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南昌地区四所高校218份有效抽样调查问卷,分析了“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现状特征与主要诱因,并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调适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与冲突诱因均具有普遍性,且不同类型的冲突和冲突诱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校教师的个人特征对角色冲突呈现出差异化的影响。在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对角色冲突诱因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适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角色冲突;现状特征;诱因解析;调适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郑鹏,等.“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现状特征、诱因解析与调适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96):143-146.
The Role conflicts of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Perspective of"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Education:characteristics,causes and Adaption strategies
ZHENG Peng1,2,XIONG Wei2,GUAN Yi-jie 2
(1.Research Center of Geological Resour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Abstract:Based on 218 valid sample questionnaires from four universities in Nanchang city,the research analyzed the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incentives of the role conflicts of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perspective of“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education,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adap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social,school and individual leve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le conflicts and conflict incentives of college teachers are universal,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conflicts and conflict incentives.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role conflicts.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role conflicts from the social,school and individual levels,the corresponding adaptatio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education;Role conflict;Characteristics;Causes;Adaption strategies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导向,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技能提出了新要求,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新挑战。“双创”教育模式的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让高校教师陷入角色困境,并造成角色冲突,从而给“双创”教育绩效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从现实需求角度看,研究“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对教师而言,有助于其应对“双创”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角色绩效;对学校而言,有助于提高教师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升学校人力资源效率;对整个社会而言,有助于向社会提供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双创”人才。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双创”教育视阈下的教师角色冲突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框架上,缺乏将教师角色冲突纳入到“双创”教育视阈下开展研究,针对性不足;研究内容上,缺乏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研究“双创”教育视域下教师角色冲突的诱因及调适策略,聚焦性不够。鉴于此,本文通过严格抽样调查获取的调研数据,从现状特征、诱因解析与调适策略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调查问卷主要是参考Jones(1993)[1]和Fogarty(2000)[2]等人的角色冲突理论模型,测量的语句主要借鉴熊德明(2018)[3]等人关于高校教师角色冲突测量要素的内容设计。结合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并根据试调查对问卷做了多轮修改,形成最终调研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被访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现状与诱因的各维度,三是调适策略等。问卷共33个题项,除被访者基本情况外,其他各个变量的测量语句均采用likert5级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于2018年9-12月对南昌地区本科高校教师的抽样调查。为了了解“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的现状特征、驱动原因与调适策略,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面访了300名南昌地区本科高校的教师。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减少同质样本,在南昌地区的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随机选取了300名教师(通过去这些高校的办公室面访),调查名额在四所高校的分布比例与四所高校的在职教师分布比例大体一致。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52份,问卷回收率为84%,经复核和检查,剔除错答、漏答等无效问卷,最终确定有效问卷218份,问卷有效率为72.7%。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处理截面数据的常用软件PASW18.0。有效样本基本特征如下: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有效样本的62.4%和37.6%,年龄分布为21-35岁(50.5%)、36-45岁(34.9%)、46-55岁(12.8%)和55岁以上(1.8%),职称分布为初级(11%)、中级(62.4%)、副高(21.1%)和高级(5.5%),学历分布为本科(5.5%)、硕士(48.6%)和博士(博士后)(45.9%),从教年限分布为3年以下(34.9%)、3-7年(26.6%)、8-14年(23.9%)和15年及以上(14.7%),所属学科分布为工科类(44%)、理科类(22%)、文化艺术类(20.2%)和经管类(13.8%)。总体来看,样本的人口学特征符合抽样的要求,样本具有代表性。
三“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现状特征
(一)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具有普遍性,且不同类型的冲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平均值和各测试项目值单项平均得分可以看出,当前“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具有普遍性(如表1)。从冲突类型上看,教师的角色冲突涵盖了社会冲突、学校冲突和个人冲突,具有冲突的普遍性;从冲突维度上看,教师的角色冲突题项占测试题项的50%,具有冲突的复杂性。由表2的方差分析(P<0.05)可以看出,“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社会冲突、学校冲突和个人冲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社会冲突>学校冲突>个人冲突(2.9725>2.8073>2.7135)(见表1)。
(二)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诱因具有普遍性,且不同诱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从冲突诱因的范围看,“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诱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表3)。从冲突诱因的类型看,教师的角色冲突的不同诱因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就平均值看,学校冲突较为明显,不存在社会冲突,而个人冲突居于二者之间(见表3)。由表4的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可以看出,“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诱因,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学校诱因>社会诱因>个人诱因(2.9541>2.9083>2.8120)(见表3)。
(三)高校教师的个人特征对角色冲突呈现出差异化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个人特征对不同类型的角色冲突呈现出差异化的影响。具体而言,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性别和学历状况对不同类型的角色冲突均不存在显著影响;年龄对社会冲突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学校冲突和个人冲突没有显著影响;工作年限只对个人冲突具有显著影响,而对社会冲突和学校冲突没有显著影响;学科背景对社会冲突和学校冲突均有显著影响,而对个人冲突没有显著影响;职称对学校冲突和个人冲突均有显著影响,而对社会冲突没有显著影响。
