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芭蕾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4 14:26: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学舞蹈学专业的芭蕾类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目前生源状况,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内容选取问题;并以个别芭蕾动作的训练为例,谈芭蕾教学法的掌握和运用问题;重点分析了足尖舞技术是否适用于普高生背景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此外,还涉及了舞剧变奏片段引入课堂的原则和方法,并对伴奏乐曲的选择给出个别建议。

关键词:芭蕾教学法;适用性;舞剧变奏片段;伴奏乐曲

本文引用格式:王蓓蓓,郭晶晶.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芭蕾课程教材建设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7):253-255.

从高等教育的原则和目的出发,无论学子们的初衷是什么,舞蹈教师都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的不同、身体条件和基本能力的差别而降低标准。

一 根据生源状况选取教学内容

就目前的生源结构来看,普通高中毕业生占90%,这些学生的中专学习过程缺失,与之相应的训练过程几乎没有,入校后一切训练从零开始。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能力特点是:能力断层,不具备成长为舞蹈专业从业者的身体条件,甚至不具备学习舞蹈专业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和常识。

芭蕾专业附中6-8年,加上本科四年的学习,经过如此训练过程的学生,才能够达到古典芭蕾舞者的水平。显然,以目前我校的生源状况来看,几乎不可能有具备这样条件的生源。因此,也不能以要求芭蕾专业的学生一样的标准来要求我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老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严谨、科学,符合实际[1]。

教学内容的选取,首先是要求教师要十分熟悉芭蕾训练体系,深谙各中门道,对芭蕾训练有深刻的体认,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目前的生源状况选取适合于他们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内心应当十分清楚,通过1年半(三个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身体能够达到怎样的能力水平;选取什么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的身体能力与下一阶段的学习建立联系,为下一阶段打下基础。

\

 
二 关于教学法的掌握和运用问题

不同的教师对芭蕾教学法的掌握和运用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教学效果有差异、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事实上,芭蕾基础训练非常强调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逻辑联系[2]。

以Assemble为例,这个动作是双脚起跳并双脚同时落地的移动跳跃,它要求双脚在空中快速集中并拢形成五位脚,对大腿内侧肌群的快速收缩能力有较高要求,而这种能力是需要通过其它芭蕾动作的辅助训练来逐渐具备的,比如Battement soutenu就可以为Assemble的训练起辅助作用。在一年级时,第一学期Assemble只需要进行单一动作训练,让学生掌握该动作的基本要领。实际训练中,可以通过节奏的变化,比如先从8拍一次开始逐渐过渡到4拍一次,甚至2拍一次,实现肌肉反应速度的提升。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可以适当将Assemble与Saute结合,实现在第一学期提升动作能力的目的,从而保证学生具备进入第二学期学习的能力基础。在第二学期,Assemble就可以实现将她与Changement、Battu等跳跃动作组合,并增加手臂动作的配合,提升协调性。这样,就可以顺利进入第三学期的学习。第三学期Assemble的难度会加大,训练组合中要以较复杂的动作组合方式进行,比如方向节奏的快速变化、舞姿的配合,来实现肌肉能力的提升。

再以Echappe为例,这是一个原地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它要求腾空后在空中有五位脚和二位脚瞬间停留的过程,落地变换位置。腾空后五位瞬间停留的过程需要借助五位Saute和Changement de Pie作为前期的辅助训练,以便更好的发展大腿内侧肌群的能力,为训练Echappe打下基础[3]。

三 足尖训练的必要性、适用性问题。

综合考虑目前学生的生源条件、三个学期的课时量、相应而制的教学大纲以及培养方案的目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来看,足尖技术训练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一)适用性问题

根据目前的生源状况,大多数学生的先天开度是不太理想的,与芭蕾艺术所要求的理想的身体条件距离太远,存在很大差距。如果要实现“足尖舞”技术切实被学生掌握,就需要大量的课时来训练,并且学生的身体条件必须达到芭蕾理想的要求,这就对学生和教学课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的舞蹈学专业而言是很难实现的。此外,所有的课时都要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服务,他们毕竟不是芭蕾专业。如果这些课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芭蕾基本语汇的掌握,那么这些课时教学效果将是不尽如人意的。

