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的,且以文科类的作业产品为主要调查对象, 尤其要以学生的日记、周记、作文和文科类的 论述题为重点。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 常口语交际行为。观察他们与同学、老师以及 后勤工作人员的口语交际行为,必要的时候还 可以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或访谈。但是这类调查 耗费较大,可以在遇到难以决断的情况时有选 择性地使用。可以将学生在作业和日常行为中对“责任 意识”的拥有程度分为四种类型:在表达形式 上缺少“责任意识”,在表达内容上缺少“责任 意识”,在表达的内容与形式上都缺少“责任意 识”以及在表达的内容与形式上都有较好的 “责任意识”。在确定具体的类型后,即可以进 行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责任意识” 的具体形式,从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 展与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效率。

(二)“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的构建

        理清本校学生对“责任意识”的拥有程度 只是前提,是为“责任意识”能在教学过程中较 好地构建奠定基础,而“责任意识”的真正构建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商讨“责任意识”的表现形式与教学目标

      “责任意识”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板块都是以课程终极目标的形式 呈现的。这就意味着在口语交际实际的教学过程 中,要将这一课程目标转化为与教科书匹配的教 学目标。但是“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教科书中皆 是以缄默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就有必要对教科书 进行深挖,找出蕴含“责任意识”的素材。而这个 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合作的一个过程,以教科书为 基础,由师生从“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中有和无 两个维度共同探讨“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中的 具体表现形式,同时将这些具体的形式加以分 类,归纳出口语交际有“责任意识”的一般表现形 式,即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能做到对口语交际 的内容与形式负责。再据一般表现形式和本校学 生对表达中“责任意识”的四类实际拥有程度制 定口语交际具体应用领域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 目标的过程同样是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只 有共同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学生才会有实现目标 的强烈动机以及在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对目标 实现的程度的直观感受。正如温儒敏教授早年就 提倡的那样,语文学科教师在上课前应将教学目 标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迷失 方向。由师生共同制定口语交际“责任意识”的教 学目标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不仅是对温老观点的 深化,更是把“责任意识”贯穿于口语交际教学过 程的始终,为口语交际中“责任意识”的培养构建 了立体效应。

2.设置“去‘被责任’的情境练习
 
        当前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练习的设置对“责 任意识”的关注皆不是很充分,提供的口语交际练习也是“被责任化”的居多,在这种方向的指 引下,教师在设置口语交际练习时也多会选择 一些不用考虑“责任意识”的练习帮助学生练 习口语交际。学生长期进行这种练习,在口语 交际中自然而然地“被责任化”了。

        当教学中的“被责任”迁移到学生日常生 活领域的口语交际时,学生在遇到那些只有单 一的主旋律价值的话题时,自动化的过程可以 使学生迅速应对,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但若 是学生遇到的价值取向模糊的话题时,这种自 动化的低级心智操作技能就会阻碍学生深度 思考而直接脱口而出。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 提供“去‘被责任’ ”的练习,其目的就是将学生 原先的因“被责任化”导致的口语交际实践时 无“责任意识”自动化转变成学生进行复述与 转述时的说前必思、言中有“责”,即是将“责任 意识”转化为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技能。具体的 操作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提供多 主题的口语交际练习话题。多主题可以使学生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需要充分考 虑口语交际实际情况,难以套用“被责任化”的 口语交际的形势与内容,真正提升口语交际能 力。(2)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却又不被学生熟知 的口语交际练习话题。这类练习不仅避免了学 生在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中简单的迁移,同时 又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与遥远。这就要求教师 要熟知学生,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点与忽 视点,合理设置。学生用这类话题练习口语交 际,迫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更会在表达中考虑 “责任意识”,以便为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后,可以有效地表达与交流。此外,这类“去‘被 责任’ ” 口语交际练习情境,也会抑制口语交际 因为应试要求而进行的“异化”发展,并且可以 让学生在考试中组织口语交际类问题的答案时 有周密的思考,生成富有个性的答案。

\
 
三、“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中的价值

        当前的学生口语交际“责任意识”缺失使口 语交际教学中“责任意识”的构建成了迫切的任 务。但是要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责任意识”的 构建,还要理清“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的价值,如此,才能保障在构建“责任意识”的过 程中拥有不竭的动力。

(一)“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中的课程与教 学价值

        在口语交际涉及的价值态度观体系中,“责 任意识”跟口语交际涉及的其他的态度价值观 一样,多存在于课程标准层次笼统地叙述,在课 程建构的教材层次中则是鲜有出现。从事口语 交际“责任意识”教学的开发,是对课程标准的 一种具象化处理,不仅可以为课程开发领域中 涉及“意识形态”类知识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 也可以拓宽课程开发的领域范围。同时在建构 口语交际“责任意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促 进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全面整体地理解。以往的 口语交际从定义上看,具体指的是一种人们(交 际双方)依照一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 的体态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感情沟通的言 语活动,或者说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中,为完 成某种交际任务,针对特定对象,借助于标准的 口语(有声语言)和非口语(态势语言)进行的一 种听说沟通和双向反馈的言语实践活动。[4]简言 之,过去的口语交际教学大多是偏重于说话所 需要的素材积累和说话技巧的学得。但从口语 交际所需要达到的效果来看,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解不能将其视为仅仅是纯粹的说话技能 的学得和素材的积累。现在从“责任意识”的角 度去构建口语交际教学,使师生在a语交际教 学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意识、态度以及价值有 所关注与反思,最终形成口语交际的元能力, 促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学得可以高效地迁 移。

(二)口语交际教学中“责任意识”的社会价值

        口语交际中的“责任意识”的树立对学生 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让学生“负责” 地表达,即指学生说话时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充分考虑对方的身 份、修养、心态与自己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前 提下让对方听懂自己的意思,并力求为对方着 想,以求得他人的反馈,从而培养健康的说话 态度,自信、大方地表达。[5]同时,“责任意识” 不仅是保证口语交际有效进行的因素,更是学 生健全的人格中不可或缺的因素。2017年的 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强调“自由表 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 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6]再次表明了“责 任意识”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习 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 话也提到,“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 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 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第二,广大青年一 定要练就过硬本领。……第五,广大青年一定 要锤炼高尚品格。”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进程中,青年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和高尚的 品格。学生在校期间就注重对自己表达方面的 “责任意识”建构,会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型的社 会中更好地交换与获取信息,从而练就过硬的本 领促进自身持久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就注重对 自己表达时“责任意识”的建构,在当前和将来的 生活实践中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学 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世界的教育目的在不断变革,其趋势为从学 会生存到学会共存。[7]共存则意味着人在生存共 同体中交际会更频繁,口语交际在共同体中作为 信息传递的手段,也会被频繁使用,而口语交际 中“责任意识”的拥有程度则会成为影响口语交 际效果是否真实有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17 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在新的课程标准 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被视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 养提出来。为了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 人,口语交际能力不容忽视,为了学生更有效地 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建构”过 程中就应当强调“责任意识”,让学生树立口语交 际“责任意识”观。

参考文献:
[1] 薛晓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 社,2011:23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 倪文锦.语文教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59.
[4]何更生.语文教学论[M].芜湖:安黴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74.
[5]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⑻4:307.
[6] ISBN 978—7—107—31862—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S].
[7] 张蓉.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共存:世界教育目的的变革 [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6):26—29.

《试论责任意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构建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6/2019031601345472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7.html
本文标签: 口语交际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