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书籍制造产业所引起的污染和浪费逐渐被重视。本文通过调查总结高校书籍利用的现状和特征,依托“互联网+”思路,构建自主购书模式下的区域性绿色高校ibooking交易平台,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平台的构建不仅解决了书籍资源化利用的问题,还搭建了考研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了完善的高校书籍循环利用一体化模式,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构建、践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书籍循环利用;互联网+;SWOT分析;绿色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肖肖,等.基于自主购书模式下的书籍循环利用体系的构建——以高校ibooking交易平台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7):172-174.
习近平主席对新时代发展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施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取消了学校统一购买教材的模式,倡导学生自主购书。《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全球不少国家都有教材循环使用的传统,已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同一本课本,美国学生使用5年,日本学生使用年限高达10年[1]。在澳大利亚,新入学的学生会收到学校提供的参考课本目录和借书卡,学习用书都必须从学校图书馆借阅,期末归还,然后下一届学生接着使用[2]。而在人均资源缺乏的我国,教辅类书籍的使用寿命仅一学期。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下,教育行业也应该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其中建立教材循环利用体系是重点。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依赖于教材,主科教材的使用频率高,且笔记多、损坏严重,难以实现书籍循环。而大学授课方式侧重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一课程的教材虽版本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学生不局限于教材的一致[3]。高校教材作为参考书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且开放了自主购书模式,是初步实现教材循环的最佳突破口。本文通过搭建高校ibooking交易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将旧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建立有效的书籍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推动教育行业践行绿色发展。
一 书籍循环利用现状
(一)高校旧书处置现状调查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某高校的500名在校学生调查随机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36份。调查结果显示:约8%的学生将旧书直接丢弃;约39%的学生将旧书当废品处理;约18%的学生将旧书送给下一届;仅有19%的学生选择将旧书通过社交软件卖给其他学生。可见,约有53%学生群体的书籍几乎再无利用的价值,可归结为资源浪费,高校书籍资源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教材循环发展的制约因素
内容的稳定性是实行教材循环利用的前提,而高校课本版本更新慢,甚至四五届的学生都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某些公共课更有过之而无不及[4]。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受中国人传统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限制,对旧教材的卫生状况存有顾虑,并且缺乏资源利用的环保意识,所以教材循环的实施在中国发展缓慢。加之,我国缺乏关于教材循环体系的管理运行经验,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打开教材循环使用的突破口,并逐步推动教材循环模式的建立。
二 高校ibooking交易平台的构建
(一)平台构建思路
高校ibooking交易平台依托“互联网+”思路,由线上书籍共享交易平台和线下服务部组成,重点采用线上交易,线上ibooking交易平台为APP;线下服务部由授牌点体验区和自营服务区组成。
(二)线上ibooking交易APP
APP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发布买卖需求信息、浏览和收藏商品、商品搜索、商品分类管理及信息管理、订单管理、留言管理等模块[5]。线上ibooking交易APP主要有以下两种交易模式可供用户自由选择,具体流程思路如图1所示。
(1)用户自由交易模式
此交易模式为需要处理旧书的卖家直接将书籍的售卖信息发布在平台上,按照平台指示上传书籍封面、目录和内页的照片,并填写书籍版本和新旧程度等具体信息。售卖信息经过系统审核发布后,系统自动推送符合的求购信息。同样,买家将需求信息发布在平台上。买卖双方皆可通过数据库搜索,交易价格时间等由双方自定,实现需求相匹配。
(2)平台自营交易模式
此交易模式主要针对可构建区域性共享平台的大学城用户,卖家将旧书售卖给平台,服务部分类整理并消毒整修旧书后,更新平台数据库。买家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线上订购,线下提取。这一模式有利于整合区域性高校的旧书资源,增强旧书流通性。
(三)线下服务部
全国各地都有大学城,将旧书资源整合在同一个交易共享平台,有利于建立区域性高校书籍循环利用体系。因此,线下服务部设置在大学城内,分为平台授牌点体验区和自营服务区。授牌点体验区是由平台联络校园附近实体书店共建书籍循环经济网。自营服务区负责收购售卖和售后服务,将旧书按用途和专业分类:⑴教材或教辅类,⑵考研类,⑶考级考证类,并将所有书籍资料都进行清洁、修补、翻新和消毒,编号后录入数据库。
三 高校ibooking交易平台SWOT分析
