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5 13:53: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从学习目的、学生基础、教学方式、上机实践和考察方式五个方面进行了问题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问题;教学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刘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9):50-51.

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1]。它不仅语法灵活、功能丰富、应用广泛,而且和硬件的关系也非常紧密,特别是用它编写的嵌入式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C语言兼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和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编程水平,也有利于计算机方面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普遍感到C语言难学,存在着畏惧心理,在自己编写程序的时候无从下手等。对于学生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基于以往的一些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 C语言教学现状问题

(一)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说到计算机程序设计,学生首先想到的是VC++、Java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认为学好这些编程语言,在他们在将来的实际工作才用得上。他们并不知道C语言是学好这些语言的基础,认为学好C语言对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更不会主动认真自觉的去学这门课程。

(二)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C语言程序设计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好的语法规则外,还要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因为C语言编程的核心算法很多是由数学公式变化而来的。由于各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坏不同,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复杂的算法时,数学不好的同学就像听天书一样,完全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必然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C语言。

(三)教学方式单一传统

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多高校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即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上耐心细致的讲解语法、定义,分析语句结构,满堂课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2]。这种授课方式,老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完成知识点的讲解,虽然讲得很好,但整个课堂氛围显得十分严肃,学生真正接收到的知识内容有限。另外,由于C语言概念多,语法逻辑性强,内容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

 
(四)上机实践的局限性

现在C语言上机实践,都是把实验教材上仅有的几个例题代码输入到计算机中去,查看运行情况,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这样的实践教学,仅仅只能够让学生明白书上说的语法的正确性,并不能锻炼学生自己的编程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导致很多学生在自己编写程序时,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编写第一条语句,更不用说如何对程序进行调试了。

(五)考查方式仍然是纸上谈兵

由于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理论课为主,所以期末考试时,大部分还是跟传统的闭卷笔试一样[3],考语法规则,让学生在试卷上编写一段小程序等。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当然还是死记硬背,完全不知道自己编写的小程序能否在实际的电脑上运行成功。这种考试方式,考查不出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际掌握程度,也不能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程序的编译、链接和调试,使C语言也沦为了为考试而存在的课程,最终导致学生学完了C语言之后连最基本的编程能力都没有。

二新的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上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编写程序的能力和提高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学生开始接触C语言这门课程时,要让他们明白C语言是基础,掌握了C语言,对学习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很有帮助,让他们知道C语言跟硬件联系紧密,很多嵌入式开发都是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的。另外,学生在第一次进行编程学习时,会觉得很新奇,老师讲课时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的小程序,将他们的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

(二)转变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

改变过去在黑板上板书讲课的方式,采用在机房授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讲解语法要点。每讲解一个语法点,马上让学生在电脑上编写小程序验证语法的正确性,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一起进行。通过成功运行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小程序案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掌握了理论语法,避免了满堂灌输知识的枯燥授课方式。另外,学生在编写小程序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也学会了自己如何进行找错、如何进行程序调试的能力。

(三)分层次教学,因人而异实施教学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中算法设计是灵魂,而数学是C语言程序算法设计的核心基础。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进行分层次分对象进行教学。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多讲语法规则、流程图的画法等,让他们编写一些算法简单的例子,达到掌握语法规则和上机实践编写、调试程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阅读一些简单的实践项目的程序代码,让他们把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结合起来学习。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同学,除了要求掌握语法规则和流程图外,可以让他们结合实际,独立开发一些小项目,编写一些算法逻辑性比较强的程序,并且自己进行编译、调试,达到以实践项目锻炼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编写有趣实用的实验,加强实践学习环节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掌握了C语言的概念、语法,并不一定自己就会编写程序。很多学生即使语法掌握得非常好,遇到实际问题时,还是不知道怎么编写第一条语句。所以,应大力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经典、有趣、实用的例题,如让学生编写学分系统、上课考勤系统等贴近他们生活学习的实例,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内心主动要求自己掌握C程序设计的方法。

(五)改革考核方式,进行理论与实践双考核

学习的C语言目的主要是学会应用它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只会在试卷上答题,并不能说明学生编程的能力和水平。试卷考核只能考查学生对概念和语法的掌握程度,不能知道学生动手编程的能力。因此,期末考试时应该把试卷考核和上机实践考核两者结合起来。试卷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上机实践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完成实际的程序设计类题目,以考查学生的编写程序的能力和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

 
以上内容是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总结出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这些方法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以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由于具有语法规则多、实践性强的特点,短时间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思考的重点。[4]

参考文献

[1]林剑,王海凤.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0-61.
[2]孙倩,王婷婷,张广梅.C语言教学过程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3):81-82+93.
[3]张亚红,陈辉.新工科背景下的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No.17:125-126.
[4]涂毅晗,周慧.《C语言程序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29):204-205.
[5]张猜,肖磊.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5):2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