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从当前高校实验安全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实验室安全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相应问题,分别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智能管理平台、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举措,为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安全;现状;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杨璐.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对策和举措[J].教育现代化,2019,6(80):93-94.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基础实验教学和科学创新研究的重要场所[1]。伴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实验室开展基础实验教学的任务扩大,科研项目与日俱增,科研人员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压力逐渐加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被多次报道[2],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带来很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切实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
(一)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欠缺
长期以来,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安全教育是不受重视的,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十分欠缺,安全意识十分淡薄[3]。不仅如此,高校中很多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都认为安全问题距离自身十分遥远,致使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技能培养和科研成果研究之中。科研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隐患。此外,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业务培训,对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和认识大多数仅停留在个人理解的层次,很难将实验室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清晰的判断和认识,这是众多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健全
俗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以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准则。但是大多数高校目前执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未能根据实验室科研的发展而实时更新,导致科研人员在实验工作中不能有一个完全对应的规范实验行为和安全操作规范来自我评判和管理。同时,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通常都是兼职性质,从业务能力和管理规范上很难达到真正的目标要求。同时,学校多个部门如资产处、保卫处、设备处、后勤集团等多部门对各实验室基础实验设备、实验安全以及实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交叉管理,制度易冲突,责任不清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会发生相互推诿的局面。
(三)实验室安全设备不完善
伴随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高校在实验室发展建设方面投入巨大,产生很多现代化,新型高尖端实验室,但是由于高校长期重视教学科研,短视实验安全的问题,在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相对较少[4]。同时由于实验室规划不够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验室的后期发展速度及发展规划,伴随着近年来高校科研人员的扩增,很多高校实验室使用面积不足,致使实验室仪器摆放紧凑,试剂药品存放空间严重不足,混放、乱放现象频繁,甚至安全逃生通道被一些耗材柜占据,导致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四)经费投入不足
因实验室中存在有剧毒、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其使用、储存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实验室管制药品存放、监控、应急等设施不到位或陈旧落后,导致安全隐患增加。同时,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将是一大笔支出,很多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和意识不足,这也将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隐患。
二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高校实验室应从以下四个规范化举措着手,相互促进,相互助力,合力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营造安全的实验室环境。
(一)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
完善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5]。高校实验室应成立实验室安全委员会,在管理的每个环节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衔接”的安全管理组织构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6]。通过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管制品的审批、购买、储存、发放,这样不仅有效避免重复采购、缺乏管理的情况出现,对专人管理模式使管理责任也更加明晰,便于真正将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二)多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全方位提高安全知识
做好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能够引导科研人员明确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应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宣传教育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协同推进,营造意识上坚定,行为上明确的实验室安全氛围。
(1)以主题活动形式,通过加强校内外各级部门的联动协同。校内可以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专题安全知识与实验安全技能竞赛;校外可以聘请属地教育部门、环保、公安、市场技术监督局等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管制化学品技术咨询专家,进一步加强指导,助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以奖惩形式,奖优罚劣,自查自省。依托学校开展的优秀实验室评选、优秀技术安全管理成果奖等为平台,以及对管制化学品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追责、通报等形式,以奖励的形式,奖优罚劣,强化安全教育成果[7]。同时,让所有科研人员均有机会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督查纠察工作中,人人参与,人人纠察。
(3)以考试形式,严格落实安全准入的管理要求。不但对新教师、新学生进行安全准入考试,还要在一定的周期中,对在岗教职员工和在读学生再进行阶段性考试,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以线上考试,手机题库考核以及安全公众号为抓手,将安全学习与实验室准入制度和实验室预约系统相结合,全面提升安全意识[8]。
(三)建立危化品管理平台,依托智能设备加强管理
建立了危险化学品采购管理平台,对危险化学药品,实验室应该严格把关,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在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面,要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分类,同时高校应加大实验废弃物的处理经费,有序安全处理实验废弃物。同时,通过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可有效加强试剂的安全管理,也可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视频监控可将事故过程追溯、提供原因分析、责任划分等提供有力依据[7]。同时,进一步推进安全准入系统、门禁系统等智能设备的融合发展,促进高效率、高精准实验室安全管理。
(四)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改善硬件基础设施
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是实验室安全的保护伞,高校应积极推进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建设。
(1)根据科研要求,改善科研环境,降低安全隐患。配备危险化学品专用储存柜、PP试剂柜,改善管制化学品存储条件,进一步通过智能设备平台加强实验室安全监测,便于实验室安全管理。
(2)根据实验室安全标准的要求,大力推进实验室科学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基础安全实施建设有序。高校实验室还应充分考虑管制化学品存储、使用、处置等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和应急装备,在管制化学品使用、存储位置周边配比适用数量的防毒面具、防渗手套、防护鞋、防护眼镜等用品,以备不时之需[4]。
(3)除了硬件设施,还应加大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营造高效有序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安全环境。
三 结语
社会各界对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日益繁重,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出,实验室安全建设迫在眉睫。实验室安全管理应依托有序的安全制度,提升安全意识,改善基础科研设备,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平台等先进技术手段,全面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勤华,等.高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64-267.
[2]董继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258-261.
[3]张蕾,苏晓慧.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运行[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3):147-150.
[4]洪培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8):284-286.
[5]邓维礼.浅析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对策和举措[J].实验室科学,2019,22(2):187-189.
[6]王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148–51+170.
[7]王满意.高校科研实验室管制化学品技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9,36(8):18-20.
[8]李秀珍,李勤,王征,等.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01-2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