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平台的设计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0 11:08: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构建创新创业工作平台的成因、需求与设计等要素进行分析,并给出实际的结构模型,同时对构建创新创业工作平台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设计;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史进,林晸.对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平台的设计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4):31-33.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与此同时,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然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持续开展,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全球竞争的大势所趋。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工作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进一步号召要“增加高校的创新”工作。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是刻不容缓的事业和使命,但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中分析,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与现实特点,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学部门有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分析诊断,并拿出现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因而立足于高职院校,从学生的普遍性出发,提出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提升的数据体系构建。

一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思想认识亟待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有待进一步厘清。创新创业教育“课外化”、“精英化”和“竞赛化”的认识倾向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开展。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整体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完善的制度性安排。

2.具有实战经验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高职院校现有专业教师,大多“刚出大学门,就进学院门”,缺乏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不熟悉企业的运营,只能空对空,理论对理论,造成“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1]”,从而使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无法有效实施。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质量尚待提升。一方面,受到办学成本和场地面积的限制,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难以展开,经常流于简单的商业形式,导致创业项目的创新性不足。另一方面,创业扶持基金如何合情合理合法使用,并发挥应有的经费绩效,急需制度完善。

\

 
二 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特点

1.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强,但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录取是属于高考的第三批录取,综合素质相对较弱,素质教育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教育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属于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尽管这种评价体系不太科学,按成绩还是能够说明许多问题,例如学习努力程度,学生的意志力、家庭教育的质量、学生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等,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弱并不等同于学生不能够教育成才。从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活动中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培训锻炼,同样可以能够取得卓越的成绩。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学生在职业技能和专项比赛当中成绩斐然。这充分说明,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可以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足,但可以训练。如前所述,由于应试教育的考试衡量方式所决定,对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考试成绩不佳,往往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控力。而自控力的养成又往往决定了学生个体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走向和发展高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重启自我约束力不足的表象上,放松教育训练是教育中不可取的。在高职教育阶段,我们往往发现在一些实践操作环节的集中训练过程中,或是在军政训练过程中,高职学生与其他高等学校学生并没有太大差异。甚至在吃苦耐劳,组织纪律性上有更加的表现。这往往又是一种人员自控力的表现。为此,应思考高职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训练,以及训练中的教育特殊内涵,转变知识文化体系在传授过程中的僵化模式

3.学生的理想期望值会产生偏离,但可以教育。在当前网络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学生对自我的期望在现实中所具有的条件之间的平衡关系掌握不是太好。高职学生往往具有丰满的理想,但是对如何实现理想,缺乏应有的条件分析与过程认知。而创新教育对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创新理论,进行系统的教育其中并包括个体的素质分析,能力倾向性分析,创新活动实践等环节下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有特性的分析

教育是以人为本,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要找准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定位和尽快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2]”。为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从组成到实施,再到运用在针对特定人群的前提下,具备以下的一些特性:

(一)全过程介入

创新作为社会人在新时期应具备的一个素质,在高职教育体系设计过程中,不能简单化,仅作为一门课程,应贯穿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学习过程。与此同时,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知识普及、创业品质培育、创业能力提高”[3]。基于这一出发点,创新创业平台的设计就要突破学校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模式。例如,在教育者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限于单一或个别教师所承担的工作,因更多的体现团队和项目;其次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大型创业平台应提供分阶段分年级分层次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第三,创新创业的教育要更注重实践性和有效性,突出对受教育者的平台粘连性质。

(二)自信力的培养

英国作家克里斯蒂娜·韦伯,在《自信力》一书中提到“自卑常常搅扰着我们的生活。它阻碍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我们在机遇面前踌躇。因为自卑,我们可能会放弃晋升的机会或是在一段感情面前选择退缩。总之,缺乏自信让我们不能尽情地享受生活,并且还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我们的潜能。”培养个体的自信力往往源于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有成功的收获感。基于这一观点,在设计创新创业平台时,我们要加入学生的测试体验,四季分阶段进阶的活动标准,在测试环节中增加正能量的提示性话语,以利于学习参与者得到良好的这种反馈效应

(三)自控力的培养

在成功分析中,自控力在人的各类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自控力,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们设计创新创业平台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控力的培养。创新创业平台,在提供给学生使用中要提供多个计划性模板,让使用者对设计工作计划不再形成畏惧感。

