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从STEM教育理念出发,结合PTBL教学法对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影响及特点。方法对当下医用化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分析并总结STEM教育结合PTBL教学法对医用化学课程改革影响与特点。结果经研究表明,STEM教育结合PTBL教学法更有助于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结论STEM教育结合PTBL教学法的应用,广泛提高了我国医科类高校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使我国医科类高校医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与扎实,提升了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理论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改革;STEM教育;PTBL教学法
本文引用格式:郑淮远,等.STEM教育结合PTBL教学法对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7):99-100,144.
STEM教育是一种通过整合科学(S)、技术(T)、工程(E)和数学(M)领域内容和方法进行项目学习的教育方式[1]。STE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教育理念。它不仅仅代表着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而是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并且共同发展的关系。TBL与PBL两种教学法作为当下最流行最成熟的两种高效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教学体系当中。而PTBL教学法为TBL与PBL教学法的衍生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团队合作共同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锻炼学生本身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PTBL教育法将TBL与PBL两种教育法的优势达到了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优势互补。现将STEM教育结合PTBL教育法,创造一个全新的医用化学教学方法。
一 STEM教育结合PTBL教学法对医用化学教学的影响
医用化学是职业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为后续的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化学基础,尤其对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特别重要[2]。当下医用化学是以传统的LBL教学法为主,以老师为中心,课堂授课为主要教学模式,课后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预期的学习内容。概念多而复杂以及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导致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困难重重,从而影响对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理解。从STEM教育理念出发,结合PTBL教学法的应用,主要优势如下。
(一)学科整合,探究全方位基础病因
临床医学是以基础医学各科作为基础,从整体出发,从而对疾病进行病因分析、病情诊断以及对症治疗。医用化学作为基础医学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重在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实质联系,为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STEM教育的应用为实现学科整合,多学科融会贯通提供了桥梁。在临床工作中,扎实的基础往往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疾病的病因,从而做出正确的病情诊断。而在医用化学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整合,使学科与学科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沟通与联系,形成更加庞大且完善的知识体系。不仅使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临床疾病原理,也使学生有了更加活跃的思维框架,对于病因的探究更加全面与细致化,将未来的临床医疗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二)团队协作,培养更优秀的医疗人才
STEM学习中要坚持解决某个确定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和解决过程是多途径的,从而鼓励学生的探索、创新和创造力[3]。PTBL教学法作为TBL与PBL教学法的衍生体,它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当下学生对于医用化学课程的学习,是以独立个体为中心,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而PTBL教学法的实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参与进来。在集体探究的过程中,好的想法能够得到团队的认同,而想法的不足之处,也能够通过团队探讨进行改正与补充。在使问题得到更加全面解决的同时,也使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细致、透彻。团队协作的概念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愈加深刻,团队精神更加根深蒂固。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在面对临床上更加复杂的疾病时,能够全面地考虑病因并给出治疗方案。也有助于学生应对未来社会上更加复杂的挑战。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未来一线临床工作者的医疗水平。
(三)不拘书本,引发深层次研究问题
事实上,当今全球的医疗水平还并未实现全面细致化。在临床上,还有很多疑难杂症病因未明、不能治愈,仅能通过药物简单缓解。医用化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当下还是以传统的LBL教学法为主,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为聆听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往往被禁锢,缺乏多方位思考能力以及科研创新精神。STEM教育实现多学科整合下,结合PTBL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医用化学课程的理论基础下,结合多学科基础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引发深层次、多方面的研究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为未来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全方位临床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一线临床工作上,学生会对单一疾病进行多方面的病因分析,在多学科交叉运用下引发深层次疾病繁衍问题的探究,从而明确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STEM教育结合PTBL教学法的应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同时,也为全球医疗系统的完善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拓宽思维,注重多方向解决办法
医学人才的培养是精英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临床-科研综合型医学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创新能力[4]。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对症治疗往往需要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传统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下,面对问题的产生,学生往往会采用单一的解决方法,思维局限化。STEM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医用化学课堂上,学生的解题思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化学领域,在跨学科整合下,真正的做到把知识活学活用、学扎实、学透彻,引导学生养成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同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学生会更加重视对疾病病因的探究以及病情诊断是否合理、治疗是否全面。在多因素病因下,结合多学科的交叉运用,思考是否存在疗效更好、更全面、治愈率更高的治疗方法。STEM教育结合PTBL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把理论落实到实际操作当中,也为推动全球医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 STEM教育基础下结合PTBL教学法在医用化学改革上的特点分析
医用化学学习内容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这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有一定难度[5]。医用化学作为一门与临床医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中心科学,内容多而复杂,理论性极强,需要良好的中学化学基础。而对于当代大一医学生来说,往往不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STEM教育基础下结合PTBL教学法,在学科整合下养成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同时,在团队协作当中,学生对团队精神与科研创新精神的理解得到了逐渐的加深。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
(一)学科整合,拓展知识
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综合性高、专业性严谨的实践科学,需要众多基础学科作为其理论铺垫。STEM教育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沟通与联系。学生通过学科整合,对各专业学科进行细化交叉,对选修课程进行优化选择。使学生在医用化学课堂上,不仅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也在跨学科多元化培养模式下,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验课堂上,通过组织多学科教师同时进行指导,使学生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打造更加庞大且坚实的专业知识体系。
(二)注重实践,创新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和创新精神已提上日程,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6]。医用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性学科,良好的实践往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STEM教育的跨学科模式基础下应用PTBL教学法,使理论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在科研实践下得到解决,同时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所得到的科研创新结论也可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在理论课程中也能保持持续性思维活跃。医学作为一门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实践性科学,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未来医学一线工作者的临床能力,更为全球医疗系统的渐进性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单科教学所暴露的问题,实施STEM教育有助于促进课程的改革,给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知识背景[7]。跨学科整合,的确是使学生透彻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现如今,全国进行新医改政策迫在眉睫,STEM教育合并PTBL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跨越性思维的锻炼以及多方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学生的临床思维得到了更好的扩展,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未来我国医学一线工作者的高素质水平,从而贯彻落实新医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只有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才是改善当下课堂现状,进一步强化医学顶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李颖.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活动5EX设计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4):5-13.
[2]赵士博,姜皓,张艺馨,等.STEM教育合并TBL教学法对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21):41-43.
[3]朱沈国.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与STEAM教育的融合例析——以如皋市通用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必修课程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39-240.
[4]黄宇,郑晓茂,陈丽春,等.临床医学本科生实验室实习阶段的科研思维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1):1731-1733.
[5]王翠琼.全科医学教学模式下医用化学教学的研究[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7,15(1):45-46+58.
[6]杨瑛,郑文轩.影响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122-123.
[7]罗瑶瑶.浅淡具有STEM教育特色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A].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