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环境下专利意识对高校药学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7 14:15: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利在药学专业、医药工业领域意义重大,代表着药学的技术创新和疾病治疗的重要突破。专利信息的合理应用、创新实践中的专利教育以及新药研发中的专利思想都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有重要意义。学校应通过加强药学教师的专利意识并将专利信息融入各学科教学、建立专利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专利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专利意识;药学;教育;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张倩茹,等.创新环境下专利意识对高校药学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9,6(88):40-4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日益提倡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大学生创新教育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有学者提出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从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1],但忽略了一个重要资源——专利。专利对医药产业意义重大,学习专利知识、建立专利意识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能引导学生在科研和工作中保护创新成果,并在商业活动中遵循专利制度避免商业风险。然而目前,药学专业学生对专利知之甚少,学校在大力推动创新教育的同时依然忽略对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

一 专利信息

(一)专利文献的特征


一项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在专利申请日以前该发明内容未公开发表过或者不为公众所知,即该发明内容是新的;创造性是指与以往技术相比,该发明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者使用,产生积极效果。而专利权赋予专利权人在一段时间内对该发明的市场独占权,与此同时,要求发明内容或者技术细节充分公开,公众或者同行业的技术人员可通过公开的技术细节来实施该发明,即以推动公共知识的进步来换取市场的权益。正因为专利的这些属性,专利文献中包含独特的技术信息,这些信息为课堂理论和“现实世界”应用的构建关键桥梁。

由于专利须进行公开,且获得授权的专利通常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特征,因此,专利文献构成了技术进步的重要可追溯信息来源。专利申请如果想要获得授权,必须证明专利所描述的发明是在此之前从未公开过的,且有实质性的进步并且能被使用。相比科研论文,专利文献可能更加能反映技术领域的思想进步以及实质进展。

\

 
(二)专利文献的内容和检索

虽然专利文献内容丰富且通常在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但是对专利文献的了解和使用则常被忽略。专利文献通常包含专利的统一编识的基本信息,内容的结构形式统一。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著录目录,包括专利号、申请人、专利摘要、专利权人等;2)发明描述,即发明的背景、内容和技术实施等,可让同领域技术人员都能依据描述来重现该发明;3)权利要求,是专利局授予该发明的法律保护的项目和范围。专利题目和摘要通常是最重要的检索范围。若想了解某一制药工艺专利,可在专利数据库中检索专利题目和摘要以找到相关专利文献,也可通过专利的领域分类进行扩充。同时,与科研文献一样,可通过该专利文献的引用和被引关系来追踪该技术的发展和相似专利[2]。每个国家均有自己的专利检索数据库,均可开放阅读,因此也可以通过检索其他国家的专利来了解目标技术发明。

(三)专利文献对药学专业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较于药学的理论教学,专利文献具有与“真实世界的相关联系”的吸引力[3],给学生提供一种途径将他们在现实更加熟悉的产品与其在实验室或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即提供了一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专利文献基本知识的介绍可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资源,且这种资源更加贴近现实应用,将教科书上的知识落到实处。专利文献中对发明的描述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授权专利均有一定创造性,即在某些方面该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显著进步,或解决已有技术的某些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描述,即技术背景、现有技术情况、现有技术的缺陷或者问题、目标技术专利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改进以及用试验数据来支撑的改进效果。这一思路与创新试验设计的思路高度一致。针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时,需要不断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专利文献中的技术信息,让学生熟悉并使用专利文献,可加深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或者进一步的学术深造都有很大益处。

二 专利与药学专业创新实践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药学专业开始从传统的单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育,逐渐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4]。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专利在这一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从课程设计上加强理论和实践课程的优化整合,设计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逐步向创新实验设计和研究发展,使学生可在具有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主动思考、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5]。专利信息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理念,同时,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新发现和新成果还能进行专利申请,这不仅能保护学生的创新实践成果,也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加强产学研平台的建设,使学生接触行业前沿,深入了解一线药物生产和研发的内容和需要[6]。而医药专利产生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在药物生产和研发过程中解决现有问题所产生的发明成果。一方面,了解企业的专利信息和发明内容,可追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了解药物专利,理解药物在实际的发现、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加以解决。这就使产业在学生面前更加具体和鲜活,让学生深入理解创新在实际研发和生产中是如何实现的。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加强创新创业训练,推动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以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为价值导向的创新理念,并通过创业将创新实践成果转化成社会价值[7]。专利作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不仅可以保护创新实践成果,而且是实践成果转化的重要价值形式,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可以通过转让、授权产生实际价值。此外,专业实践,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创业活动中,存在一定专利风险,让学生多了解行业的相关专利诉讼,能加强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风险把控能力。

三 专利与药物创新

(一)新药研发与专利


新药研发是一个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大的过程。一个新药需经历靶点选择、确定候选分子、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有突出疗效才能获批上市。平均数千个化合物中只有200个能够进入临床试验研究,而最终仅有1个药物能够获批上市,该过程一般经历十余年,花费数十亿美金[8]。专利保护是发达国家鼓励药物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给予专利保护期内的药品在一定时间内的市场垄断权,保障创新药的市场竞争力,以激励企业持续投入新药研发。随着新药研发过程的推进,围绕着最终的新药产品会产生不同种类的专利,包括药物分子、衍生物、中间体、制剂、工艺、检测方法、适应症/用途等。

