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和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如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变革给高等教育及其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行政人员对于教学信息的选择、加工、处理、传递等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基层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因此,地方高校的良性发展除了需要倚仗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外,更重要的是要求行政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研究,以期全面提升地方高校行政人员的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高校行政人员;信息素养;现状;对策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高蒙.地方高校行政人员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6):143-144.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摇篮,肩负适应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任务,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和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是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多种形式的社会工作。我国高校进入21世纪后招生规模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教学任务、更繁琐的行政管理工作。如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变革给高等教育及其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1]行政人员对于教学信息的选择、加工、处理、传递等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基层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因此,地方高校的良性发展除了需要倚仗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外,更重要的是要求行政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一 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标准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又称信息文化、信息素质、信息能力,其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具体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指人们所能具备的处理信息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以及使用的能力。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学中的核心元素和中间力量,信息素养对高校教育信息化教育发展起着重要性的作用,高校教育信息化素养是高效掌握和体现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高校行政人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所需信息的有效性意识,最快的搜集把握有效的信息,运用到实际行政工作中去。
高校行政人员的信息素养不单单指简单机械的信息文化、知识素养等,更多的是要求行政人员在不违反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熟悉本职务工作的基础上,获取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高效快速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高校行政人员信息素养的现状
对于高校行政岗位,笔者认为在形式上是归属行政,但在其本质上是应该具有服务的内涵的,可以更好地为领导、教师和学生们服务,也为其他来到学院办公室的人员服务。在日常的服务过程里,认真、谨慎、细心这些都是从事行政岗位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繁琐复杂的办公室工作和教学工作,需要行政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由于很多高校并没有特别重视行政人员的招聘及培训工作,现在部分地方高校仍然存在将博士家属安排在行政岗位工作的情况,这些人员学历、专业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专业的工作能力培训,也没有非常敬业的工作态度,甚至有部分人员是文科或者艺术类专业,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行政人员中博士家属这一类人员进入门槛较低,信息素质先天不足。信息意识不强,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差,没有较强的专业意识,工作效率达不到高标准工作要求,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协同部门和院校师生。
第二,大部分行政人员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所以很难意识到信息素养对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行政人员只是把行政工作当做养家糊口的资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很多问题表现为依赖性强,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没有积极主观能动性,遇到困难非常容易退缩。
第四,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对于行政人员都缺少有力的激励措施,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和统一的岗位专业学习计划,导致行政人员的个人专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消极怠工,尸位素餐,工作不在意,副业搞得风生水起,从而影响学校行政管理的良性发展。
三 高校行政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路径
上文已经提出,现阶段许多地方高校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高校为了吸引大量博士及更高层次的人才,采用解决其家属工作等令人心动的措施来引进人才。这些学历专业等都不一致甚至不合格人员的加入,整体拉低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水平。高校的管理要求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这两大核心任务,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低下会导致管理效能低下,严重阻碍教学和科研的建设及发展。因此,重视高校行政专职教师的培训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升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4]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
(一)个人层面
在高等教育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还是教学与行政角色都在不断发生变化。[3]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对行政人员个人能力有着越来越精细的要求,这就需要行政人员必须主动树立信息观念,加强信息素养意识,形成信息即资源的信息价值观,倡导信息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性。[3]行政人员应当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信息素质的提高是行政人员自身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自我能力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行政人员工作发展的需要与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从事行政的工作人员都应当认识到知识增长以及知识更新的必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岗位的不断学习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岗位能力。让自己具有灵活的头脑,并且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展思路,更好地为学院以及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政人员在工作中还应当扩展自己的学习途径,不能只单一的从某一种学习途径中获取知识,应当通过线上和者线下的各种学习方式,主动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办公自动化能力,只有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及手段,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效快速的妥善处理好繁冗复杂的工作琐事。
(二)学校层面
现如今,我国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水平良莠不齐,总体水平偏低,为此,高校作为行政人员的管理机构,要更加严格地对行政人员进行筛选,做好岗前培训的工作,为从事行政的办公室人员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机会,创建良好的平台。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保障行政人员的基本权利,履行行政人员的基本义务。
(1)制定合理的高校行政人员信息素养标准培育具有信息素养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更应该成为工作的基本手段和终身学习的长期理念,它所体现的是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新时期背景下的能力。[4]
(2)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行政人员考评、激励机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标准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5]考核机制要保证公平合理,激励机制要做到公开公正。可通过奖励、提拔任用、待遇提高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行政人员为学校教学和教研服务的效率与水平。
(3)制定保障高校行政人员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随着社会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行政人员具有高学历,他们迫切的希望自身专业有合理的发展空间,职业生涯有较清晰的前景规划。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切实为高校基层行政人员制定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及规划路径。行政人员自身专业得到发展,这对于他们的工作无疑是大大的助力。专业素质和信息素养同时发展,这才是高校行政人员达到全面提升应具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百度百科.信息素[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A1%E6%81%AF%E7%B4%A0%E5%85%BB/937143?fr=aladdin.
[3]王琼.高校行政人员信息素质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07):153-155.
[4]周令仪.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1):118-120.
[5]聂多均.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188-189.
[6]陆峻波,邵源春,谭海燕.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9,6(07):2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