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大学生艺术展演看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改革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7 15:03: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艺术展演旨在提高与普及艺术教育理念,以展演的形式推进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梳理和分析历届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中的舞蹈节目的创作题材、文化内涵、表演内容和艺术张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追踪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改革发展,并为舞蹈专业教育的改革指明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展演;普通高校;舞蹈专业

本文引用格式:高妍.从大学生艺术展演看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9):255-256.

全国的艺术展演活动(以下简称大艺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全国高校的参与面也越来越大。大艺展一般分为高校开展活动、省级集中展演和全国现场展演三个阶段。发展至今,其特点显著[1-2]。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先进文化导向,活动的品牌特色和效应进一步凸显;二是注重创新发展理念,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进一步扩大;三是强调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活动的水平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推动规范有序运行,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

大艺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舞蹈类节目特点鲜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编导创作题材上,尤其注重地方特色舞蹈文化的挖掘,最后呈现的大部分节目都与地方舞蹈素材结合紧密,充分体现了各地高校舞蹈教育本土化的进程;在作品文化内涵上,许多作品都结合红色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充分彰显;在表演内容上,通过采风、创编、排练、展演,充分体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创编开发,课堂教学的成果得以体现;在艺术张力上,不再片面追求难度和技巧,而是在艺术表现力、舞蹈感染力和技术技巧运用的结合上协同推进。这也体现了当下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育定位的愈加清晰,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与时俱进。大学生艺术展演所搭建的平台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实践[3-4]。

一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普及舞蹈人才,繁荣地方舞蹈文化

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一直追随专业院校。过高的培养目标势必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教学的各个环节也会随之出现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厌学情绪严重。面对我国舞蹈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舞蹈普及教育严重不足的教育现状,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育应该认清形势,立足现实,抓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普及化发展的机遇,科学定位,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的正确做法应该是避免走精英、专业艺术教育的老路。针对我国舞蹈普及教育严重不足的现状,立足地方,培养普及舞蹈人才,服务地方舞蹈文化,填补我国某些地方舞蹈普及教育的空白,这既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有利于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培养目标的转变,让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育在立足现有的生源条件的基础上,培养出的优秀的舞蹈普及人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地方真正形成舞蹈教育的普及,而不是普及舞蹈专业教育[5]。

\

 
二 突出办学特色,保护和传承地方舞蹈文化遗产

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在办学条件和发展基础上无法与专业院校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但普通高校多位于经济社会特色各异的地级城市,拥有独特的地方资源和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传承是非常有意义的。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应该担负起保护和传承地方舞蹈文化的重要使命,对所在地方的民间舞蹈文化和舞蹈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研究,再在课堂上进行传承,这不仅能带动教师和学生对地方舞蹈文化的研究,还能让学生从传统的课堂舞蹈教育中走出来,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我国的传统舞蹈教育仅局限于对藏、蒙、汉、维、朝等几大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和学习,对地方的舞蹈接触很少。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在保护和传承地方舞蹈文化遗产方面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地处地方文化的氛围中,与地方舞蹈文化的接触更方便更直接;其次可以将地方舞蹈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与教学科研相结合。这样既能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又能体现舞蹈专业的办学特色。这样还可以让学生不拘泥于传统舞蹈教育,从对舞蹈基训课的沮丧中走出来,成为地方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人。

三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舞蹈思维的开发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现状。社会也不需要这样大量复制品般的舞蹈人才。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教师也觉察到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下滑。这样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舞蹈教育不应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有创造力,舞蹈需要创造力,社会也需要有创造力的舞蹈人才。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有兴趣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专业教育衡量优秀舞蹈人才的标准不再只有“高超的舞蹈技巧”这一条。真正的大艺术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必须是大思想家,能把人情事理参透、悟透、表现透彻。这种源自艺术家心灵的精神性审美创造,要靠不断的学习来充实、靠生活的不断磨砺和感悟来滋养。在教学中不应该单纯的只注重舞蹈技能的提高,还应该关注舞蹈思维的开发,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更有利于舞蹈艺术的创作[6]。

四加强舞蹈理论教育,为我国的舞蹈理论研究培养后备人才

目前我国的专业舞蹈教育致力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演员和编导,对舞蹈理论的关注很少,导致了舞蹈理论研究领域人才的严重缺乏。传统的舞蹈观念认为,舞蹈就是表演,自己表演或者创作作品让别人表演。舞蹈理论常常被忽略,成为边缘学科。有人认为,只有跳得不好的或不能再跳的人才会去从事舞蹈理论的研究,这是一种严重的误导。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继而指导实践。我国舞蹈发展的很多误区就与我们的舞蹈理论相对于舞蹈实践严重滞后有关。对理论的研究不够无法对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必然导致舞蹈发展过程中走很多的弯路,目前我国的舞蹈发展和舞蹈教育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7]。

不光舞蹈理论研究得不到重视,舞蹈理论教育也常常被忽略。在我国的舞蹈专业教育中,重技术轻理论,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舞蹈理论成了最不受重视也最不受学生欢迎的科目,从而形成了舞蹈学生除了舞蹈技能,其它各方面素质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但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却大多是高中毕业,有着相对扎实的文化基础,应扬长避短,加强舞蹈理论教育,为我国的舞蹈理论研究领域培养后备人才。

五 大力发展大学普及舞蹈教育,拓展舞蹈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舞蹈选修课程,但大多都是舞蹈赏析课和形体课,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高校的舞蹈专业本应承担本校公共舞蹈教育的任务,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就是业余水平的舞蹈教育,很多舞蹈专业教师不屑于去承担这样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想法是狭隘和无知的。舞蹈专业教育和舞蹈普及教育是同等重要的舞蹈教育,并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并不是舞蹈能力强的就从事专业舞蹈教育,而舞蹈能力弱的才从事舞蹈普及教育。我国的舞蹈教育应该走出“专业”的狭隘圈子,树立“大舞蹈”观念。

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要办出特色,应该重视大学公共舞蹈教育。在大学生中普及舞蹈教育,真正发挥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通过舞蹈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接触,拓宽舞蹈领域,加强舞蹈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让舞蹈走出小众艺术的阴影,实现舞蹈的大发展。

\

 
六 结语

大艺展是高校艺术教育的大检阅,全面展示了全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水准。同时,它也是大学生艺术素养提高的重要平台,为未来国家的艺术人才战略服务。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改革要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大艺展的机制和平台,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发挥办学优势、突出学科特点、凝练专业特色、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普及舞蹈教育,更好地培养艺术专业创新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柳冬瑕.对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李鹏.给非舞蹈专业学生创作的诸多体会——从“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获奖作品谈起[J].艺术研究,2013(02):132-133.
[3]冯百跃.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创作获奖群舞的优点与短板[J].戏剧之家,2015(06):188-190.
[4]饶莉娜.校园舞蹈创作题材的借鉴与思考——观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专场有感[J].舞蹈,2014(07):66-67.
[5]张映兰,陈文红,刘振球,等.第四届湖南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述评——兼论湖南高校音乐教育本土化现状[J].云梦学刊,2015,36(05):116-119.
[6]梁光焰.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的现状、本质与趋势——以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1):140-144.
[7]张皓.浅谈舞蹈艺术表演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5(39):357-3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