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3 14:27: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实训”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与实训教学模式,新模式注重学生系统分析、评价与决策安全问题的实践能力,采用实训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实训;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凯,等.《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8):49-50.

《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形成安全系统思维的重要载体[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系统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中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发生危险的原因,评价其危险性,并提出合理消除和降低系统危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解决安全问题能力[2]。但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3],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及安全学原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掌握和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相关分析方法[4],且兴趣不高[5],理论应用实践能力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笔者依据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及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搜集矿山与建筑等行业典型案例,增加教学过程案例分析实训环节。

一 当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方式不能满足要求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由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面对枯燥无味且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效思考,常常出现跟不上教师讲课思路的现象,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我校当前课程教学采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十二五”高等教育安全科学与工程类规划教材,该教材理论内容较为全面,普遍适用性较好。但由于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具有不同行业特色,而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面向矿山与建筑安全,因此靠单一教材无法满足培养需求,尤其是课程内容设置上矿山与建筑方向的相关案例分析偏少;加上教学课时有限,我校目前设置32学时,课程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讲授,案例分析环节时间不足。

\
 
(三)学生理论应用实践效果较差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工程应用,但由于课程教学在考核方式上仍以期末的理论考试为主,使得许多学生为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将学习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甚至寄希望于考前的临时突击复习,在有限的案例分析训练过程中学生投入精力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在工程实践上应用较差,表现为安全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完成安全评价类毕业设计效果较差。

二 教学形式改革

由于该课程内容不仅涉及系统工程概念与相关原理,还涉及到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对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及决策等工程应用内容,为达到理论知识掌握与熟练应用的培养目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关键。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即教学形式应为学生学习与应用服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采用高效的教学形式。

(一)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讲授内容主要以安全系统工程相关概念、原理与事故致因理论等为主,笔者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融合教学方式,辅助思维导图,将理论知识以图片、案例分析或类比等方式方法体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安全系统概念时,笔者结合“系统”概念(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以煤矿企业为例,将整个煤矿看作大的生产系统,而安全系统则是由与安全相关的人、机器、管理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如矿山通风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其主要功能是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

(二)课堂小组讨论与训练

本课程中的系统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及决策部分重点内容为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由于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其适用性有所区别,因此,此部分内容讲授过程中采用“理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由教师讲授方法的特点及分析步骤,后半部分主要采用课堂案例法,以小组形式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讨论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应用过程中对比总结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三)课后大作业综合训练

除了课堂上的讨论与练习,课后作业将传统的习题作业改革为大作业,大作业可采用5~6人分组方式,自主选取不同类型危险源进行调研,完成安全分析与评价报告。此报告中应优选并采用多种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给出评价结论与对策。同时,学生完成的安全评价报告需要分组在课堂上进行宣讲,其他同学可进行提问与讨论,教师给出评价意见。通过此实训过程,学生应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与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了必要的训练。

三 实训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训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形式中的课堂讨论与练习、课后大作业,课堂讨论与练习在本课程中约占总学时的35%,其中安全系统分析内容占15%,安全评价与安全预测决策内容各占10%,全部覆盖理论课的授课内容,课程安排上由原来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同时与课后大作业综合训练相结合,每次课程内容中均能使理论讲授和实训成为有机整体,实训内容与要求如表1所示。

\


四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方式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二者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10%)、课堂讨论(20%)、大作业(20%)。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达到50分及以上。
2.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积极主动,能够针对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特点,正确选取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3.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综合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与组员合作完成大作业,作业宣讲与讨论认真主动。

五 结论

“理论-实训”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与实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训练,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总体上提高了学生系统分析、评价与决策安全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娇莲,罗琳,卢丽丽.“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64-65.
[2]徐志胜,姜学鹏.安全系统工程(第3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魏春荣,徐锋,张锦鹏,等.案例教学法在“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3):54-55.
[4]朱传杰,宋大钊,翟成,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5(2):105-108.
[5]丁厚成,林海英.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108-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