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全球性趋势,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选择和普遍做法。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将国际化办学理念融入到学校工作中,加快推进国际化建设进程,对于地方高校拓展生存空间、促进内涵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加快实现办学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实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谢超.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实践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5):188-190,209.
Research on Practic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E Ch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ianjin)
Abstract:Internationalization becomes a global trend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and is a common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cross the world.For local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 bring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It is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dopt internationalized concepts to concrete works and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itiatives.Therefore,local universities will fulfill the mission that maintai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and further realize schooling goals.This article,tak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argues the practices and issues of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faced by local universities,and conclud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愈发开放,国际化战略成为高等教育谋求新突破和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全面进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实施国际化发展之路,既是顺应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也是高等院校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赋予了地方高校借势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通过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有利于地方高校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对地方高校实现其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实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稳步推进、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纷纷迈出国际化步伐,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学校2014年确立了“国际化战略”,并以“拓展交流合作,建设开放天财”为蓝图,在国际化育人、师资队伍建设及汉语言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与世界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提升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开拓学生海外交流学习项目,为在校生提供寒暑假游学、学期访学和学位项目等海外学习机会;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在国内高校首创开设四年制“中国经济通商”本科专业;聘请中外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优秀青年学者来校工作,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科研,加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我国最早获准授予境外MBA学位项目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多年来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建设,2016年获批“能源金融”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办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体系愈发丰富,是英国公认注册会计师协会白金级教育机构、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ACCA认可师资培训基地;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在英国、美国各承办孔子学院1所,构成当地汉语教学的重要平台,为中国文化传播、中外文明互学互鉴搭建了桥梁。
三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地方高校逐渐意识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在国际化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地方高校国际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其程度相较于“双一流”高校或发达省市高校明显滞后,具体表现为:国际化办学思想与理念薄弱保守;战略规划与实施之间存有较大差距,缺乏全面有效的具体举措;校内联动及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组织管理不对称或不衔接的问题时常显现;校园缺乏国际化文化氛围或环境等。
(一)认识层面
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思想和理念还仅停留在浅显层次或行动探索上,对国际化办学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发展、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高育人质量的战略作用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造成学校国际化定位不明确或战略规划不系统。由于对教育国际化思想认识不充分,地方高校往往对于国际化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未将国际化任务列入学校重点工作之中。此外,学院(系)层面对于国际化建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落实转化实践甚少、效果甚微。
(二)实践层面
地方高校虽然与众多海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但整体效果不理想,实质性合作仍待进一步加强:
①学校自主合作项目少,形式单一,国际合作办学体系尚未形成;②学生国际化视野或国际交往经验亟待拓展,表现为在校生出国交流学习积极性不高、比例低且人数增长缓慢。此外,多数地方高校还未对学生海外交流给予资助或资助力度不足;③国际化学术能力亟待加强,一方面,教师队伍国际化素质普遍薄弱,缺乏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在熟练使用外语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中存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引智引才渠道少,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视不够,缺乏跨越式力度和速度,造成在校外籍师资不足,对于学校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的贡献微弱;④中外合作办学建设尚处在发展阶段,项目层次和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有待突破;⑤来华留学生生源地较为集中,招生专业类别存在局限性,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三)保障措施层面
地方高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体制机制普遍不健全。其一、支持管理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表现为学院(系)、职能处室的权责与分工不够明确、协调配合不力;此外,地方高校在院级层面还未做到专人专管国际化工作,如设立外事秘书,造成工作推进速度慢、落实不到位。其二、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资源相对薄弱,用于国际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相应不足,导致地方高校拓展及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国际化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建议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区高校纷纷步入扩大教育开放之路,将国际化列入其发展战略规划之中,着力加快国际化建设进程,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已全面形成学校顶层设计、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学院(系)主动出击、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国际化格局。地方高校面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应根据自身实际,针对现有问题,积极寻找发展对策,通过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全面带动办学能力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
