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当今青少年群体的突出特性与德育工作切入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11:06: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青少年始终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是民族伟业得以延续传承的接力者,是一群强大的后备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能力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加强青少年的能力素质建设事关未来、意义重大。本文研究列举了当今青少年群体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性,分析了问题原因,从德育和思政教育工作角度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以打造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

关键词:青少年;特性;德育;德育工作者

本文引用格式:胡国伟,等.当今青少年群体的突出特性与德育工作切入面[J].教育现代化,2019,6(94):289–291.

德育工作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开展思想转化、道德教化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这种专门向人开展的工作是一件极其复杂而艰难的事。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认真研究当今青少年群体的本质特征,懂得德育工作独特性、常态性、柔和性和轻重缓急等特点,努力拓宽工作思路,认真汲取先进经验,善于创新工作手法,把严肃正统的思想转化、道德教化和政治灌输,变成一项轻松愉悦、易于接受、渗透力强的工作,更好地去指导青少年的人生道路。

一 当今青少年的突出特性

当今青少年普遍热爱学习,具有头脑聪明、思路敏捷、眼界开阔、积极广泛摄取知识养料等优良品质,但在心理、生理、性格、观念、思想等方面,又时常表现出与时代发展要求不太相适应的一些突出特性,这些特征常常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出现错误。

(一)自主意识较强,自我能力较弱

当今青少年个性突出,思想独特,常常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不愿接受约束,有较强的自我主宰意识。但是,当真正面临问题和困难时,又往往缺少主意和办法,不能正确、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内心焦虑紧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

 
(二)生理发育较快,心理成熟滞后

现今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普遍良好,身体高大,外形粗壮,成年人的体型特征明显,但是心理发育又往往滞后于生理发育,自我认知能力较低,抗压能力弱。有些在心理上存在障碍,表现不愿与他人交往,面对困难和打击时容易有挫折感和失败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三)接受他律较好,自我约束较差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青少年处在老师和家长监管之下时,普遍能自觉接受管理和约束,表现中规中矩。但脱离了外界监管,自我处在独立生活空间时,常常就放松了自我要求,不能做到自己管束自己,有些甚至长时间遨游于虚拟网络空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控。

(四)竞争意识较强,团队精神较弱

青少年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竞技活动,内心荣誉感较强,一心想着为集体出力争光。但是,他们的团队集体意识又较弱,不太注重协同合作,经常好个人表现,过度追求个人自由,甚至为了凸显个人能力而不惜违反集体规定和组织纪律。

(五)时代意识较强,理想信念较弱

当今青少年对身处新时代有强烈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有爱国的思想情怀,有为时代发展做贡献的责任感和迫切之心,但个人理想和奋斗思路又比较模糊,怀揣一颗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热心,却一时又不知道该怎样做起,目标指向不明,意志信念不够坚定,对未来有时产生彷徨和迷茫。

二 特性的原因分析

(一)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极大丰足的物质生活优势,以及“独孩”家庭普遍对青少年管教的宽松化、日常事务的包办化和各方面高度的满足,致使青少年缺少对困苦生活的亲身感受,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思想意识开始淡化,自我管控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在现今优越条件下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种长期的顺境优越生活使一些青少年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我认同感。

(二)当今社会快速转型带来的思潮混杂和多元价值观,给青少年的思想蒙上了较多的干扰因素,从而影响了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于是,他们既富有理智却又冲动行事、愿意付出却又不乏功利、崇尚科技却又心怀忧虑[1],对社会和人生道路产生迷茫,不能准确标定人生目标,也对目标缺少固有的定力和动力。

(三)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中的各种诱惑与一些不切实际的虚假宣传等等,不同程度蒙蔽了青少年的眼睛,给他们的思想观念、品质意志造成影响和冲击,带给他们的是投机取巧、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少了脚踏实地、勤学苦练的精神。

