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浅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09:21: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指出社团现存的问题:社团内部风气不正,社团内部管理松散化、随意化,社团成员工作热情不足,社团活动质量低下,从社员、社团负责人、学校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社团的发展提出建议,使大学生社团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建议

本文引用格式:杨毅.大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6):201-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高校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重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和实践育人。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思想与能力发展的地方,既不同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又与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人文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社团的良好管理和氛围对大学生成长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指出社团现存的问题,从社员、社团负责人、学校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社团的发展提出建议,使大学生社团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团现存的问题

(一)社团内部风气不正


当前高校的部分社团存在出现了官僚化以及关系化的情况。社团的官僚化和关系化指社团事务的分配会存在倾向性,部分社员依靠着社团里学长学姐的关系,在社团中浑水摸鱼。而社团负责人会对他们这些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很多人就算在社团里不认真完成任务依旧可以获得某些表彰。不少同学表示在大学的社团里会不时遇到不公平的对待。这种对待有些是来自社团负责人的,有些是来自某些与社团负责人交好的社员。因此难免存在社团风气不正,社员们对待社团事务不认真,出现了在社团中得过且过的不良现象。

(二)社团内部管理松散化、随意化

尽管目前很多大学生社团都有许多明文规定,但是仍然存在社团会议缺席、例会迟到、旷会现象等问题;对规章制度视为虚无,一些事务越级申请;社团工作分工交代不够明确,发布的社团工作在没有社员主动完成的情况下,只能由社团负责人或者社团中责任感较强的成员完成;社团会议次数少使得一些本要在会议上宣布的事情和消息无法落实到位,甚至部分社员不知道某些消息的存在。

\

 
(三)社团成员工作热情不足

在大学生社团这一团体中,相当一部分成员对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参与活动身在心不在,没有热情;对社团会议参与度不高,并且在会议上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社团工作,也有许多人态度不端正,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或者敷衍了事。

(四)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目前高校社团举办活动积极性不足,活动质量不高。社团的活动大部分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举办,只有很少一部分活动是社团自己谋划主办的;而一些大型的学校社团活动数量虽多但质量不高,其中有的活动还存在着内容单调、缺乏特色的现象,如开场很精彩,但过程松散,结尾潦草,仅靠几个热心人撑持局面,开展一两次活动后便销声匿迹;一些活动还出现了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有从众和雷同的趋势。在学校中,许多社团都独立地存在,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而联合其他社团共同来举办的意识还不高。

二 对大学生社团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社员方面


1.有的社员入社动机不纯,一方面不是因为内心热爱和喜欢,而是为了评奖评优而加入社团;另一方面,初入大学,一些学生本无入社之意,但是看到身边的朋友或者同学都加入社团也随波逐流。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入社的社员对社团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久而久之,他们为社团做事也就出现了滥竽充数、不负责任的现象。

2.有的社员因为交际能力的限制使得在社团中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社团会议、活动等都出现“一人行”;有的社员主人翁意识不强,没有主动为社团做宣传,或者给社团发展提出建议;有的社团负责人领导能力不高,使得社员在社团中没有工作热情,降低了社团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社团负责人方面

一方面有的社团负责人组织能力不足或责任心不强,不能把社团成员组织到一起、团结到一起,对社团成员不够关心,分配工作不尽合理、公平;另一方面社团负责人对社团工作重视不够,在社团的发展方面用心不够、时间投入不足。

(三)学校方面

1.大学生社团一般由学校团委或者党委管理,有些是由社团联合会管理,学校对大学生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而对其疏于管理。

2.大多数社团常常没有指导老师,少数配备指导老师的社团也往往出现老师单纯挂名的现象,也就是说指导老师与高校社团联系不足,并没有为社团的发展以及活动建议做出实质性的策划与帮助[1]。如此一来学生社团活动就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组织策划不足,活动场地、设备难以租借,活动质量不高等。

3.社团的活动经费是社团发展和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专项拨款,或是通过社员会费、社会赞助进行自筹[2]。学校的拨款申报程序有的较为复杂,而且经费常常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社团活动的开销。此外,社团经费来自社团拉的赞助,但是在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以及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拉赞助常常比较困难。

4.社团活动场所偏少,有的学校专门的室内活动室常有使用限制。演出时是大礼堂,还有体育馆,更多的时候主要用于校内大型活动表演和日常体育课教学。此外,学生社团开展活动需事先向学校有关部门租借场地,遇到冲突只能更改时间甚至取消活动,文体娱乐型的社团,几乎没有固定训练场地[3]。

三 对社团发展的建议

(一)社员方面


加强思想引领,明确发展方向,社团要发展,要真正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就要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不断加强高校社团思政工作,提升社团学生政治素质,营造良好的社团文化在社团实践过程中拓展思路,开拓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要鼓励社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社团会议上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做好社团工作。

\

 
(二)社团负责人方面

社团负责人不要摆官架子,社团是属于兴趣类的组织,应该是拥有相同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共同做事的地方。社团成员本质上无上下级之分,社团干部只是负责维护社团的运作,而不是将社团变为自己的小集团。社团负责人应努力提升活动的质量,举行有内涵受欢迎的活动。社团活动要注重做好活动档案记录,方便下一届社团成员们借鉴。社团可通过团建等活动,加强社员之间的联系,提升社团凝聚力,加强团队意识。社团负责人需为社团的发展壮大多思考,如加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专业技能社团可以通过外聘讲师或者社团内的讲座等活动,使社员真真正正学到技能与知识。

(三)学校方面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监督与管理,引导学生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在明确社团发展方向,确保社团良性发展的条件下,建立健全社团管理制度[4]。对社团工作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将社团建设纳入高校监督测评体系和学期考核体系之中。换届与选举需要量化考核,对社团负责人进行能力测试,确保社长有品德有能力带领社团。社团活动应简化流程,只保留关键性审批,保证活动的实效性,避免一个活动审批拖半年的情况。学校及领导对社团一视同仁,百花齐放才是春,各类社团共同繁华才能营造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学校可多开放大型活动的通道,树立校园社团品牌意识[5-8]。

四结论

丰富彩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既能陶冶同学们的心灵,又能使他们在表现、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以高校学生社团为抓手,在社团建设中聚焦共青团改革方向,依托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一系列的社团精品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努力搭建大学生自我展示平台,紧抓髙雅文化进校园契机,全面提高髙校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度,还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偷悦的发展,有助于全面培养“六有大学生”,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能力,进而提升大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兰兰.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16-17.
[2]王宏.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4,27(02),88-91.
[3]程斌,蔡为青.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5):69-71.
[4]张兆瑞.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3):91-95.
[5]吴蒸,张同熙.新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才智,2019(09):108+110.
[6]刘奎.试论大学生社团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9(03):220-221.
[7]牛健,杨震.对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44-45.
[8]李宏伟.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华夏教师,2015(12):19-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