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MOOC教学平台的逐步推广,各类高校纷纷开展微课教学改革,就财务管理微课而言,主要偏向财会专业,对管理学类专业等非财会专业适用性不够。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开展问题分析,提出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相结合、财务原理与知识整合相结合、过程评估与课后评价相结合等对策建议,以期高校财务管理微课改革更趋合理。
关键词:MOOC;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赵虹.MOOC背景下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以管理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2):90-9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网络课程也得以蓬勃发展。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慕课成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笔者所在高校顺应时势,鼓励教师依托学校在线课程平台,积极推进素质课程和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高等院校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途径。管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能力,而财务决策贯穿始终,《财务管理》课程已成为管理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随着MOOC平台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大多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公共类课程和职业技术类课程两大类。网络课程提供平台有各高校数字校园网络系统,也有第三方MOOC教学平台。网络平台上课程虽多,但却受限于第三方平台,任课教师无法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修订。许多高校组织教师自行录制相关视频课程,但受技术条件等限制,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师生互动不及时,学习效果监控不足[1]。特别对于非财会专业学生而言,未考虑学生财会基础,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课时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专业特点[2]。
针对以上问题,学者们提出诸多教学改革建议,如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下开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课程设计[3],信息化手段应用与教学设计并重[4],模拟综合实验课程设置[1],以学生最终学习成果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反向设计教育流程,正向实施教学过程[5],注重教学资源的组织,财务软件EXCEL的运用[6],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作为工作过程的主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建设《财务管理》课程[7]。以上改革建议更多是从财会专业学生培养的视角,而管理类专业是以管理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教学内容、方式也有所区别。
二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课程实施现状
笔者于2017-2018、2018-2019两个学年,担任两个管理学专业6个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教学工作中,尝试运用学校“智慧树”、“超星尔雅”教学平台,以及第三方平台进行教学应用和教学改革。结合教学进度,笔者选取财务管理主要章节的微课视频,课前布置学生完成知识点预习,课堂进行难点答疑。但因所在学校教学平台推送课程有限,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而第三方平台往往需要支付费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改革效果并不明显。
(二)问题分析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笔者对293名学生开展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并联系教学实际,总结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上,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要求设定不相匹配《财务管理》课程基础概念多,知识涵盖面广,各章节之间衔接紧密。因管理学专业学生会计基础薄弱,课堂需补充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合理的教学计划应该是每周4个课时,但实际情况却是每周只有3个课时甚至更少。同时,《财务管理》课程要求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大量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的训练至关重要。但实践操作环节却常被大多非财会专业院系所忽视,实践课时不足,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不相匹配。
2.教学方法上,在线课程与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在线平台上财务管理微课重复建设较为明显,缺乏侧重点,没有将专业知识与财务知识相衔接,适用性不强。同时,大多高校管理学院系财务管理师资力量不足,外聘教师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学材料、教程与专业衔接不够,又无法组织微课、微视频的研制。另外,MOOC教学平台在线课程提供的公开课程,教师没有权限实时监控,也无法开展网上交流与指导。线上教学督导成为一个难题。
3.教学效果上,教学目标与学习效果存在一定偏差管理学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可定位为初级财务管理,重点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从学生主观意识看,管理学专业学生排斥复杂公式,抵触大量计算;从教学实际看,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因财务基础薄弱,收效并不明显。
三MOOC背景下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一)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相结合
1.线上学习实现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高校MOOC教学平台,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推选符合学生知识背景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微课,帮助学生梳理财务知识要点,解决课时量不足,学生财务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对于MOOC教学平台课程资源不足情况,建议高校一方面加大公开课程版权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加大校内教师自主开发制作的力度。
2.线下指导实现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根据线上学习情况制定问题讨论方案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同时,选取典型案例开展课堂练习,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汇报等形式提升学生分析领悟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线下指导的财务管理教师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院系也要重视学科内财务专业教师队伍的充实,组建课程研讨小组,促进专业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二)财务原理与知识整合相结合
1.将财务管理知识融入特定企业环境,开展情境式教学。结合管理学专业特点,借助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从虚拟情境或实习地、参观地等实际环境中选取典型案例,并分组、分角色、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情境模拟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测算,注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结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尝试采取个别辅导,引导其通过建模,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层次和深度,逐步实现中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2.将财务知识与其他知识有机整合,解决单学科教学与跨学科决策的矛盾。财务管理将财务理念引入企业管理各个环节,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利用MOOC教学平台,根据学生特长推选关联学科课程,如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法学等,填补知识缺口。通过MOOC教学平台多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财务管理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整合能力,培养对企业投融资、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战略、企业生产营运等管理活动的财务分析、决策能力,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过程控制与课后评价相结合
为保证教学平台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控制十分关键。首先,制订计划,确立标准。根据学生基础分层制订微课学习计划及完成标准。其次,课后评价,衡量成效。除了平台测试之外,课后评价还应考虑课堂案例讨论、小组汇报等实践应用环节,及时发现差错,并采取有效规避措施。最后,纠正偏差,改进方法。对照学习标准,对偏差较大的指标,教师可通过重新制订计划、修改目标或改进方法来迅速纠正偏差。譬如教师可将平台综合题库用作学生课后练习,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制定问题讨论方案找偏差。另外,教师可以选取优秀学生组成学习督导工作小组,利用微信、QQ等移动终端平台,统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以便其开展针对性的指导。
四结论
采用MOOC教学平台,弥补了传统演示教学的弊端,缓解了许多高校课时不足的难题,也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对于管理学类专业来说,MOOC教学平台学习巩固了财务知识基本概念和框架,将财务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整合,加强教与学的过程控制,指导学生实现知识获取向能力提升的演变。通过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定量和定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教学中,各高校MOOC教学平台建设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知识结构层次也有所不同,交互式教学方式、情境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宋佳宁.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9(39):66-67.
[2]何婷婷.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87-188.
[3]田颖.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8):60-61.
[4]王俊.在线课程建设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4):66-67.
[5]蒋晓改.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0):299-300.
[6]罗富碧,张青云.慕课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5(1):36-37.
[7]颜赛燕.共享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7(9):225-227.
任泽娟,王敏.医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以四川医科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17):97-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