(四)当今社会高离婚率现状所造成的单亲家庭,给身涉其中的绝大部分青少年带来人生挫折和情感伤害,导致他们产生心里封闭和性格异化,在公共生活中害怕参与集体活动和进行人际交往。但为了摆脱内心的孤单寂寞与伤痛,只好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网络世界,在虚拟空间尽情宣泄释放情绪,放纵自我。

三 开展德育工作的切入面

针对青少年的类似问题和特性,德育工作者要认真分析现象之下的深层原因,找准工作切入面,丰富教育手法,因时因势因事开展教育引导,形成教育示范效应,以此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人生引带。

(一)加强青少年能力素质教育

当青少年步入成长发育阶段,自己的想法就越来越多,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但许多方面又不太成熟,要独自走好脚下之路,自身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和素质。因此,能力素质教育应当成为青少年开启人生之路的关键一课。

1.培养问题预见能力。青少年对问题有了预见能力时,就不会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生活上的引带,把每个成长阶段中的易发问题和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真实地告诉他们,并经常告诫他们,如果出现问题错误时,需要自己承担一切责任和后果。只有把这种经常性的教育、提醒、告诫在青少年脑海中形成为烙印,才能使他们在即将发生错误时头脑迅速产生条件反射,从而形成自我规避意识,不去犯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2.培养问题分析能力。当青少年有了问题错误时,德育工作者先不要急于去开展批评教育,应将事情搁置冷却后,再找时机与其谈话,了解当时具体情况。谈话应向着帮助青少年查找问题、分析事情缘由这个方面出发,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其真正认识到自己错在了哪里,怎样才能弥补过失,今后如何才能不再出现类似错误。经过这样一种缓冲,既能避免情急之下因不当批评而引发的冲突,也给出了反省问题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同时又很好地培养了青少年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正确行事打下基础。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青少年能够自身解决外界问题时,说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开始走向成熟。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在培养青少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多下功夫,要大胆给予青少年一定的试错机会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得他们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反省、受到启迪。对一些较轻的错误问题,德育工作者只需督促他们尽快想办法消除影响、弥补过失,尽量让他们发挥自身德能力去解决问题。因此,德育工作者不要担心和害怕青少年犯错误,而应更多地去思考在他们犯错误后,如何让他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自行改正错误。

(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使青少年品行端正、人格完善。反之,扭曲的心态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带来极大的阻碍,甚至会毁掉一生。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引导树立热爱生活的心态。青少年犹如初开的花朵,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美的,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正落在这一代青少年的身上,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也同样属于这一代年轻人去享有。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发挥自身优势,让自己成为青少年们的人生“美术师”,帮他们在人生的画板上勾勒出美好的前景。教育他们正确科学地使用网络,逐渐把他们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拉出来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成为有追求、有理想、有爱心的阳光青年。

2.引导树立积极进取的心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当中最美好的阶段,这个阶段他们具有积极向上、活力四射、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但也会因为心理的发育变化和某些特殊原因,一时让他们陷入一种精神不振、斗志消沉、意志颓废的状态。对此情形,德育工作者要及时摸排查找问题症状、分析原因,多采用引导教育、鼓励教育、表扬教育和赏识教育等方式,从内心深处抚慰他们的情绪,激发斗志,消除挫败感,引带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恢复原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3.引导树立乐观豁达的心态。树立乐观豁达的心态是容人容事、消除化解问题矛盾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德育工作者要经常给青少年讲授人生哲理,传授人生知识,教育他们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在为人处事中养成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胸怀;教育他们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时刻专注于自己设定的目标理想而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得失观,不要纠结于一时一事,不要为小事耿耿于怀、郁郁不乐,防止不良情绪扰乱了自我心境和前进的路径。

\

 
(三)加强青少年道德法纪教育

青少年良好品行和习性的养成,既要靠春风化雨般的道德柔性教化,又要靠各种规章制度和法纪法规的硬性规范,只有双管齐下,相互作用,才能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