四“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诱因解析
(一)社会诱因
1.社会舆论对“双创”教育的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于社会舆论环境及价值取向这个大背景之下,社会的认可度及实际支持度对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起着重要影响。为探究在社会方面造成“双创”教育视阈下角色冲突的原因,本文设计的观测题项为:当今社会是否支持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只有约60%的被访教师认为社会“支持”,10%选择“不确定”,约30%的被访教师认为社会“不支持”。这表明社会整体舆论对“双创”教育的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企业对“双创”教育的实质支持力度偏低。
企业的实际支持力度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否,本文通过设计“社会企业是否愿意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学习平台”来测量企业对“双创”教育的支持力度。约有35%左右的被访
教师认为企业“愿意”,约有65%的被访教师持“不确定”或“不愿意”的观点。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社会企业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学习平台的意愿较低,这可能给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障碍,成为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外部原因之一。
(二)学校诱因
1.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管理和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学校对“双创”教育方面工作还不够科学完善,在这方面的管理和建设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双创”教育需求。对“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管理和建设工作状况”这一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较差”的有59.65%,选择“一般”的有22.81%,选择“较好”和“非常好”的仅有17.54%。这说明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管理和建设与高校教师的期望之间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会对高校教师角色冲突产生负面影响。
2.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评价制度还需进一步改进。
教师评价制度在“双创”教育工作中起着“指挥棒”作用。在“是否同意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角色评价制度不科学”这一题项中,有61%的被访教师选择“同意”,9%选择“不同意”,还有30%持“中立”观点,即绝大部分被访教师认为学校对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评价制度不科学。结合深度访谈发现,学校对于高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停留在政策层面的较多,较少有高校把“双创”教育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三)个人诱因
1.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多样性要求角色技能更复杂多元,教师害怕角色技能不精是其中重要内因。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已经适应甚至习惯了现有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从思想上、行为上对固有教师角色形成了事实上的“路径依赖”。“双创”教育对教师角色技能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要求教师必须学习和充实“双创”教育技能以适应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之下,教师害怕角色技能不精也是造成潜在“双创”教育绩效不佳的原因之一。在“我认为自己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角色技能不够”题项的回答上,71%的被访教师选择“同意”,13%选择“不同意”,16%选择“不确定”,证实了以上分析。
2.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认知偏差。角色定位不准和取舍不当也是造成教师角色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4]。在高校,每个高校教师都有着自己的职责和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双创”教育赋予了高校教师更多的角色任务,可能会给部分教师带来角色错配的负面影响。在“我个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定位不清晰”这一调查题项中56%的被访教师选择“同意”,26%选择“不同意”,18%选择“不确定”。由此可见,“双创”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色认知偏差,角色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五“双创”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
(一)社会调适
1.营造悦纳“双创”教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双创”教育的成效依赖于外部环境,离不开政府、企业与公众对“双创”教育的支持。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基层政府落实“双创”教育政策还存在不积极等问题,一些企业基于成本、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对“双创”教育的反应较为冷淡,一些公众也没有给予“双创”教育应有的包容。因此,要营造悦纳“双创”教育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对“双创”教育的支持向基层延伸;从税收和金融等方面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各类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企方导师聘用、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给予“双创”教育更多支持。
2.构建“立体化”的政策体系。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针对高校教师的各类政策措施需要做出调整和完善。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政策调节体系[5]。其中,尤其要构建和完善以提高教师生活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为核心的体制机制。
(二)学校调适
1.完善教师“双创”教育评价制度。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需要完善教师评价制度。需要在教师评价体系中适当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内容,构建基于学校、同事、用人单位、学生和自己“五位一体”的教师“双创”教育考核制度。以“双创”教育绩效为目标,结合“双创”教育特色,建立健全“双创”教育动态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双创”教育评价奖惩机制,对于“双创”教育表现优异的教师在考核优秀、职称晋升等方面应予以适当倾斜;对“双创”教育表现不佳的教师,应分析原因,给予专项帮扶。
2.构建教师“双创”教育支持系统。以创新创业教育实体化机构为基础,以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为依托,以教师“双创”教育培训为抓手,构建良性完善的教师“双创”教育支持系统。一是构建专业化的“双创”教师发展系统,包括物质支持、制度支持和精神支持;二是完善“双创”教师生活保障系统,充分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
(三)自我调适
1.强化“双创”教育角色意识,明确“双创”教育角色定位。在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需要自身加强角色学习,增强角色意识。同时也需要对自身进行分析,科学定位角色,理性抉择角色。高校教师在角色定位和选择时,应根据结合自身精力、能力与特点,从“双创”教育需求入手,进行角色调适,以适应“双创”教育新需求,改善“双创”教育绩效。
2.激发“双创”教育角色情感,提“双创”教育高角色技能。在解决教师角色冲突的策略中,角色情感是其中重要一环。高校教师需要激发角色情感,提高角色扮演的自觉性,尤其是激发对教学科研的情感、对学科及其知识内容的情感以及对学生的情感。尤其是要培养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实践中体验成就感,增强职业荣誉感和道德感。当然,激发角色情感离不开教师角色技能的提升。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提升,需要高校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角色技能。只有当角色技能不断丰富,才能减少角色错配,避免角色冲突。
参考文献
[1]Jones.M L.Role Conflict:Cause of Burnout or Energizer?[J].Social Work,1993,38(2):136-141.
[2]Fogarty,et al.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Burnout in Accounting:Beyond the Role Stress Model[J].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2000,12:31-68.
[3]熊德明.冲突与调适-社会转型中的大学教师角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策略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研究版),2015(3):77-85.
[5]朱书卉,眭国荣.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角色定位与角色扮演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3):111-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