基于SWOT分析法对高校书籍市场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因素、主要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建立如表1矩阵[6]。
(一)优势
第一,交易范围相对集中、地理位置近,相比亚马逊、淘宝等大型交易平台,减少了物流环节,具有交易成本低和交易时间灵活等特点。第二,部分淘宝二手书店和校园跳蚤群的市场混乱,自营平台可保障书籍质量。第三,针对高校专业书籍,特别是自编教材、以及考研复习资料等,平台可进行资源整合,可定制配套出售。同时,本平台打破了二手书买卖中存在的信息隔阂和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限制,多方受益,可“模块化”复制到各个学校或大学城。
(二)劣势
大部分高校学生购买意识低,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对书籍循环模式的建立起很大的制约作用。并且二手教材销售高峰期较短,呈季节性波动,主要集中在学生开学期间和毕业季。
(三)机遇
高校课本价格普遍偏高,对高校学生是较大的负担。随着教改政策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放自主购书模式,需求人群越来越大[7]。高校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旧书的产生量伴随人数的增加而增大,为平台提供了稳定的资源。加之,国家对环境资源的重视和国民环保理念的提升,确保了该平台的可行性。
(四)威胁
高校学生是主要用户人群,由于针对性强,平台使用范围有限,更适合在大学城或高校应用。外部竞争方面,若扩大交易对象,则相对于其他大型二手书平台竞争较弱。因此,本平台主要以区域内高校循环为主,避免与其他大型书籍交易平台正面冲突。
四 高校ibooking交易平台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教育行业绿色发展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的数据,仅文化教育类图书的零售量就高达51.63亿册。目前,我国每生产1吨文化用纸就要耗费20棵20-40年树龄的树,煤耗损量为1.2吨,用电600度,化工原料损耗达到300公斤,还需排放300吨的污水[8]。书籍制造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也造成了各方面的环境污染。若能实现书籍循环利用即可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教育行业取得进展。
(二)增强高校素质教育
循环教科书使用不止是节约纸张的经济意义,也有高年级向低年级传递的“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不仅是知识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素养的感染。在经济水平较低的非洲,甚至将教科书循环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它倡导了一种文明节俭的新风尚,能让学生培养诚信、责任、节约、环保等良好的观念和习惯,可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9]。建设“绿色校园”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实践办学中,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作贡献。
(三)减轻高校学生经济负担
对于大学这种非义务教育,高校教材价格高昂,大学四年仅教材支出就高达2000余元,二手书相对新书价格低了约50%-70%。同时,高校学生可将自己闲置的图书转卖,将对“暂无价值”的物品实现“再经济化”,以获得经济回报。由此可见,构建书籍循环利用模式能真正地帮助贫困家庭减少教育投资,为更多贫困学子创造受教育的机会。
五 小结与展望
大学生自主购书模式已经是一种趋势,书籍循环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落实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10]。
高校走在时代的前沿,书籍的循环使用是时代所向。本平台针对高校书籍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高校旧书共享交易平台,以推动书籍循环体系的形成。平台可“模块化”复制其他高校,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本文旨在推动高校书籍的流通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绿色高校书籍循环利用体系。先在高校建立起书籍循环利用的典范,再向中小学的公共课程逐步推行,以培育中国学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最终实现我国教育体系与书籍循环体系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严京海.高校教材循环利用之管见[J].当代经济,2013(23):118-119.
[2]黄谦.关于教材管理与图书馆有效协作的思考[J].华章,2011(20).
[3]刘颖,程继夏,施正盼.教材循环使用与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31-134.
[4]Anderson C.The Long Tail: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elling Less of More[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7,24(3):274–276.
[5]徐若之.建立区域高校二手书市场的构想[J].中国统计,2010(8):53-54.
[6]杨要杰.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
[7]陈世洪,王晓海,廖建华.SQL Server 2000管理、开发及应用实例详解[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8]何勇.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喜有忧[N].人民日报,科教周刊.2005-10-27
[9]汪丞.我国推行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3):53-56.
[10]熊鹏,李海杰.校园二手书交易平台的可行性研究及构建策略[J].科教文汇,2015(10):140-1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