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平台的设计思路

创新,是人类的特质,是不能脱离于现实生活的人类活动。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平台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思想能与其他创新伙伴跨跃空间进行碰撞作为平台实现的首要功能。为此,工作平台的设计思路一方面是来源于现实,即源于创新教育的本质,让平台成为创新萌发的起点,督促学生从平台走向实际,利用平台进行记录、交流和评估;另一方面又能反哺于现实,督促创新教育的落地、创新行动管控协调与落地实践,“强化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内部支撑”[4]。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我们可以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平台作出如下的设计规划:①突出易用性。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在网络平台的推广使用中,人们发现简单易用是一个网络产品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古语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创新创业平台的设计。我们要求创新平台的界面要对用户友好:主要体现在栏盼类清晰、浏览转接提示,能用图型说明的尽可能不用文字进行说明。②突出功能性。作为创新教育的服务功能性平台,必须要能体现教育服务功能。而这一服务功能又不能与通常所见的教育雷同,要突出其创新教育的实质。为此,针对高职学生,,我们在平台上设计学生的信息区、入门测评区、创新理论的学习区、人员的交流区、项目的发布区、项目的推进研讨区,进程进阶的人员评价测评等。使平台能为学习者、导师、项目管理等提供服务。③突出有效性。作为具有教育功能的创新平台,应有一定的有效性,主要体现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能明确地把握主体的发展变化,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与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

 
五 创新创业平台的结构

创新创业平台是一个提供学生可以在线人才评测,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是职业型还是创业型人才,在线创新创业,学生随时可以掌握创业活动资讯,在线查看项目资源,企业导师选择,实时关注就业信息、培训信息,双创论坛获取更多的资讯与帮助,创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疑难问题,即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是实践育人内容综合丰富的体系”、“创新创业平台是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载体”[5]。

(一)平台用户分析

应包括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多个个体,例如学生、企业、导师、学校四大类。

(二)平台的功能划分

1.前端的功能构建。为保证平台可以提供学生进行在线人才评测,随时掌握创业活动资讯,在线查看项目资源,企业导师选择,双创论坛获取更多的资讯与帮助,创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疑难问题。我们对平台的前端按如下功能进行构建:一级模块包括:①首页功能;②双创人才测评;③双创学院;④项目库;⑤创客服务;⑥双创论坛;⑦个人中心(学生、企业、指导教师、评审专家)等七个。

二级模块作如下设置:

如首页功能的二级包括:滚动广告栏,新闻,公告栏,登录、注册,创新创业团队风采,项目推介等;“双创学院”的二级包括:创新创业学习,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库”的二级包括:项目资源,企业导师库,创客风采;个人中心(以学生角色为例)的二级包括:个人信息,测评,项目发布,关注,要辅导/服务,要投融资,要入园,我的社团等功能。

2.后台的结构设计。后台的设计应便于平台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按要求我们对后台的管理结构作如下设计:分设管理员操作、双创学院管理、创客风采管理、创客服务管理、双创论坛管理、个人中心管理、首页管理等7项内容,作为一级模块。二级模块作如下设置:如,双创学院管理下设:创新创业学习管理,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创客风采管理下设:添加创客风采,查询及删除创客资讯;创客服务管理下设:添加(修改)创客服务文章,客创服务文章管理;双创论坛管理下设:查询、审核、删除帖子功能;个人中心管理设置:注册用户管理、查询用户、审核用户信息、项目发布管理、查询发布的项目、审核管理发布的项目等;首页管理设置:滚动广告栏管理、新闻/公告管理等。

六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基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探索,并在试运行中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目前,这一平台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一个平台的运行依赖于平台的后端团队不断分析与充实,缺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平台的教育功效会大打折扣[6]。由此,对于平台的下一步完善,我们更希望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解决常规性提问解答,整合数据推送的功能。最终让创新创业平台为高职在校生提供更有力的教育支撑与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茂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02):75-77.
[2]丁桂芝.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计算机教育教育,2016(12):132-135.
[3]涂海英.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23-26.
[4]陈诗慧.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实践症结及优化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8(03):60-64.
[5]刘建国,陈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1-3.
[6]張飛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02):34-35+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