(一)构建顶层设计,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多项重大教育政策,支持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2016年4月,《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一就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因此,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领下,地方高校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机遇,全面树立国际化发展思路,强化学校上下对国际化办学意义的认识,特别是,明确学院在国际化建设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宏观指导,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出发,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在制度、机构、人员、资金等方面进行国际化办学的系统设计和战略目标规划。
(二)设计战略行动,制定实施方案
地方高校为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应统筹协调,精准施策,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或方案,具体而言,通过在以下四个方面畅通渠道,配置资源,分解任务,将国际化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中,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
(1)全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巩固现有合作项目成果,推进项目纵深发展,切实推进与友好院校的战略合作,建立合作办学新模式;深化交流内涵,通过与国外知名或特色大学的语言文化项目、交换生互派项目、联合培养项目等,实现与海外高校课程衔接、成绩/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扩展交流合作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暑期国际校园项目、海外实习项目等;创造便利条件,举办国际教育展、国际交流日等活动,搭建双向交流平台,营造和浓厚学校国际化氛围。
(2)搭建学生国际交流平台,丰富项目交流形式,利用校园网或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获取海外交流项目信息,扩大在校学生海外交流学习规模;宣传重心下移,协同学工部或相关学院定期举办项目宣讲会、经验分享会、成果汇报会和行前培训会,做好项目宣传推广,解读学校出国交流学习政策规定;全面使用学生国际交流管理系统,实现学生项目申请、派出和回校全流程信息或数据实时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3)加强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层次清晰、覆盖面广、类别多样的师资培养体系,鼓励、选派中青年教师和管理干部赴海外高水平院校访学研修,学习、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提升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拓宽人才引进视野和思路,进一步扩大引智力度,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优势,加快国际化课程和学科专业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支持教师参加或在校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助推实现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
(4)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扩大多元化办学成果;积极开辟海外教育市场,吸引海外优秀学生来校学习交流,扩大留学生规模并优化留学生结构,完善留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完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选拔、考核、储备、培训和派出机制,积极发挥孔子学院桥梁作用,拓展中外人文交流领域,推动其他相关领域的交流机会和合作渠道;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探索在沿线国家设立海外校园、教学及实习基地或研究中心,推进本地教育资源的有效输出。
(三)建立完善制度,健全保障机制
为确保学校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地方高校应该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首先,地方高校应健全学校国际化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在国际化战略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如成立学校国际化发展委员会,负责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全校国际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结构,健全跨部门协调分工机制和落实机制,建立国际化建设全校一盘棋的联动格局;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国际化战略发展要求的激励与综合评价机制,如将国际化发展状况列入学院(系)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将出国研修、工作等经历作为教师和相应岗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考核评定及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国际化建设考核结果,对学院(系)和教师给予绩效津贴奖励。其次,地方高校需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如争取各级主管部门资金支持、吸纳校友会资源或捐赠基金等,保障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并优化其使用结构。近年来,“双一流”高校和发达省市高校纷纷设立了国际化建设项目资助计划,通过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助方式和标准,且资助经费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大大加快了学院(系)国际化办学步伐,扩大并深化了学校国际交流内涵,效果显著。因此,地方高校在经费投入与使用上,应积极向国际化建设事业倾斜,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师生赴国(境)外学习、科研合作、举办国际会议或参与特色项目等,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成果。与此同时,地方高校还需要在财务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国际化软硬件设施投入,如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场所、专业实验室和校园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融入国际化元素和标准,从而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师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最后,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实际,依托学校国际交流处、发展战略研究室,协同相关学院,组建国际化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国际化理论学习,深入研究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国内外高校教育国际化经验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等问题,建设教育国际化资源数据库,为学院(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政策与实践咨询,为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和举措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入新的时期,高等教育迎来了在世界各国扩大和深化合作交流的新局面,高校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现阶段地方高校由于地域、层次和资源等方面原因,教育国际化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在国家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的作用下,势必将为地方高校国际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地方高校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开放办学,总结自身优势和不足,结合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地方实际和学校建设目标,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制定全面、可行的战略规划和行动举措,着力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走出一条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之路。
参考文献
[1]陆小兵,王文军,钱小龙.“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1):27-34.
[2]宋永华.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回顾与展望[J].世界教育信息,2018(24),9-11.
[3]王英杰.广义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18(7):3-10,86.
[4]魏红,李强.天津市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究[J].教书育人,2019(3):16-18.
[5] 伍宸,宋永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的依据、维度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8):17-22.
[6] 尹志国,袁寿其.加快推进高教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25-26.
[7] 俞立中.推进大学国际化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10-11.
[8] 张优良,黄立伟.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高校国际化的成就与 挑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27-36.
[9] 张国锦,李欣.美国高校国际化举措对中国高校的启示-以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43):280-281,285.
[10] 周浩波.加快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4(2):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