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7 13:44: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向来重视悠久文化的传播,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行业的需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中,推进我国的文化发展,也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侯超.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6(90):199-200.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容易忽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不佳,如何在思政教育中推进传统文化的教学十分重要[1]。本文主要着眼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讨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方式。

一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接收的信息量开始增多,其中,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学生攀比,并做出一些拜金的行为,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的良好习惯,甚至会带动学校的不良风气,缺少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良好品德。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正面的信息,从根源上减少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接收兴趣,能较好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2]。

(二)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大学生是现目前就业市场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对社会起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大学生比较优秀,思想比较端正,会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反之,社会的发展会受到阻碍。传统文化是中国传承很多年的文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取其精华,学生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是积极的,也会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还能改善学生的消极思想,使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培养优秀人才

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课程非常重要,不仅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学生只有拥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因此,高校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见解。

二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

(一)教学内容层次较浅


思政教育课堂能系统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但是由于理论知识偏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能只是照本宣科的念一遍教材内容,也由于部分思政理论比较深奥,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也只能浅层次的教授该堂课。学生也会因为教学内容没有实用性而失去学习兴趣,此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政教育中没有太大的意义[3]。

\

 
(二)学生的认知程度较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多样化的元素,学生们更多的接触互联网信息,喜欢接收新鲜事物,而学生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认知程度,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可能有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此外一些学生没有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没有学习的必要,这种错误的想法对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是不利的[4]。

(三)融合效果不佳

现代学生往往对外国的文化感兴趣,比如学生会组织外国节日的相关活动,都积极参与,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却缺乏这样的关注,高校也不会组织过多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不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提供帮助。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一个浅显的认知,不能将学习到的传统文化应用于平时的生活实践中。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采取较好的课程内容衔接方法,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 传统文化融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方式

(一)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强创新融合


互联网平台是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平台,利用该平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关注度,也利于提高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利用对互联网平台的关注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关注度,增强其学习能力。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健全的网络环境,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检索并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学校本身也要对学生的网络浏览信息进行监测,确保学生浏览健康的网络信息,养成健康浏览的习惯,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需要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任务;其次,学校本身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宣扬,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将传统文化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学校的学生,让学生用碎片化的时间多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对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的基础上增强文化学习意识,达到文化教学目的;最后,学校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传统文化显示网站,向学生提供文化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为文化与思政的融合起到促进作用。

(二)建设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创新融合队伍

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两者融合需要教师的支持,因此,学校需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尽可能的支持,才能帮助教师推进教学工作。校方创建优质的教师团队,为教师提供健全的资源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专业的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教师团队有利于帮助教师整个教学资源,商讨教学方案,共同将两者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通过高效的融合学习,学生更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接受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措施都属于教师团队的结晶,便于学生理解。另外,作为校方,应该对教师团队进行管理,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同时,学校需要尽可能壮大校方实力,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校方,保障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十分重要,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予以重视,给教师充分的教学自由,为思政教学工作的推进提供保障、加大创新力度;另外,作为教师,应该加强个人工作能力的训练,重视个人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用最快的时间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与学生沟通对教学方式的喜好程度,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喜好调整教学方案;同时,校方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安排教师对外学习,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或邀请外校教师到本校来参观,提高教师的创新思考力,以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些活动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比如,高校可以开展手抄报、辩论赛等活动,为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每个传统节日高校都可以根据其特点和习俗组织活动,比如端午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包粽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再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就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5]。

(四)创新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就业前,基于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行简单的培养,主要对学生基础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培养,同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其个人见识。因为学生的就业形式比较严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在思政教育中,且将高校思政教育的特色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将这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大面积传播,并使之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改进,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高效。想要提升课堂的创新程度,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教师可以收集古代人民的优秀事迹,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从古代人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丰富自身的修养。

四 结语

总之,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现状不太乐观,而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在学生阶段必须接受的教育,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有较高的作用,学校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推进思政教育。其次,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融合在一起,也是目前的教学发展趋势,为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提供直接途径,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思想同时得到提高,帮助学校培养出更优质的专业人才。思政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推进思政教育行业,促进教育行业的总体发展。

\

 
参考文献

[1]李嘉琦.新媒体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8):39-40.
[2]张小寒.高校专业课教师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路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8):25-27.
[3]史宽.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通讯世界,2019,26(07):375-376.
[4]王洪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9(13):31-32.
[5]刘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作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1):212-213+2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