化合物专利通常是某个分子的具体结构,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类的药物通常保护的是分子序列;衍生物专利通常保护化学分子的某种特定形式;中间体专利通常保护与活性成分相关的物质,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则一般是编码目标蛋白的核苷酸、载体或者细胞株等;制剂专利保护药物的特定处方;工艺专利通常是药物生产过程相关的创新;检测方法涉及到预示药物使用或者药物活性的检测方法,如药物的伴随诊断方法开发;适应症/用途专利涵盖药物在某特定适应症的使用。一个创新药往往涵盖了以上这些专利类型,形成专利组合,为仿制药造成壁垒、保持市场竞争力。这些专利保护的往往是新药研发过程中最具创新性的内容,因此,从专利中可以了解创新药物研发的理念和过程。

\

 
(二)新药研发意识培养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巨大,但新药创制能力与发达国家有很大距离。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各项政策鼓励新药创制,旨在提高我国医药工业的新药研发能力。新药研发是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引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制药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新药研发能力,才能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培养有创新药物研发意识的药学专业人才,需要在药学教育课程中引入新药研发概念,使学生了解新药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和创新逻辑,并能将专业知识与新药研发实践联系起来。通过新药专利了解药物研发过程中关键创新点,使学生对新药研发的过程具体化,可更有针对性地理解新药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专利说明书的逻辑),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药物研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加顺利地承担新药研发相关工作。

四 提高药学专业的专利意识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专利意识,结合专利信息进行教学


我国大学生整体专利意识薄弱,且多数高校对知识产权教育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专利或知识产权是法律概念,与专业教学无关[9]。非法律专业的学生甚少接触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包括各理工专业课的教师,对专利的认识也非常有限。很多学者指出应加强知识产权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理工科学生开展专利基础课程[10]。固然,由知识产权专业教师开设专门课程系统的介绍知识产权体系可以使学生了解专利的概念,但这样的课程往往缺乏与各专业的联系,学生很有可能将其视为一般通识课程,从而无法体现专利对药学专业的重要性和特殊影响力,无法使学生深刻体会专利背后的创新价值。笔者认为,高校应对学科教师进行专利意识和价值的培训,学科教师无需精通专利法、专利制度和具体专利事务,只需了解专利的基本概念、专利文献的结构和内容、如何查找并获取专利信息等,能结合学科特点来解读本学科领域的专利。这不仅使学科相关的专利融入学科教学中,也使学科教师在其研究工作中更加重视专利信息和成果保护,为学生树立起专利成果的产生、转化、运用和保护的示范,引导学生将学科理论知识和本学科的创新实践相结合。根据药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差异,利用相关专利信息开展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专利通识的知识基础上,融会理论知识,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专利教育

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深化知识产权教育。例如,在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课程中,强调专利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作用,鼓励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利用专利信息了解本领域技术前沿,并激励学生以专利的形式保护创新成果。此外,在产学研平台中,可邀请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将本行业的专利实践特点和专利实务以案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使学生了解在药物研发实践中是如何考虑专利相关问题,企业如何运用专利保护创新成果,增强学生对现实价值的真实感受。

(三)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机构

高校应设立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机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指导;二是负责学校知识产权的申请、管理、评估和维护;三是承担技术转移、校企合作、成果商业推广。高校应引进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与学校外部的知识产权事务所、律师以及知识产权局进行密切合作和沟通,形成师生的专利事务桥梁。需要强调的是,学校应加强宣传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机构,不仅针对教师,同时也面向学生,解答学生在专利方面的疑问,鼓励学生保护创新成果,协助学生申请专利甚至后续专利成果转化。

五 结语

专利意识培养对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利体系的保护。高校应在学科教学过程和创新实践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专利意识,完善教师专利知识培训,搭建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国家培养药学创新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怡芳,何蓉蓉,等.药学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思考[J].广东化工,2019,46(08):198-199.
[2]Glänzel,W.,Meyer,M.Patents cited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An exploratory study of‘reverse’citation relations[J].Scientome trics,2003,58(2):415-428.
[3]Bregonje,M.Patents:A unique source for scientif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 chemistry related industry?[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2005.27(4):309-315.
[4]唐宏涛,任婕,等.药学专业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2):12-13.
[5]吴春福,毕开顺,等.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心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药学教育,2006,22(5).
[6]彭慧,简洁.药学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之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171-173.
[7]王海燕,王海涛.提高药学专业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探讨[J].2014,30(1):1-3.
[8]Di Masi,J.A.,Grabowski,H.G.,et al.Innov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New estimates of R&D costs[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16,47:20-33.
[9]陈士林,苏益南,等.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5:77-81.
[10]余燕,黄胜开.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9:118-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