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8 09:22: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伴随教育体系改革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大学生青春期的作用,心理层面发育还不够成熟,这些多方面压力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家庭教育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加强重视,使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引用格式:焦彩娟.浅谈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6(76):303-304.

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值得大力关注。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适应能力差、人格障碍、以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所带来的过激行为等,这些问题在高校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同时高校也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预防和矫正。但是,高校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的只是部分作用,更多的是其自身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所谓家庭环境,指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父母的人格特征、家庭整体氛围等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大学生养成独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对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将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换进才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 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远远高于校园教育,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1]。现代心理学在经过大量的实例研究得出结论,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早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为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留下深深的印记。

(一)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强迫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初、中、高等院校以及学生家长都觉得学生能否成才归根于学业和就业的优劣,采取强迫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命令、惩罚强迫孩子学习;为孩子制定硬性要求以求快速提高学习成绩,若孩子没有完成就要采取打骂等极端的方式来惩罚,忽略了学生是否对其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2]。长期强迫式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甚至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和精神疾病。这种强迫性的家庭教育方式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但是,一味的采取强迫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不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先不说能否成才,就以其不健康的心理健康状况来说,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若遇到困难、挫折且未能及时解决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

 
第二,与强迫式家庭教育相反的放羊式家庭教育。所谓放羊式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从不过问,对于孩子的教育听之任之,觉得只要孩子能够愿意进入校园学习家长就已经完成任务。出现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家长由于经济条件长期在外务工,将孩子交给家里的老年人看管,对于孩子的学习状况无暇顾及,觉得只要能够按时给孩子缴纳学费就已经算不错了,而孩子的身心发展等问题则是不予理睬,甚至将责任推给学校。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放纵自我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一旦养成,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就会出现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等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引发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3]。

第三,以上两种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将康发展,相比之下,民主式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够养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民主式家庭教育,家长能够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并能够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让孩子形成独立的性格特征,使其具备健康自信的人格,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样家庭教育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都能够拥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成功实现这种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方式要具备三个要素:首先,家庭经济收入稳定;其次,家长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最后,具备良好的家庭氛围。总的来说,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点要素,才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有效降低学生在大学期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

(二)过度的期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为学生家长都会对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美好期待,但是过度的期望往往会给和孩子带来较高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拥有良好的素质的人才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那么,如何才能够成为拥有良好素质的人呢,其智力因素和身心因素都不可或缺。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大多数的家庭教育都只重视智力的发展,把孩子成绩的高低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期望孩子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样子,盲目攀比,为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忽略了身心发展是否健康给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4]。

(三)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不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家长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硬是连续的、不可间断的,并不是说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家庭教育就可有可无,相反的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及时转变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成功度过大学阶段,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处在大学阶段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在除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等方面。目前,更多的家长在孩子大学期间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经济方面,觉得只要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就可以了,与孩子缺乏沟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问题,直接导致孩子在大学期间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理性认识家庭教育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大学生想成为独立的个体,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的人,而不是过度的重视学习成绩。另外,还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多层次性,并根据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保证培养出有文化有素质的优秀大学生的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其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等;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高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家长过度的关心和期望会在无形之中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5]。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职业的分工开始细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渐趋多样,因此,家长的成才观念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进,除了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外,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通过培养其特长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家长也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避免一些不良的思想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前提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只有健康的家庭结构才能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一方面家庭要合理的权威分配,逼民家庭权威专权,影响权利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家庭成员要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发挥各自在家庭结构中的功能。家庭的和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和良好得心理品质。

\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发展,作为家长来说,应对家庭教育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自身努力为祖国的下一代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迟蕊.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3):224-224.
[2]梅花.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J].知识经济,2016(3):126.
[3] 辛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研究[J].青年时代,2018(7):180,182.
[4] 姚贝.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8(10):118.
[5]刘美丹,蔡荣.心理生态环境视角下对大学生道德培养与教育途径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0):193-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