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而且将其合理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作用,而且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作用;启示
本文引用格式:田艳丽.刍议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9,6(99):294-295.
教育心理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以及理论性,在该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途径认识到课外知识,学生的思维相当开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运用教育心理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可以勇敢面对学习中和生活的挫折,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学校学生既可以了解专业知识,又可以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让学生在刚上学时就已经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即便进入大学,也面临毕业后就业竞争压力,对于这些压力,学生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就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劳、敢于直面困难的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在日益反思中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形态,在进步中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成为想嗲话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现阶段,我国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校并没有那么多人的宠爱,有些学生是很难适应学校的环境,而且有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该阶段心理变化相当的大,甚至存在叛逆的情绪,根本不重视学校的管理机制[1]。这时教师应用教育心理学可以对学生的行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可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三)提升教学水平
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可以进行有趣的课堂互动,教师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且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科学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法,进而做出科学的指导[2]。在该学习环境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也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大大的提升教学水平,从根本上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为有效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实,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管理,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迅速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正确引导学生将心理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都彻底,尽可能为学生建立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
(五)提升学校德育教育质量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门。就德育教育来讲,当前我国很多学生依旧只是形式化,尚未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质量普遍较低,但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可以使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心理学和德育教育的相结合,为保证德育教育正常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显著的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二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中师生管理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方面的双向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情感特点,学生可以对教师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
(二)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原来的教学理念,尚未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追地位,不重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也不能提升课堂教学水平[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科学制定教学理念来教学。并且教师必须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求,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成为学习中的朋友。
(三)教师正确的期待
从某个角度来看,教师是否对学生有较高的期待,直接关乎到教学过程[4]。为了可以让学生满足教师的期待,教师必须要明确正确期待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比如:生活以及学习等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与教师沟通时,可以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而且将这样的关心呵护转化成学生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如果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没有过高的期待,就容易被教师以及其他的同学忽视,这样必定使学生心中出现不平衡感,由于不受重视,导致这些学生生活以及学习上都没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更加谈不上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对所有的学生都怀有很高的期待,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而且教师必须要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基础,合理制定期待目标,进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带来的愉悦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多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中。然而著名的心理学家德西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就是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首先,答题中没有推行奖励制度。然后,将班级全部学生划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学生回答正确进行奖励,一组学生不给予奖励。尽管在最终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在整个答题中有奖励的学生答出更多的题,但是在自由活动时间,他们并没有主动答题。然而对于没有奖励的学生,他们都主动参与到答题中[5]。整体来讲,有奖励的学生学习兴趣远远比不上没有奖励的学生,该现象就是德西效应。这就表示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中,如果一味的奖励,这样非但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容易画蛇添足。例如:很多家长为了学生可以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使用金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尽管这样可以短期内提高学生成绩,但是时间长了,如果家长不能坚持给予物质奖励,学生势必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表扬学生时,必须要正确把握度,尽可能防止对学生过分的表演,在教学中不能随便表扬学生,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原来的教学中,一般教师都会采用指导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在课前掌握教材内容,之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学生传授教材内容,正确指导学生了解教材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在该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学生很难有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独立思考,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6]。作为教师,可以在教育心理学有关知识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或者多媒体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具备较强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使学生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7]。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情景教学法的生动形象特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育心理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不断完善教育制度,大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更好更快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凤.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27+29.
[2]魏冬云,魏敏.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探讨[J].中国培训,2016(20):127.
[3]秦安兰,姚敏.教育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引入设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06):169-172.
[4]欧阳伟.心理学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2):163-164.
[5]董芳.论教育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4):134-135.
[6]王淑丽.学生素质教育与心理学关系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22):55-56+87.
[7]刘儒德,伍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心理科学,2004(03):753-7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