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沉浸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 ——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3 14:42: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即成长,教育的使命是为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合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沉浸式”教育中开展。从“沉浸式”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沉浸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一步提出“沉浸式”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营造“沉浸式”校园文化环境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本文引用格式:赵红玉.“沉浸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2):283-284.

近年来,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愈发重视。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职院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一直坚持不懈探索的首要工作。不仅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思政,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随着“千禧一代”大学生进入校园,他们的成长背景、思想状态、性格特点等都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这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者不断摸索,探索出许多有效的路径。“沉浸式”教育作为一种二语习得的有效教育方法,与思政教育领域强调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处。应用“沉浸式”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领域会有哪些优势,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试加探析。

一“沉浸式”在高职思政教育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一)高职思政教育的新挑战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侧重知识点的讲解,强调记忆课本中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所以呈现出灌输式的教学特点。由于这种单边流通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不够,并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目前的高职学生大部分是00年前后出生,作为“千禧一代”,他们成长在物质较丰富、科技发展迅速的新时代。因此,造就了他们更加自我,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愿意接受挑战的性格特点。同时,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这也使得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善于怀疑,更具思辨精神。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渐渐无法满足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新一代大学生的需求。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课堂,在学生管理者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同样会面临不被学生所接受的窘境。久而久之,有一种矛盾横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认为是“讲道理”,学生认为是“说教”;教师分享个人体会,学生也会以为是“鸡汤”。这一系列变化都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

 
(二)“沉浸式”教育的概念

沉浸式教育是二语习得的概念,是一种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知识性科目的教学方式。它起源于加拿大法语区。课堂上,教师应用第二语言对学习者讲授自然、历史、科学等知识性科目,第二语言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教学目标。学习者自始至终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不仅要学习第二语言,而且要通过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去学习其他知识性科目。最终,学习者不仅能熟练掌握第二语言,而且自然、历史、科学等知识性科目的学习成绩也要不亚于母语授课的学习者的学习程度。这一教学方法在加拿大取得成功后,逐步推广到美国等其他国家,第二语言语种逐步丰富,规模更加壮大。

“沉浸式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域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都较为成熟。除二语教学领域以外,我国部分中小学也将“沉浸式”教育应用于学生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为将“沉浸式”教育引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供了借鉴。

二“沉浸式”在高职思政教育领域应用的思考与启示

(一)改进教学策略,以红色经典电影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多媒体在思政课堂运用已经极为常见,它减少了单向讲授的枯燥性,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有趣的视频元素去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红色经典影片极为受人关注。影片对革命战争年代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作了精彩演绎。红色电影与普通多媒体视频相比,更具有故事性强、生动性强、代入感强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沉浸”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中,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非常适合做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

近年来,我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树立“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就是思政教育课堂”的理念,把空洞的理论“物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内容,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2018年,我院辅导员工作室组织开展了“中国梦·电影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项目,将中国梦主题电影带入课堂,服务于教学。项目先后开展了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十几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依托红色电影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历史、认识国情,从而实现深化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深学生体验,将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丰厚深邃的,各具特点的学生也不能一概而论,通过经典电影能够生动地表现历史事件。但是,这只是思政教育的客体,无法实现教学主体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对话。通过引入“角色扮演”、“队伍竞赛”等游戏环节,让学生“沉浸”于某位人物的视角,站在特定的历史节点,增加切身体验感。通过教师的适时讲解,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主题教育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创业小组,通过回答问题增加创业币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之中。当讲解“中国企业破除旧观念,创新管理理念,打造自有品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的企业有一批有质量问题的瑕疵产品,你是蒙混卖掉赚钱还是砸掉建品牌?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播放电影《首席执行官》片段。随后,教师讲解中国冰箱行业名牌企业“海尔”在那个物质短缺的年代,通过1985年的“砸不合格冰箱”事件,唤醒了工人的质量意识,最终创出了冰箱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的过程。学生首先站在企业执行官的角度思考究竟是该“卖”还是该“砸”,小组讨论“卖”和“砸”的利弊各有什么。通过电影的事件再现,使得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品质和信誉”对打造品牌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也是进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三)丰富活动载体,营造良好“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经常化的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保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活动,改善纯理论教学中存在的缺乏活力、感染力、生动力的现象,让学生“沉浸”在“大思政”的良好氛围之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覆盖。

我院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利用五四、七一等重大纪念活动和二十四节气等传统节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社团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百分百加入社团,每年社团活动平均达到2500场次。社会实践活动卓有成效,寒暑期社会实践参与人员及团队数屡创新高;志愿服务工作构建了“一般服务培养意识、品牌项目整合能力、西部计划实现跨越”的志愿者梯队建设模式,设立“志愿服务月”。“学生在哪里,思想引领就在哪里;舆论在哪里,正面引导就在哪里。”学院让学生时刻身处思政教育的大环境里,潜移默化地促进良好品质的养成,推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

 
三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历练技能、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更加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加健康积极的人格。教育即成长,教育的使命是为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合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沉浸式”教育中开展。应用“沉浸式”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长久。

参考文献

[1]张惠贞.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14).
[2]张晓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塑造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7(1).
[3]吴林龙,闫红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建设的生长点——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视域的形成[J].思想教育研究,2016(2).
[4]刘晓凡.浅谈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系统[J].华章,2013(15).
[5]王婷.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139.
[6]丁会娟.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47):272-2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