1.加强社会道德教育。青少年要想在浩荡的社会潮流中安身立命,有所成就,就要打下扎实的社会根基,获得社会大众的充分信任和认可,其思想言行必须要符合社会价值观的要求,遵循社会共同规范和公认的行为习俗。因此,对青少年要从早、从严,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社会共同规范和公序良俗的教育培养,以便他们更快地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更好地融入社会生存环境,成为有道德、知礼数、讲文明、有修养的时代新人。

2.强化法纪规章教育。法纪规章教育是德育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它对青少年习性品行的养成具有强有力的硬性规范作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当中,遇事常常会缺乏理性,处事缺乏理智,容易出现偏激冲动,有时为争一口气、挣一回面子、逞一时之能,不知不觉就触犯了法纪法规。因此,开展青少年的德育工作,首先要从加强青少年的法纪教育开始,要让青少年的法纪规章教育做到全覆盖,促使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养成守法良好习惯,为个人成长成才打下稳固的人生基础。

3.形成家校共育教育模式。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习近平在关于家庭家风家教的阐述中明确指出: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2]。为此,德育工作者要勤于与青少年家长联系,拓宽德育工作路径,丰富德育工作形式,优化德育工作手法,善于把部分青少年家庭中的家教良方融入到德育工作中来,形成家校一体的双向育人模式,共同促使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养成。

(四)加强青少年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是每一个个体的母体,是塑造个人、发展个人的重要平台,青少年要想取得发展与进步,得到集体的信任和认可,就必须树立集体主义意识,立足集体并维护好集体,全心全意为集体服务,真心实意为团队建设献计献策。

1.加强集体观念培养。要经常组织青少年开展集体活动,特别是组织竞赛竞技类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根据不同人员的特长、爱好、性格、能力等,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工作,做到扬其长避其短,让大家都乐于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以此培养他们热爱集体、依靠集体、维护集体、服务集体的大家庭观念,在集体平台上展现自我能力,体现自我价值。

2.加强奉献意识培养。在集体主义教育中,要把树立青少年的奉献意识置于突出位置,培养他们的大爱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正确的苦乐得失观。要让青少年懂得获取必须以付出和奉献为前提的人生道理,让他们在奉献集体、服务他人过程中,能够深切体会到心灵上的那种自我满足与快乐,从而在内心深处自觉生成奉献社会、服务集体、服务他人的思想意识。

3.加强协同意识培养。针对有些青少年不太热衷集体生活,或在集体活动中好个人表现的特点,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团队协同意识培养,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懂得“独木难成林”的人生道理,用事例让他们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效果,以此教导他们多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密切配合,形成统一整体,汇聚集体力量和群体优势来获得更大成绩和更高荣誉。

(五)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灵魂,一个人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目标定位,人生道路也就有了坚定的方向。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始终处于各项教育之首,贯穿于各种教育之中。在当今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应作为重中之重来开展。

1.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按照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青少年的核心素养培养与塑造,为青少年注入精神之“钙”。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来昭示他们的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3],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能、有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开拓者。

2.强化社会共同理想教育。要充分发挥当今网络优势和强大功能作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积极探索校园网与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现途径,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和改进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4]。要创建起校园“网络政工”,通过营造红色网络文化来感染他们,把他们的个人理想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共同理想中来,教育他们要将个人的前程放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去发展、去实现,在帮助引导他们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促使他们为实现社会共同理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定的崇高性和科学性,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指针,其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看待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南。德育工作者应及早向青少年宣传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与灌输,树立其崇高理想,强化政治素养和精神境界,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培养他们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青少年能够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思想认识上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他们锻炼成为坚定的红色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斌,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人民日报,2005–01–04(11).
[2]袁勃.习近平谈家风[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222/c1001-29827638.html.2018–02–22.
[3]沈壮海,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1–32.
[4]吴宝权.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