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程思政初步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6 15:10: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职院校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一宗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将育人工作贯彻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思政元素;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蔡佳.《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程思政初步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5):252–253.

一 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以零零后为主,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薄,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以及扭曲价值观的侵害,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受到来自社会中的不良诱惑,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做事不考虑后果。高职院校中的老师是学生步入社会以前的人生导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程作为航空器维修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往的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方式单一、思政元素融入生硬、教学模式僵化等特点,教学过程往往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政教育形同虚设。因此急需探索出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积极融入多元化的思政元素。

二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一)教学活动丰富有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除了常规的教师讲授知识以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例如辩论赛,脱口秀,问卷调查、模拟案件现场以及趣味游戏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举例说明,在划分航空器责任的辩论赛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对岗位责任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岗位,同时也要对整个合作团队负责;在“重现维修案发现场-日本航空123号”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两个组别同时对损坏的压力隔板进行维修,其中一组结合事故调查报告进行修理,另外一组以维修手册为参照进行修理,然后将两组同学做出的维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压力隔板爆破的主要原因,从而让学生对规范维修流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悟,使其明确学习过硬专业技能的重要意义。

\

 
(二)依托新媒体,拓展教学内容

现阶段,网络技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学生在学校中对课件、动画以及视频等相对传统的教学多媒体并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觉得对某个知识点讲解的尤为细致,但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中,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博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声音、光影、色彩等元素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原理。在“人的视觉与听觉局限性”模块中,学生应用“查视力”和“音频发生器”手机APP学习视觉敏锐性和色辨能力的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充分了解了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与强度范围。通过科学、理性的方法看待差错,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案例新颖、有深度

思政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要不断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和思想方面的问题。以往,本课程引用的案例或陈旧,或浅显,未能引起学生主动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正确解释社会热点问题和舆论导向,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提升教学效果。借助热门电影《中国机长》,引出2018年风挡爆裂脱落的真实事件,面对紧急关头,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创造了成功处置险情的契机,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课堂中分析机组一系列安全操作和紧密配合,强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性。类似的事件,在28年前的英航也发生过,通过“人为因素基本理论—圆盘漏洞理论”的知识点描述28年前空难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上述的分析,体现国家荣誉感和工匠精神。

三 积极挖掘思政元素

(一)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荣誉感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民航领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其发达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课堂中,提供中国民航局最新统计数据,展现我国从1998年到2018年“一带一路”地区民用客机机队数量、机场建设情况、运力投放和新开辟的航线数量等信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激励学生投身到航空维修行业,为祖国建设发光发热。今年正值建国七十周年之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庆祝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亲眼看到祖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大国工匠,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航空航天业走上快速发展通道。新舟系列客机叩开国际市场;首款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客机ARJ21完成研制并通过适航认证,现在已经正式投入航线运营;国产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正处于适航取证阶段;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CR929进入初步设计,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的结晶。对国产大飞机背后的研发、制造和试飞阶段典型人物开展介绍,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第四集中国产大飞机的首席钳工胡双钱。通过典型人物的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练就真本领,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

(三)辩证思维,科学对待差错

在航空维修中差错曾经是不被原谅的,人们往往期望维修活动的一线操作者具有完美的表现,一旦出现差错,他们就会受到大众的谴责。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为差错不是道德问题,它的后果可能是令人感到不快甚至极具破坏性,但它的发生就像人的呼吸与睡眠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新知识学习和技能加强等手段,减轻差错的发生,但是永远不能消除差错。

人为差错就像硬币的两面,也具有好的一面,它能够预防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使航空活动更加安全。1989年安大略航空1363号和1992年全美航空405号班机,在连续3年内因同样的问题导致机毁人亡的悲剧。因此,加拿大运输部对维修活动开展细则研究,并成功识别出最容易导致航空维修人员出现失误并最终导致差错的十二条因素,并绘制了十二幅宣传画。现在好多航空公司、维修单位都将这十二幅宣传画粘贴在办公室,维修车间,随时提醒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对这些因素加以防范,自觉主动避免差错。

(四)分工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航空器维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专业多工种共同配合完成,因此,一项维修工作通常是以团队的形式展开。而维修团队之间以及团队内部沟通是否良好通畅、信息传递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维修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甚至影响飞机维修工作质量,最终影响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在课堂中,可以例举由于团队分工不明确、沟通不良和缺乏团队精神从而导致航空事故的案例,启发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同时,以团队的方式开展课堂小游戏,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合理分工,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五)依法治民航,保障民航安全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作为即将步入航空维修行业的一员,要熟知我国民用航空法规体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这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属于国家法律,是制定民用航空法规和规章的依据。第二层次行政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条例》等。第三层次是规章,随着中国民航快速发展,我国民航现行有效规章共130部,其中安全规章占绝大多数共98部,反映出我国民航业安全和危机管理的绝对重视。

通过学习民航法律法规,航空器维修人员不仅能懂得民用航空的活动规律,而且也能了解民用航空活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维修人员学好航空法,就是要学会如何依法治国、依法治民航。只有很好地普及了民航法律知识,才能使维修人员不仅能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能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解决矛盾、处理问题。

\

 
四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宗旨的有效途径。《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程思政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进思路和思政元素的挖掘,旨在增加思政教学的模式多样化和内容趣味性,使课程思政在潜移默化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J].江淮,2016(12):4.
[2]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6):33.
[3]张铁纯.人为因素和航空法规(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4]李雨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思考[J].管理观察,2017(20):11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