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途径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6 16:36: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流的研究生教育。针对目前本学科研究生的现状,利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从分阶段递进式培养、坚持组会制度、构建大型仪器技能培训平台、构建“1+X”导师组指导模式、坚守学术规范和立德树人、树立实验室安全第一理念等方面,探索了研究生培养的途径,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研究生;培养质量;途径

本文引用格式:徐雅琴,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途径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4):14–15,21.

Research on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first-class”Construction

XU Ya-qin,XU Jing,CAI Ro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 first-class”must possess the first-class postgraduate education.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opportunity of"two-class"construction in our university,the way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re researched,including the progressive training in stages,insisting on the organizing meetings,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skill training platform,construction of master's supervisor group guidance mode,adhering to academic norms and implementing the duty of moral education,establishing the first concept of laboratory safety.Basing on above study,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s improved,and it is in favor of building“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y.

Key words:“Double first-class”;Postgraduate students;Training quality;Ways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标志着“双一流”建设正式实施,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显著标志[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也逐步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排在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4]。东北农业大学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涵盖三个承建学科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学科作为学校非一流建设学科,在研究生招生的规模、生源质量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招生生源主要是通过调剂,且调剂的学生均来自学院类的大学,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实验动手能力差,缺乏科研素质培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 分阶段递进式培养

针对研究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培养重点不同。研一阶段除了课程学习之外,培养的重点是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文献查阅能力的培养。针对研一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薄弱和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课程学习之余,进入到导师科研室,训练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导师结合研究生将来的课题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查阅中英文文献,并且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汇总,方便后续文献的快速查阅。通过此举措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所要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可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语言表达和综述文献能力,为后续论文的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5]。

\

 
研二和研三的学习阶段重点培养工作是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此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研素质,提升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尤其是英文小论文撰写能力。按照应用化学学科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前需要至少发表SCI论文一篇。撰写英文论文对于未撰写过学术论文的学生是很大挑战。首先导师和研究生沟通后,确定论文提纲,然后研究生撰写初稿。导师对初稿耐心修改与标注,包括图表、语句表达,甚至标点符号、字体、参考文献的格式等细节之处。论文从初稿的修改到最后的投稿,中间经过10多次反复修改。正是在这反复修改过程中,培养研究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以及雷厉风行的时间观念,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也大有益处。

二 坚持组会制度

每周一次的例会,对于研究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采用PPT形式,汇报内容包括课题进展、专题讲座、文献综述等。组会上导师指导组,对研究生的汇报内容给出指导性意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通过此例会一方面导师能及时了解研究生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密切了导师和研究生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提升研究生的归纳总结概括水平,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问题的能力等。已经毕业学生反映例会制度的坚持,对于找寻工作的面试也大有益处,能够从容回答主考官的问题。

三 构建大型仪器技能培训平台

针对我校应用化学学科的研究生本科阶段没有使用过大型仪器的问题,化学实验中心每学期开学初都陆续开展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研究生经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使用大型仪器。大型仪器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和分别指导,理论讲解与现场演示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此外每种大型仪器的使用在实验中心老师总负责前提下,根据课题组使用的频繁程度,采取导师负责,安排一位研究生协助管理的办法。此研究生不仅负责后续研究生仪器的培训,而且负责日常仪器的维护。此项措施不仅缓解了实验中心老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而且增强了研究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负责仪器管理的毕业研究生反馈:承担此项工作不仅没有增加负担,反而提高自身素质,对后续的学习或工作都大有益处。

四 构建“1+X”导师组指导模式

目前导师培养学生方式,主要还是“单一导师培养”为主,这种模式造成导师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其结果是培养的研究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适应“双一流”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新增的导师,尚欠缺指导经验,如果独立指导研究生有可能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队伍的建设会受到影响[5]。为此构建了“1+X”导师组指导模式,在研究生指导小组中不仅包括了课题研究方向相近的导师,也包含了学术背景不同、知识结构和专业研究方向均不同的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的指导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集思广益,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利于人才梯度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稳步发展。年轻的导师在团队工作中能够汲取资深导师的指导经验,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有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对研究生本身,通过“导师小组负责制”可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接触不同思维方式,能够博采众长,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6]。此外导师小组还吸收了非硕导的青年骨干教师,不仅利于他们的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为他们将来独立指导研究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坚守学术规范,立德树人

导师不仅本人恪守学术规范,还有义务培养研究生严守学术道德“红线”,将学术诚信视作自己的生命。为此应用化学学科经常举办学术诚信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学习教育部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文件,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维护学术事业的神圣性、纯洁性与严肃性,杜绝学术不端行为[7]。该学位点培养的研究生从未出现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导师应该坚持育人为先、育才相兼。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文件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立德树人要求导师不仅要掌握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状况和课题研究进展,而且要注重人文关怀,关心研究生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成长成才,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关注研究生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帮助研究生发掘自身潜力及优势,不断提升研究生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做好研究生引路人,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实验室文化”[8]。

\

 
六树立实验室安全第一理念

针对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出现安全事故频率较高的问题,应用化学学科注重研究生安全教育。首先对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目的是使研一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做课题前能够了解实验室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强化“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等方面,包括实验室化学污染物的处置,实验室爆炸和火灾的应急处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易制毒化学药品购买、存储、领取和使用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其次每个科研室均有严格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张贴于醒目之处。此外为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责成科研室每月上交系和学院科研室自检自查统计表。此项工作主要由所属科研室研究生负责完成,隐患之处及时整改。学院和系也会定期对科研室进行安全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指正并责令相关导师和研究生限期改正。

近三年,应用化学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取得显著成效。毕业论文全部盲评,通过率100%,且盲评优秀率位于学校前列。2名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进入ESI高倍引论文(被引次数排在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1%以内),一篇论文为ESI热点论文(近两个月内被引次数排在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0.1%以内)。2019届毕业的19名研究生,共计发表SCI论文33篇,人均1.7篇,位于全校首位,其中中科院二区及以上论文16篇。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一些硕士研究生考取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七 结语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要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审视目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化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qt/201701/t20170126_837089.html,2017-01-24.
[2]曾剑雄,宋丹,王新婷,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策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2):39–55.
[3]周帅,刘殿华,李振庆.基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招生政策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1–64.
[4]周玉清,黄欢,付鸿.以“双一流”建设引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双一流”建设高端论坛综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1–6.
[5]韩艳.亦师亦友,分段指导,加强交流—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生的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6–9.
[6]梁传杰,麦立强,范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5):11–18.
[7]廖湘阳,孙瑜.2018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热点述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5):1–8.
[8]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2018-0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