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积极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研究了盐城工学院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从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大仪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构建、大仪设备开放共享及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地方本科院校促进实验室开放、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共享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
本文引用格式:施敏敏等.地方本科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9):105-106+10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Open Sharing of Larg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SHI Min-min,CAO Xiao-min
(1.Academic Affairs Office,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Jiangsu;2.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Jiangsu)
Abstract:Actively realizing the open sharing of larg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s one of important tasks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This paper researche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larg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alyzed the problem,then mad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platform、the establishment of open sharing and paid use rules.All those will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effect for the opening of laboratory,increasing utilization and sharing rate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Keywords:instrument and equipment;open sharing;sharing platform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大仪设备数量飞速增长[6]。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大仪设备的功能无法充分使用,共享效益偏低。如何发挥大仪设备在推动学科建设、支持产学合作、服务地方行业等方面的积极效能,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研究探讨的主流问题。
一我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
据省大仪共享平台2018年5月份统计的数据:2017年度,我校有50万元以上的设备54台(套),年有效工作总机时为29056小时,其中对外服务机时为5517小时,年检测样品总数14658个,服务总收入67.4万元,其中对外服务收入19.4万元。整体而言,仪器设备处于使用机时数偏低、共享使用程度不高的状态。
二 问题分析
我校的大仪设备长期以来是分散管理、封闭使用的传统模式,所以存在着其他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第一,尽管对大仪设备制定了常规的使用办法、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但缺乏可行的监督机制、考核制度、评价体系与之配套实施,出现了“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设备维护不及时,降低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第二,大仪设备大多数集中在科研实验室,资源使用出现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各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导致部分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不高,共享程度低。第三,大部分大仪设备无固定的专职管理人员,设备功能高档低用,甚至有些功能尚未被开发使用;另外专职管理人员的缺少,导致设备使用机时数较低,尤其是对外服务机时数和服务收入较少,设备维修和维护经费不足,无法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的良性运行等等[4]。
三 探索与实践
当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大仪设备共享平台,制订了配套的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但整体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通用的大仪设备管理体系。因此立足实验室现状,根据办学定位,对大仪设备开放共享中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制度完善、专业队伍建设、信息化平台构建等关键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规章制度,强化支撑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稳步实现大仪设备共享必须要有实用的规章制度作为运行保障,并有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定期考核的依据,而且要有合理的奖惩制度起到激励、督促作用[3]。
1.建立科学、健全的开放共享制度
大仪开放共享不是传统的实验室开放,而是让设备在保证正常的教学内容、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对校内外人员提供共享服务。这就要求设备所在单位强化资源共享理念,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合理配置实验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的相关认证和日常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的技术参数进行计量校正,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另外共享服务分为即时服务和送样服务两种,即时服务使得部分设备将会从专管专用变为专管共用。预约及时服务的人员必须经设备所在单位培训、考核、核发证书后才能进行独立操作,否则不能获得及时服务的预约授权,只能选择送样服务。
2.研究全面、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制定与实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但能调动广大师生使用仪器设备的积极性,提高大仪设备的使用效益,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科融合、专业建设以及科研发展。学校每年将对设备的及时利用、人才培养、服务收入等开放共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实验室绩效考核。另外对于不如实上报大仪设备相关数据、无理由不加入共享平台、无故推诿阻碍大仪开放共享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该单位在新购贵重仪器立项论证及维修经费方面予以约束,并在学校内部按相关规定实行无条件调配。
3.强化规范、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学校设立大仪开放共享基金,由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核准发放,用于鼓励和支持各单位提高大仪设备的开放共享水平。开放共享基金实行与大仪设备有偿使用收费收入挂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成本补偿。有偿使用收费标准是由各单位根据设备实际情况,按照低于社会价格10%-20%的原则制定,经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审核、领导小组会审通过,由财务处协助报市物价局备案后实施,并在网上公布,供监督和执行。
学校财务处为各单位设立大仪开放共享专项账户,有偿使用收入及开放共享基金均纳入专项账户管理,统一使用。经费可以结转、跨年度使用。经费分配办法如下:净收入(扣除税收后)的50%用于仪器设备维护、耗材、化学试剂、人员培训等;50%作为业务费、补充津贴、发展基金等。
2018年1月15日,学校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正式出台了《盐城工学院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有偿使用的管理暂行办法》(盐工发[2018]9号)。该办法为加强我校大仪设备的使用管理,促进资源共享,激发服务潜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激发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高效、有序地进行大仪设备开放共享必须要有一支思想素质高、理论知识强、实践技术精的专业队伍。学校在第三轮岗位聘任中,实行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配备实验技术人员。为加强专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学校鼓励、引导专业教师转岗、应聘专职实验技术岗位。并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聘期考核办法,强调向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功能开发利用、实验室开放管理等工作方面倾斜[7]。
(三)建立大仪设备共享管理平台: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已成为大仪设备共享的必要工具。通过管理系统,可以集中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可以网上预约管理,减少空间和时间上的成本,提高共享效率;借助信息采集手段,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5]。2018年底,北校区知达楼和行远楼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安防监控、门禁管理以及大仪的开放管理终端建设已全部竣工;实验室管理系统已搭建完毕,基础模块的调试和基本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也已完成,全面推进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目前,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大仪设备共享管理平台也已调试完毕,并已组织工程师对设备管理员、普通教师关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预约管理、有偿使用的各环节操作进行了培训指导,确保2019年秋学期正式启动大仪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的线上使用。
四 实践成效
鉴于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大仪设备共享管理平台正在调试中,于2018年9月先开展了大仪设备开放共享及有偿使用线下试运行工作。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对拟加入共享平台的设备进行审批,最终遴选出109台/套设备加入大仪共享平台。同时制定了开放共享基金的发放细则,并完成了2018年度开放共享基金的申请审核与发放工作,有序地完成了大仪开放共享及有偿使用线下各流程的梳理工作。
据省大仪共享平台2019年5月份的数据统计:2018年度,我校54台(套)50万元以上的大仪设备,年有效工作总机时为33944小时,同比增长4888小时;其中对外服务机时为9569小时,同比增长4052小时;年检测样品总数21408个,同比增长6750个;服务总收入122.5万元,同比增长55.1万元;其中对外服务收入32.9万元,同比增长13.5万元。大仪共享平台线下试运行以来,得到周边院校、企业专业人员的逐步青睐,取得预期效果。
五 结语
大仪设备的开放共享和有偿使用是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关注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积极推进学校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畅通的共享通道,更全面地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服务体系、落实各项措施,才能扎实有效地提升大仪设备的使用率和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肖俊生.大仪共享平台的构建及其效益最大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9):292-295.
[2]张锐,陈彦军,郑楠,何琳,张洪清.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问题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277-279.
[3]朱小青.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及绩效考核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64-65.
[4]李井葵,周国栋.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对策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04):37-39.
[5]郑忠香.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与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20-22.
[6]金宏伟,沈茂,徐建军,郭贤海,梁华定.地方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台州学院学报,2016,38(3):90-93.
[7]彭斌,施敏敏,孙爱东,凌建辉.应用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2018,31(2):85-87.
[8]黄华平,杨礼富,李琼,徐志,冯信平,张艳玲.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
(10):271-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