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0:32: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奋斗精神;高校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领导人民积极进取、自立自强,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了伟大奋斗精神,即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接续奋斗、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本文在梳理总结奋斗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具体路径,以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奋斗与拼搏自古以来就是一脉相承的,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也应如天一样永不放弃,追求人生进步、奋发向上,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要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是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年代,党始终坚持发扬奋斗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最终获得一线曙光,带领中华儿女反抗压迫,改写命运。在新的时代,党牢记初心与使命,敢于挑战,积极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遇到的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敢拼、敢闯,自立自强。青年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要勇于奋斗,牢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个光明的时代,未来可期,但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大学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发扬奋斗精神,握好手中的“接力棒”,跑好属于当代青年的这一段新征程。

  (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由此可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华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进程中,始终发扬着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在困境中积极寻找新出路的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各个方面的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对此,要始终坚持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新应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重复,满足现有的方式方法,将很难取得更好的成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致力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不仅要做好理论的“灌输”与讲解,也要积极运用第二课堂,激发第二课堂的隐性功能,使学生有奋斗的意识、奋斗的动力、奋斗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论文

  (三)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努力奋斗,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中国独立、为了中华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是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弘扬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意味着当代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担当,在利益选择面前,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要为国家的独立自主、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和拼搏奋进,新的时代青年生逢其时,更要明晰自己背负的沉重使命,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有这样的觉悟,在工作中坚持奉献精神,努力做好学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还要付诸行动,脚踏实地的执行远比大声宣讲有用得多。实干精神是指切切实实做事,但绝不是蛮干,实干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愿景,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基本认识中得出的科学合理的决策[3]。实干是奋斗精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今天的成功,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是踏踏实实地付出。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脚踏实地,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则要靠未来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踏实肯干。坚持发扬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绝不是指毫无智慧和方法地蛮干,只凭一腔热情就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指导,采用高效的方法去执行。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高效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人民所需,发扬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二、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弘扬传统美德,接力奋斗目标

  第一,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后人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动力,它代表了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等美好品质,通过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奋斗精神的内涵,学习先辈模范身上展现出来的奋斗精神,并激励高校学生学以致用,践行奋斗精神。第二,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接力当代青年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奋斗精神代表了不断进取、追求梦想的价值,这与当代青年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追求不谋而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第三,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气质。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传承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具备符合时代特征的素质,如创新能力、适应性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如今,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迈向新征程的路上铺满了荆棘,需要当代青年接力奋斗、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的时代,青年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浪口,更应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奋斗意识、发扬奋斗精神,勇担重任[4]。

  (二)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担当

  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青年群体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其使命担当与责任意识。首先,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内涵具有高度一致性,奋斗精神的培育能够促进家国情怀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国情怀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我情怀、是“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英雄情怀、是“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5]。其中,“无我情怀”与奋斗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内涵相一致,均强调了对党对国的无私奉献精神;“英雄情怀”与奋斗精神中的拼搏精神、实干精神内涵相近,均指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强大力量;“世界情怀”与奋斗精神中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内涵相近。我国自古以来便鼓励创新、歌颂奉献。因此,从内涵上来看,奋斗精神在实践中彰显出的丰富内涵与家国情怀的底蕴相契合,而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解读家国情怀的内涵,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其次,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青年群体的使命担当,使其握紧时代的接力棒。奋斗精神的内涵来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并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发展、丰富,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了解中国的伟大奋斗历史,进而形成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意识,最终增强青年群体的使命担当精神。

  (三)强化奋斗意识,锻造过硬本领

  进入新的时代,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富足。当代高校大学生基本上从小没有经历过什么艰难困苦,生活一帆风顺,甚至很多人未来都不需要承担什么生活压力,以致奋斗意识薄弱,只想找一份平稳的工作。而通过奋斗精神的引导和激励,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勇气、毅力等奋斗意识,让他们明确目标、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追求梦想。同时,奋斗需要有过硬的本领作为支撑,因此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过硬的本领,让学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具备更强的能力和竞争力。另外,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价值观升级。奋斗是一种价值选择,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引领正确的奋斗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动个人价值观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概言之,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奋斗的过程中锻炼过硬的本领,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四)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6]可见,当代青年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要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从而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理想信念。奋斗是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期望和追求,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奋斗精神的引导,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并将其内化为行动力和动力[7]。其次,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通过奋斗可以让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加社会经验、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奋斗实践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最后,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奋斗过程中,除了实现个人价值,还需要把握社会使命和责任,这样才能真正成就伟大事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奋斗精神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动他们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

  三、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将奋斗精神与“五史”教育相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校是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主要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深化和弘扬奋斗精神,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同和实践。将奋斗精神与“五史”教育相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采用案例分享的手段,即将奋斗作为“五史”教育的核心要素,将先贤追求真理、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和不懈探索视为成功的典范,通过讲述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就来引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搜集整理出与奋斗精神这一关键词相关的素材,然后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第二,采用理论探讨的手段。基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分析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思想碰撞,从而对“五史”教育中奋斗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形成深刻的认知。期间,教师还可以辅以影像资料,传达好奋斗精神背后的价值理念。第三,采用实地考察的手段。即教师结合思想政治实践课的需要,以奋斗精神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体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文化场所,让学生深入了解先贤的奋斗历程和成就,感知其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概言之,将奋斗精神与“五史”教育相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奋斗精神,让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行动中增强个人素养和责任意识。

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论文

  (二)把奋斗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将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利用好这些必修课,将奋斗精神与其中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等内容相结合,并且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具体而言,一方面,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专业课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的奋斗精神,理解奋斗精神在专业领域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实践项目、实验室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的奋斗精神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另一方面,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力量,其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辅助者,应该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协作,通过发放读本资料、讲述各专业领域内具有奋斗精神的伟人事迹等形式,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追求梦想,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三)深刻把握奋斗精神内涵,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奋斗精神具有时效性,在每个历史阶段其内涵都有所不同,而通过每个学生的深刻解读,奋斗精神将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总的来说,奋斗精神包含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四部分内容。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深刻把握奋斗精神的内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高校可以举办合唱比赛、朗诵比赛等主题活动,同时积极利用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将奋斗精神教育贯穿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另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纪念活动,使其亲身领会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奋斗意识,感悟奋斗精神在人生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高校要关注学生创新创业,并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学生创新创业,形成良好的艰苦奋斗氛围,感染更多的学生积极创新、刻苦奋斗。再者,高校也要注重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使其在艰苦创业中发扬奋斗精神,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练就过硬的本领。

  (四)把弘扬奋斗精神与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可以发现,百年来,奋斗精神为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仍需弘扬奋斗精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的基本单元,是高校党建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础,关系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的落实,关系到高等教育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想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要把弘扬奋斗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相结合,注重将奋斗精神融入主题教育、“三会一课”,调动党员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即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广大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应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管理好日常事务,做好学生工作,以奋斗精神激励自己,拼搏向上,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科研,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工作效率。

  四、结语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9]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10]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提示我们,坚持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武器。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要牢牢把握育人体系的正确方向,认真领会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将奋斗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弼.周易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2-12-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731294518899648&wfr=spider&for=pc.

  [3]高卓.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2.

  [4]金国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5):49-52,61.

  [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董兴颖.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人民日报,2016-12-09(1).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01)[2022-12-20].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5/con-tent_5625254.htm.

  [10]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2021-04-19)[2022-12-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47-3380461511475&wfr=spider&for=pc.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3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