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培育时代新人奋斗精神的知情意行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25 09:29: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培育时代新人奋斗精神, 要从思想、心理、品质、事功等方面, 着眼于精神状态、信心勇气、意志毅力、责任担当, 引导时代新人在弘扬践履奋斗精神中力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要“知” 时代、“知” 奋斗,具有与人民团结奋斗的热情、为祖国拼搏奋斗的激情, 意志坚定、刚毅进取, 在奋斗精神 “是什么、我需要、有定力、去行动” 的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中, 去认知觉悟、自信坚持、弘扬践履,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奋进者、创造者,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 “时代新人” 的光荣称号和青春美誉。

关键词 时代新人;奋斗精神;知情意行

\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在2018年新年贺词和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强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吹响了以 “奋斗” 为最强音的新时代前进号角。当前我们处在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 “新时代”, 处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 “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时代新人,新征程需要奋斗精神。
 
时代新人奋斗精神如何培育、怎样践履? 奋斗精神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当下要侧重从思 想、心理、品质、事功等四个方面,着力培育时代 新人的精神状态、信心勇气、意志毅力、责任担 当,引导时代新人在弘扬践履奋斗精神中力求达到 知、情、意、行的统一, 使奋斗精神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情感认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成为时代新人精气神和真善美的构成要素和动力源 泉。
 
一、在思想上体悟 “知”, 使奋斗成为向上向善的精神状态
 
知,认知、领悟。感性的意识和理性的认识, 就是要教育引导时代新人认识、体会、领悟奋斗精 神的内涵实质、目的意义、功能作用。认知是情感 的基础、行为的先导、实践的前提。习近平同志在《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中说 “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为基础” “知之甚深, 才能爱之愈切”[3]。“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社会的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4], 揭示了奋斗的前提在 “知”,青年知时代、知使命,才能知奋斗。
 
第一, “知” 时代。新时代 “新” 在哪? 新在续写新篇章、战略新安排、生活新向往、梦想新征 程、国际新地位。新时代的内涵十分丰富, 仅仅其中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这一点就为 “奋斗者时代” 做了很好的诠释。习近平总书记 为奋斗者指明方向、擘画蓝图: “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 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 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5]这段话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奋斗精神的总要求和根本遵循,为奋斗者施展才华开辟 了广阔天地。这里既包含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高 度一致性,也包含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美好生活 向往的内在统一性。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 每个人都能在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奋斗中, 追求人生出彩,创造幸福生活。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 也是青年圆梦的时代。今年跨入大学校门的 “00后”,到2035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刚好 35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也才50 岁。青年一代可谓生逢其时、大有作为,个人的成长成才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 个人的梦想与人民的梦想、国家的梦想统一于新时代, 更要倍加珍惜新时代好机遇,牢记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脚踏实地, 勤奋好学, 昂扬向上, 奋发图强。
 
第二, “知” 奋斗。 《礼记· 学记》提到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奋斗的本义是 “奋力格斗”,引申义是为实现特定的目标不畏艰难、不懈进取的 奋发努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 史、成长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更是一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的奋斗史、创业史。在实现 “两个百年”“中国梦” 的新长征中, 我们对奋斗精神的内涵理解更深刻, 对奋斗精神的价值体会更真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 难者”。这种奋斗精神, 是时代新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精气神” 的文化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奋斗精神, 首先要在思想上认知、认同、体悟,认清 “奋斗” 是向上向善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 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要具体分析, “艰苦” 只是相对的, 而 “奋斗” 则是绝对的。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媒体宣传、网络互动等途径,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方式方法,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刻问题通俗化,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深入浅出,学习体验, 并付诸行动、积极践履、推敲完善。孔子在 《论语》开篇就说到的 “学而时习之” 就是这个道理。

\
 
二、在心理上涵育 “情”, 使奋斗成为自强不息的信心勇气
 
情感是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引起的心理体验,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 因此要培养时代新人对奋斗精神的价值认同、情感自觉。奋斗精神需要激情、热情的养料,需要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勇气。
 
第一,与人民团结奋斗的热情。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形成的 “滴水穿石” “弱鸟先飞” 等想法、做法,就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带着与人民团结奋斗的热情、 深情。 正是有了这样的“情”,才开启了一条筚路蓝缕的脱贫致富的奋斗创业之路。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能战胜千难万险从胜利走向胜利, 靠的就是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今天我们党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在奋斗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和鲜明态度,也应是时代新人必须首先确立的正确态度和价值取向。近年来,在青年中开展的 “三下乡”“西部支教” “大学生村官 (第一书记)” “青春启航计划”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等活动,都为这种情感的培养培育提供了阳光雨露、空气土壤。
 
第二,为祖国拼搏奋斗的激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 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7]的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精神,“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等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阶段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被一代代中华儿女认知、学习、传承。早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充满豪情地说: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 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8]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设成为国力鼎盛、制度定型、人民幸福的世界强国,生逢伟大 时代的每个人都面临无比珍贵的历史机遇。时代新 人要珍惜机会, 具备为民谋福、为国争光的真情, 为实现 “中国梦” 而读书, 诚实做人, 踏实做事, 努力奋斗,让人生出彩。
 
