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性的政治理论课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30 10:58: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艺术专业学生特色鲜明,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凸显人文精神,实施本然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多样发展,才能收到效果。

关键词:艺术学生;特性;政治理论课;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张德忠.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性的政治理论课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9,6(80):266-26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和帮助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率思想的重要责任。“如果没有绘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会失去一半。”艺术人才的作品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艺术创作过程又造就了个性鲜明的艺术人才。艺术学生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多进行个体创作,崇尚个性,教学有其独特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有其原则,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将两者结合好,才能做好艺术学生的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高级艺术人才。依靠教育来塑造身心完美的合格人才。艺术专业学生要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要成为心灵美、行为美和人格美的人,必须通过学校的正确教育来完成。这里面,政治理论课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任何社会性质的国家都有政治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设立,非常必要,但是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全面地、动态地、发展地看问题,使他们在今后的科学实践中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和原有的理论、观点、方法的框架,突破原有知识与观念的限制和束缚,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坚持“三个面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发展个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艺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的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从学生的特性和个性出发建立新的教育观念。让每个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个性,在认识自我个性的同时,认识他人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教师必须把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一同传授给学生。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熏陶,鼓励学生从精湛的艺术创作作品中丰富自己的感受,学会思考和分析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不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掌握探求事物本质规律的目标和方法,进而接纳科学的理论。

\

 
二 凸显人文精神,实施本然教育

人文教育的目的,一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三是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人文教育能引导人的思想进入一种高尚、超越的精神境界,有益于丰富想象力和产生灵感、顿悟。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经济功能受到了重视。但是对教育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对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重视不足,对提高人的素质重视不足。许多学生只是为了今后职业的需要而上大学,接受专业化的课程教育,如果不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培养人的道德、创造力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作用,就不能适应社会迅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人文精神教育为切入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历史的观念、发展的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广阔的胸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把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融进课堂,会使课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不是把人文精神生硬地加进去,而是与理论教学融合在一起,浸润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中。它使政治理论课更加生动,更富有生机和人性。人文素质教育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外,还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对公众和社会有责任感。要凸显人文精神。第一,要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动力。课程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而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具体知识。通过激发学生求知动力让学生懂得:从事艺术创作,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否则,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就不会为人民所喜爱。第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利用已有设计成果的严肃态度。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不弄虚作假,不剽窃抄袭。政治理论课教学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的正面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将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运用成功者的事例和设计典型进行教育。向学生揭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就会学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互动教学环境

在艺术专业的学生中,师生人际关系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其质量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以后的个性发展影响比一般院校要大得多。第一,艺术专业的教学十分强调过程教学,教学的示范性很强。教师的作品往往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总是模仿教师的思路和创意来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师生交往密切。师生除了在课堂上交流,课下的接触也很多,有的甚至超过了课堂交流。第三,经常性的一对一教学。一般文化课都上大课,一个学期下来有的教师甚至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而艺术专业课教学都是小班制,教师随堂辅导学生创作。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涵养、社会阅历以及对学生的各种情感投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成长与个性发展。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在尽可能缩小班级规模的同时,借鉴专业课教学模式,经常性地进行课堂互动式教学。而不应只是把已有的结论教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寻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起因,探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观念。重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教师的理论讲授不是有言必录,而是有选择的。只有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教育才能取得成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为有组织、有计划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越高,教育效果就越好,教育质量就越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单向接收信息。信息是否被接受和理解,没有反馈。教师得不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不能根据学生理解的程度来调节和改进教学。学生也只接受单向的信息,信息源少,无法对信息加以比较,思路就不开阔。师生互动讨论,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信息来自多方面,学生为了接受正确信息,就要加以分析和比较,发展了思维能力,对知识会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有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在发展求同思维的同时注意发展求异思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没有求同思维就不会有继承,没有求异思维就不会有创新。

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适应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一有利条件。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要善于启发和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当教师把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传递给学生时,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起做人的榜样。在课程讲授中还要多联系艺术专业实际,结合学生关心的问题,发挥“示范性”特点,言传还要身教。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区别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艺术家的个性、什么是低级趣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发挥教师掌握科学理论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调整他们的人生设计。

四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多样发展

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和熟练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不断变革的特点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大学生培养除了强调知识和能力,还要注意训练态度,能够与人合作共处、懂得科学意义,具有社会责任感。这是对人才的共性要求。现代教育还要求注意人才培养的个性和多样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共性发展的前提,只有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有共性的发展;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是对作为社会的人的一般要求;共性中包含个性,个性应符合共性对其提出的基本要求。从教育的价值观方面讲,就是要克服过去社会本位价值观的缺点,建立社会需要与个性发展辩证统一的价值观,在服从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个性的发展。班级授课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容易用一个标准要求全班,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存在着差异,用一个模式要求人才,就会压抑人的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也就不能培养出不同风格的高质量人才。艺术专业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强调个性,只有强调个性,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风格和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所以,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培养问题。不仅看到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还要看到社会在未来发展阶段对人才的要求,看到人的潜在能力和他将来的发展。在劳动方式上,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创作过程基本上是个体劳动,而不是像其他产品创造往往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协作劳动。这些有别于一般院校的特点,给教育者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育。有个性才有创新。个性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基础,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不同于一般的创新。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都应注意个性和个体潜能的挖掘和培养,要看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天赋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他的创造性。应该为不同个性的学生创造多样发展的条件,改变用一个模式来培养人才的传统做法,按照学生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和爱好施以不同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出色的人才。潘光旦先生说,教育的理想是在发展整个的人格。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念意识,既要为学生求职考虑,更要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人格至关重要。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不同个性的学生多样化发展,以期在将来的工作与社会实践中能够富有创新性并做出成就。

\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J].求是,2018(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号[EB/OL].(1998-4-1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4/200408/2982.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等文件的通知(教高〔1998〕2号)[EB/OL].(1998-04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199804/t19980410_162625.html.
[4]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73-375.
[6]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9.
[8]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1.
[10]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2]顾明远.教育:传统与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6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