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落后状态,举办中等职业技术(以下简称中职)教育是发展的需要,落后导致经济社会的结构失衡。因政府投入匮乏,教育培训资源凌乱,使中职教育发展的水平低下,社会发展活力不足。本文将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县域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制定落实相关的策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县域;职业教育;问题与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王锡荣.谈我国欠发达地区县域职业教育问题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81):283-284.
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发展趋势,而且在日后也会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基点。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则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协调和发展之处。在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相关的教育进行发展,其中职业教育就是一个主要的规划重点[1]。有效地开展职业教育,为欠发展地区的经济和科技提供人才上的输送,保障相关地区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和建设。在良好优质的职业教育当中,培养相关的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教育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1.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现实中各级政府,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劳动光荣的观念还未树立起来。“重管理,轻劳动”,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制定不切实际的用工门槛和歧视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唯学历倾向的用人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技能型劳动者晋升渠道不畅。
2.新闻媒体宣传不够各种媒体、文学艺术创作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缺乏对劳动者应有的关注,尚未能起到很好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二)县域职教资源布局结构有待优化。
1.区域内职业学校多头并存,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少统筹指导,没有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设置专业,造成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
2.职教师资质量有待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另外,职教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高技能教师缺乏。教师待遇和激励机制缺乏吸引力。
3.职教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因受地区经济发展限制,办学软硬件,基本教学实训设施等条件不足,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差甚远。
(三)办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履职尽责不到位。学校教学观念落后、内容理论化、标准不明、方法陈旧、评价不准确、难以做到“专业化”。
二 我国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改进策略
(一)建机制,强保障,推动落实政府职能是重点
1.发展中职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战场。为办有质量的中职,必须尽快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能再用与普通教育同样的方式来研究、谋划、部署、指导、推动中职教育,各自应对自身的职能定位和管理方式进行重新架构,在思想观念上加快转变[2]。政府应调整职业院校布局,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一县区办好一所中职。同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师资队伍,更好履行县域中职教育基本职责。
2.要办好欠发达地区县级中职教育,政府还要强力优化办学环境,开辟绿色通道,从宣传引导,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各项职教政策,特事特办。在创业就业,薪酬待遇上向技术技能人才上倾斜支持;在用工用人上搭建技能型人才发展平台,提高经济社会地位,畅通上升通道等,确保中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3.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尤其贫困县中职教育的投入,尽快补齐短板,按照全国一盘棋,依据专业要求统一标准配齐配足教学实训条件。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吃饭财政”很难及时落实上面要求的配套,占比以及拨付必要的发展资金。这些都是欠发达地区中职发展缓慢,落后的最现实的问题,只能靠中央统筹解决。当地方不再为职业教育“缺钱少粮”发愁时,就是办学条件全面达标之时,也是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缩小东西差距,同步发展繁荣之时。
4.加强欠发达地区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针对问题,有必要省上建一所专业化职教师资本科院校,培养专门“双师型”职教师资,通过招录、聘用等方式改善补充专业课师资严重短缺的现状。
(二)企业主动参与是办有质量中职教育的关键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是职业性,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企业办学,都要坚持市场需求,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强力推进企业依据经营规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承担适当数量中职学生实训任务,充分发挥了企业办学的优势[3]。引入各方资源,打造双师型教科研团队,实现课程对接产业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职责,实训设备对接生产过程,保持有技术的领先和学生对不同技术场景的适应性。校企深度合作架起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打通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最后一公里’,充分实现融合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办有特色有质量的中职教育是根本
1.优化教育教学方式,职业技术培训学习是实用性技术,要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实践性强,应采用实景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远程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是提高综合素质,着眼于技能的形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积极推进职普融通培养机制,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同时,提供多元化发展成长平台,增加职教吸引力。
2.培养输出“量“到”质”的人才,把“质”放在“量”的中心处,不要一味讲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效提质,把对追求数量的目标转化为对质的需求,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坚持有教无类,推动多样化办学,为不同性格禀赋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吸引更多更好的青年学子就读中职,参加技能技术类培训学习,切实解决重普教轻职教问题,真正做到德载人生,技行天下[4]。
3.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扭转以升学指标评价学校和老师的办法,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能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不断细化完善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教学督导,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动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4.办强信息交流沟通,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中职快速发展。借助一带一路,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与东部先进地区,与高等院校间交流合作,组建参与教育联盟,教育集团,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共建,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5.特色发展,打造职教本土化品牌。中西部地区县域内规模企业少,先进信息技术类,现代加工制造类企业布局更少,这类企业技术变化快,要求的实训条件高,关联产业不成熟,开办相关专业条件不足,办不出水平特色[5]。要考虑后发优势,在一带一路相关产业,国家新型产业上多下功夫,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上还是有文章可作。可实施差异化发展,形成品牌特色,做大做强,服务发展。
三 坚持中职教育中各项原则
(一)坚持讲究实效原则
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由于落后,职业教育就更加需要时效,有效性原则。讲究理实一体,“会干”是对接产业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二)坚持面向市场办学原则
市场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方向。面向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企业参与合作,实现职教与市场经济之间有机的融合。
(三)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原则
任何社会活动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依法治校是自身发展需求,遵循法律规律的职业教育才有生命力。
(四)坚持创新开放原则
坚持学历非学历教育并重,升学与就业并存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半径,方式,内容,促进脱困脱贫,学习型社会和职教强国建设。
(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体现了党和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职教中坚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指导,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促进中职教育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我国欠发达地区县域中职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定会有所转变和改观,使得我国中职教育问题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促进我国在教育事业上又快又好全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思.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6,3(26):284-285.
[2]骆仕斌,李爱娜,吴教育,等.欠发达地区共建型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实训基地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8(09):38-43.
[3]马君.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以甘肃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23-29.
[4]袁玉峰,叶志诚,邓莹婷,等.广东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以粤北地区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09):83-88.
[5]孙霖楠.新时期如何实现职业教育革新策略[J].参花:下半月,2015(7):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