(二)社会的人才需求问题

为了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保证学生掌握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业务能力,就要求我们的育人过程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进而满足社会需求。近几年来,我们的舞蹈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会进入中小学任教,或者进入艺术院团担任群舞演员、从事舞团行政工作,此外还有小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公司分担内部艺术活动的组织,以及自主创业从事艺术类、舞蹈类社会业余培训班的教学和管理。因此,结合往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的《芭蕾基础训练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并没有将“足尖训练”写入大纲。显而易见的是,比起学生在“足尖舞”技术上的“本末倒置”,不如让学生切实掌握更多的芭蕾动作语汇、获得肌肉能力的提升,培养舞台表现力,来得更实用一些。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鲜少使用到“足尖舞”这种芭蕾语汇和技术,那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舞蹈课堂,选取“足尖舞”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就显得“效果不佳”了。

(三)芭蕾的内在规律

在《芭蕾基础训练》的课程中,不将“足尖舞”写入大纲,原因有二。首先,现有生源身体条件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即使学生能够获得“足尖舞”的“动觉”体认,也存在受伤的可能性;而“足尖舞”训练的诸多课时应当为学生掌握更多的芭蕾动作语汇、获得肌肉能力的提升服务。其次,“足尖舞”技术是举世公认的芭蕾艺术的艺术特征,也是芭蕾最重要的舞蹈语汇;然而,这种技术并不等同芭蕾的全部,特别是在当代芭蕾时期,已经有很多芭蕾作品不是穿足尖鞋来完成动作的表达。这说明芭蕾训练对于舞者身体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言,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不全是足尖舞技术。所以,“学了芭蕾基础训练尽然还没有上过足尖,就等于没有学过芭蕾,至少不懂芭蕾”这样的认识是肤浅而片面的。

(四)必要性问题

作为普通综合类高等院校的舞蹈学专业在培养方案、育人目标上的定位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芭蕾舞演员。事实上,在训练“足尖舞”技术之前,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身体能力,比如肌肉能力、协调性、灵活性、柔韧度,所以我们说“足尖舞”虽然是芭蕾的重要语汇,但通常是作为检验芭蕾基础训练的成果来对待的,而不是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对于所有从事舞蹈专业的人和职业舞蹈演员而言,芭蕾基础训练中不上足尖的那些训练过程,是每一个人走上舞蹈专业道路的“必经之路”[4]。

四 灵活选用舞剧变奏片段培养学生舞感

舞剧片段中的变奏选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舞感。变奏片段的选取,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选取适合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变奏片段。关于变奏片段中规定的程式化语汇,可能有多处与学生能力水平不相符,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简化或改变,使变奏片段更容易被学生掌握,让学生喜爱跳这段变奏。此外,教师对所选取的变奏片段需要的课时数、片段技术难度应当有十分熟悉,保证在一个合理的教学周期当中完成教学任务。变奏片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芭蕾舞感、乐感、气质、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芭蕾舞剧作品,且紧密的与舞蹈理论课程中《外国舞蹈史》芭蕾部分的内容相衔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五 乐曲选择和钢琴伴奏的素养

为芭蕾类课程提供的伴奏乐曲,首选舞剧音乐片段的钢琴谱,例如:《胡桃夹子》中的《糖果仙子女变奏》选段,《堂吉诃德》二幕选段,《仙女们》尾声片段,《葛蓓莉娅》一幕的玛祖卡乐曲和华尔兹舞曲。这些乐曲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用肌肉去听音乐,用身体表现音乐。舞剧音乐片段通常有人物角色、情绪表现、气质类型等规定情境,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使学生理解人物、理解故事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具备芭蕾乐感、提升舞蹈表现力,更使他们理解芭蕾文化[5]。

六 结语

此外,钢琴伴奏老师也应当具备一点儿舞蹈素养,最好是学习过舞蹈,进过芭蕾课堂亲身学跳、感受过芭蕾训练的,这样的伴奏老师才能对舞蹈时肌肉与音乐配合之间的关系有亲身体认,会更容易为每一个动作和组合选取最合适的伴奏音乐,也更容易理解舞蹈教师的音乐要求,这才能够服务于课堂。

\

 
参考文献

[1]王皓博.浅谈芭蕾基础训练中体态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04):151.
[2]刘剑.芭蕾基础训练在非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114-115.
[3]李嘉琪.古典芭蕾的创作方法与流派关系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8.
[4]殷芳园.“古典芭蕾教学法”在综合类院校教育实践中的局限性[J].学园,2013(25):48-50.
[5]谢凡飞.芭蕾舞基础训练在空乘专业训练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1):218-2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26.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