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与4家装饰企业开展合作,在企业建立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学习园地,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施了“三岗轮训、能力进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由“营销岗、设计岗、施工监理岗3环节阶段性轮岗学习;实现由初级助理设计师、中级助理设计师、设计师三进阶岗位培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机制;建筑室内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何宝明,杨耀录.实施“三岗轮训、能力进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试点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1):6-8.
学徒培养模式为学校1.5年+学徒制1.5年。校企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统一岗位标准,全面推行双证制。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高素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1]。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场所、文化、设备、人员优势,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人才培养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现岗位培养、岗位成才、三方共赢。
一 实施1+N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一)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平台,人才培养一体化
学院与城市人家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交换空间装饰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极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东泰装潢设计中心签订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在此基础之上又进一步签订补充协议,明确了企业师傅授课费的补贴规定。协议明确了校企成本共担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和权利,明确了双主体育人和学徒双重身份的要求,确保学徒的知情权、保险、劳动报酬、就业保障等。校企共建校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在企业设置了学习园地。校企双方成立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了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筑工程系杨耀录主任任项目组组长,教研室主任何宝明和4家企业经理为副组长。开设了城市人家装饰班、交换空间装饰班、北极光装饰班、东泰装饰班,校企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二)校企联合招生,招生招工一体化
校企双方制定了《招生与招工管理办法》、《校企合作联合招生与招工方案》和招生简章,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招生纳入学校单独招生考试范围。成立校企联合招生团队,实施校企联合招生。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确定学徒制班人数,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采取先招生后招工,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考生先参加学院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考试通过后参加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的招聘会进行面试,面试通过后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同时成为企业准员工。校企双方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联合培养框架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学生、学院和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明确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明确各方职责、权益等。学生与企业师傅签订了师徒协议,明确了师徒关系,明确了师徒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建筑室内设计专业遴选29名学生,组成4个装饰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班级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管理、培养和评价,享受企业员工待遇,按公司员工标准提供免费住宿、发放工资津贴。
(三)资源构成一体化
城市人家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交换空间装饰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极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东泰装潢设计中心是学院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双方拥有人才、技术、设备、场地。整合校企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达到双方共赢。设施资源整合一体化,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室,以装饰施工、装饰工艺、材料、设计工作室形式为主,学院投入大量资金投入校内实训室建设,跟不上新材料、新工艺的变化要求。现代学徒制实施校企共建、共享“项目工地+工艺材料展示+样板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解决了学院投资大,效益差的困局[2]。人力资源整合互动一体化,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研发队伍。教学和生产结合一体化,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四)实行校企建设、管理一体化
建立完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招生、教学管理、“双导师”培育与管理、考核评价等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双身份,实施校企双方共同管理。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学徒班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办法》,统一了岗位标准,制定了考核标准。以国家规范、岗位考核标准、学校考核办法相结合,对学生(学徒)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实训表现、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试点专业具体情况制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指标及评分细则,对学徒学业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客户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校企双方对学生在岗学习进行全程、动态管理。建立学徒档案,学生信息表、岗前培训资料、成长记录手册、工作记录手册、考勤管理、班主任管理手册、短信通知、短信互动、多方评价和就业跟踪等功能[3]。学生通过学习通、蓝墨云班课接收信息和课程资料,考勤签到、撰写实习日志、周报告、月报告等。教师亲自去企业进行指导、考核,监督实习进度及质量效果,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每月填写问题记录表,建立集中处理问题机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学生岗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现代学徒制学生岗位学习的实时动态管理。
(五)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监控一体化
校企共同建立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评价与监控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制度体系,按照“5个对接”要求,设计了质量调控体系。建筑工程系主要监控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在本系(部)的实施落实情况,校企联合育人各方面运行状况,重点监控本系各专业建设与发展、教学计划实施状况、教学文件的齐备、产学研结合、素质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等运行状况。
二 实施“三岗轮训、能力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了“三岗轮训、能力进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实践由“营销岗、设计岗、施工监理岗3环节阶段性轮岗学习;实现由初级助理设计师、中级助理设计师、设计师三进阶岗位培养”。
学徒培养模式为学校1.5年+学徒制1.5年。
新生入学教育时,校企双方组织学生企业了解工作环境。第一学期,学徒在学校完成公共平台课程的学习。