三、在品质上滋养 “意”, 使奋斗成为攻坚克难的意志毅力
 
意志是人在强大的信念支持下产生的精神动力,奋斗精神贵在攻坚克难的意志毅力。
 
第一,意志坚定,刚毅进取。奋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是生命力、创造性的表征。奋斗意味着创造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成功,是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因此意味着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吃苦耐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9]奋斗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行动姿态,奋斗的过程就是创 造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靠的是理想信念坚定,目标明确, 刚毅进取。
 
奋斗精神说到容易做到难, 要成就一番事业, 必须有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毅力。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的 《跋》里面提到担心 “意识贫困” “思路贫困”。他说, “亿万千百十, 皆起于一”,闽东跨越了这一条 “贫困线”,若能继续卧薪尝胆, 矢志如初, 再接再厉, 必能彻底摆脱贫困。[10]时代新人要学会从品质上滋养 “意”, 真正把奋斗精神内化为意志、毅力、定力。
 
第二,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还有许多难 关要闯,还有许多命题要答,要有 “重整行装再出发” 的心理准备,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把奋斗精神贯彻到 “四个伟大” 的全过程、全方位之中,兑现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政治承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11]
 
奋斗使人的精神世界充盈,使个体生命延展宽度、厚度、深度和高度。只有奋斗,人才能有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物质成就和思想成就都是奋斗得来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懂得,美好生活不能坐等天上掉下来,不能停留在口头说出来,更不会依靠别人施舍而来。流传至今的成语 “探囊映雪” “悬梁刺股” “牛角挂书” “废寝忘食”“凿壁偷光” 等, 无一不是讲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中共一大会议党代表中有个独特的 “28现象”,代表共计13 人, 平均年龄28 岁。毛泽东当时也是28 岁。就是这批年轻人, 在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 领航了中国的未来。28 年后, 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新政权。幸福、成功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唯有不懈奋斗,才能把蓝图变为现实。
 
四、在事功上践履 “行”, 使奋斗成为严谨务实的责任担当
 
行,行为、实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道就 是行之道,道是用来行的,不行就无所谓道。行为 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也是认知、情感、意志的外在表现。行, 以 “知” 为基础,受 “情” 与 “意” 支配, 又对 “知” “情” 与“意” 起检验作用。自强靠奋斗, 奋斗见行动。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不是看谁的口号喊得最响、谁的 花拳秀得最靓,而是看谁的行动最快、谁的效果最 好。要培育时代新人奋斗精神 “行” 的主动自觉, 把时代新人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情感、意志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在于行之有效、行稳致远,把奋斗精神落实落细落地。第一,行之有效,久久为功。 “譬如为山, 末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 进, 吾往也”[12]。 “功亏一篑” 说明, 所谓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事功的成败, 贵在持恒。当冉求向孔子提出 “非不说悦子之道, 力不足也”[13]的时候,孔子立即批评冉求,指出他所以中途停止, 并非由于力不足,而是因为志不立,缺乏恒心,自动停止 前进的。奋斗是自主自觉、责任担当、把握驾驭, 是强者的自信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喜欢引用老子一 句话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14],说明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重要性。崇高理想、远大目标的实现, 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奋斗就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每一天平常的 工作中,在每个人各就各位、履职尽责、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工作和学习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青年一代要扎 根中国大地,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 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 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 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为了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我们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是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革命是奋斗, 建设是奋斗,改革是奋斗,成长也是奋斗。幸福是奋斗得来的,奋斗本身就是幸福。
 
第二,行稳致远,一以贯之。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靠奋斗。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人生价值和意义。“四 个伟大” 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一起,构成 “合理的制度下” 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持续奋斗。时代新人要在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中坚定 “四个自信”,依靠 “四个自信” 行稳致远。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15]从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6]的使命抱负, 到 “先 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7]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18]的家国情怀, 从 “愚 公移山” 到 “万 里长征”, 从 “翻身解放” 到 “改革开放”, 从1939 年毛泽东号召 “永久奋斗”,到1980年邓小平强调 “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奋斗精神始终一脉相承, 激励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1][2][11]《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69、41-42、68.
[3][4]习近平 .知之深,爱之切[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66.
[5][9]习近平 .在2018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 OL].
[6]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EB/OL]. 
[7][14]人民日报评论部 .习近平用典[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3、6.
[8]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1954 年 9 月 15 日)[N].人 民日报, 1954-09-16.
[10]习近平 .摆脱贫困[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60.
[12][13][15]杨伯峻 .论语译注[M].齐鲁书社,2017:85、52、6.
[16]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
[17]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M].岳麓书社.1988:659.
[18]习近平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
 
《培育时代新人奋斗精神的知情意行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25/2019012509300212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