第二学期学生除了公共平台课程的学习外,由校内教师完成专业群平台课教学,校企双方还组织学生去企业工地、样板间和材料展示室教学,师傅负责企业文化教育、工艺、构造及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学期末安排学生去去企业识岗课程1周。
第三学期,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掌握一些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学期,学生去企业进行入职教育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符合企业员工标准,转为企业正式员工,享受企业应有待遇。学徒去企业进行“营销岗—设计岗—施工监理岗”岗位轮训,设计岗学习又分为“初级助理设计师-中级设计师助理-设计师”三进阶岗位课程学习;学徒4-10人一组在4家装饰公司进行各岗位技能培养。
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定岗学习。学徒根据装饰行业发展趋势及自身专长选择目标岗位进行定岗学习,由专任教师及师傅共同指导完成。学徒可以独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每位师傅带1个徒弟,完成目标岗位培养任务,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符合晋升标准,晋升为高级工。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实现了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手。
三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全面贯穿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构建了“公共平台课+专业课+个性化素质课”课程体系,由“学校课程+校企联合课程”组成。注重培养学生文化基础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根据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及生产过程,按照市场营销岗→设计岗(初级助理设计师→中级助理设计师→高级助理设计师)→施工监理岗的培养思路,实施“三岗轮训、能力进阶”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安全规范——职业标准——立德树人——企业文化——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总体优化设计。
四统一岗位标准,全面推行“双证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通过对毕业生、企业调查问卷、访谈、会议等形式进行调研,校企共同确定了专业岗位,编制了3个岗位标准。形成了市场营销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室内设计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施工技术员和监理员岗位职责和标准。
全面推行“双证制”,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用国家规范和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按企业标准核发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将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贯穿到实践教学中[4]。
将企业的考工定级与岗位课程考核相结合,全面推行了“双证制”。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企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班学生19名已经取得企业颁发的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10名学生取得助理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29人全部达到双证书毕业要求。
五构建了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融合
校企双方构建了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依据国家规范、岗位标准,校企共同建立了3个岗位考核标准和7门岗位课程具体任务考核标准。
改革评价模式。实施4+2+2评价机制,“客户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自我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在轮岗培训过程中,以岗位标准为考核依据,以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考核抓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校企联合制定考核评价细则。校内课程由专任教师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及表现占60%,期末考核成果占40%。校企联合课程平时工作任务和作业成果占60%,岗位综合技能考核占40%,校内教师评价占50%,企业师傅评价占50%。岗位技能训练模块100%过程考核,由指导教师和学校师傅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定岗学习课程采取过程考核,采取工作记录、报告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考评。
六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高素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校企教学团队实行双向挂职锻炼,“互聘共用”,聘请城市人家等4家装饰公司技能人员周敏等13人担任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企业师傅。校企教学团队共同承担企业课程教学和学徒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校企共同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教学团队。通过加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和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双导师”队伍不但圆满完成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学任务,还在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订、企业技术革新以及开展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七产学研协同创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设计本身就是创新,学院统一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创新理论及实践培训,长期坚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学徒每月有户型研发项目,完成实际设计方案即为创新。学生在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边研发,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
室内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理论系统,集艺术、文化、技术、工艺、风水一体的专业体系。设计的灵魂在于内涵、在于思想、在于文化艺术、在于精湛的工艺。因此,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将大国工匠、爱岗敬业,文化自信(如利用中式文化元素、儒道佛思想、风水、民族地域文化等内容进行室内方案设计,体现文化自信)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八岗位培养、岗位成才,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试点班学生,第四学期入职培训教育后已经转为正式员工,学生享受企业员工待遇,在设计师的辅导下完成实际项目,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实现由营销岗、设计岗、施工监理岗轮岗学习,以企业工作任务为教学任务,企业工作过程为教学过程,实现入校即就业,毕业即能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5]。
16建筑室内设计班29人参加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践,通过对就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调研,发现现代学徒制班学生比原来教育模式的学生岗位晋升速度要快,能力显著提高,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在毕业时,有66%的学生晋升到设计师岗位和管理岗位,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比例为100%,就业率为100%。
实施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探索,办活了教育、提高了学生能力、高效的服务了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66-68.
[2]戚克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45-46.
[3] 林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11):65-67.
[4]陈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134.
[5]唐启见.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43):1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