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学情分析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整体优化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30 10:18: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最基本的载体是课程,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整体优化

本文引用格式:朱宏伟.基于学情分析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整体优化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0):295-296.

课程是在一定社会背景条件下形成的教材、教师、学生及教学活动的总称。归根结底,课程是为社会培养符合质量要求的人才。《会计学原理》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地位十分重要。《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整体优化,需要处理好“教、学、做”关系、“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资源”的关系。课程目标是为培养学生设定的,学情分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逻辑基础,学生学情分析必须放到课程改革的首要位置。只有充分地进行学情分析,才能掌握学生的价值取向、认知基础,建立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的课程改革是科学的可行的有价值的。

一 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立德树人”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要全面贯彻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整体优化的教学活动中


课程改革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总方针,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课程改革一定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服务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课堂教学革命、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是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保证措施,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关注内容。“魏昌廷在《大学课程理论流派演变研究》中,总结了课程理论演变的外部因素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课程理论演变的内部因素为哲学思潮、课程理念、知识观、人性观。[1]”。因课制宜的课堂革命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而是要深层次分析影响课程的因素、影响学生的因素,这些因素也一定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整体优化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影响课程改革,也影响青年学生。

(二)学情分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判断,在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学习过程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丹尼斯•劳顿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传递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了确保学校课程给学生传递了最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对文化进行适当的选择。这一观点说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课程不只是传递知识,也是在传递文化、传递价值观。学情分析是课程改革的价值判断分析,涉及如何把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课堂革命,有利于解决好“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及“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等问题。

学情分析是对青年学生的全面认识,涉及价值观、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课程的出发点的是以学生个性成长为中心的,学校必须从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出发尊重人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2]”。学情分析遵循了课程理论的人性观,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二课程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整体优化的前提和必要环节。2018年7月,在我院2017届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了《会计学原理》课程学情调查,所在班级学生48人。主要从知识维度、技能维度、素质维度、发展转化维度四个方面分析认知基础、已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等。

(一)知识、技能维度

学生在中职阶段对《基础会计》的掌握情况。已熟练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及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规则,占比100.0%;会计报表,占比18.8%;试算平衡表,占比6.3%。不熟悉:财产盘盈及盘亏、试算平衡表、会计原则的运用,占比6.3%;产品成本的结转、税费的核算,占比27.1%;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编制,占比10.4%;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实操,占比20.8%。不理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运用、固定资产折旧、部分会计分录的编制,占比4.2%;税费的核算、资产减值准备、成本核算收益、利润部分,占比10.4%;财产清查,占比37.5%。中职阶段教学形式:以讲授理论为主,占比93.8%;手工实训演练,占比60.4%;福斯特手工软件应用,占比33.3%。

\

 
(二)素质维度、发展转化维度

学习态度方面,喜欢《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占比93.8%。情感方面,4.2%的学生有厌学倾向,22.9%的同学存在急躁情绪,12.5%的同学习惯被动接受。学习习惯方面,能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占比33.3%、不制定的占比12.5%、偶尔制定的占比22.9%,主动学习的占比68.8%、顺其自然跟着老师安排走的占比20.8%、临近考试突击的占比6.3%,了解网络教学的占比10.4%、比较了解的占比52.1%、不了解的占比37.5%。学习障碍解决方面,自主解决的占比37.5%、求助于老师的占比43.8%、求助于同学的占比41.7%。师生交流,面对面形式占比70.8%、QQ或微信形式占比37.5%。

本课程的影响方面,未来就业占比25.0%,为取得会计证做基础占比10.4%,为今后所学专业课打基础占比16.7%,未填写的占比47.9%。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态度,积极报考的占比89.6%、选择性报考的占比10.4%。学生最希望参加的本课程实践创新活动,学科专业竞赛占比41.7%、专题社会调查占比43.8%、学术报告专题占比14.6%。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建议,主要有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占比25.0%、增加去企业参观实习机会占比75.0%、福斯特软件应用占比41.7%;授课内容方面,围绕课本知识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讲解占比31.3%、实践与理论结合占比68.8%;授课方法方面,学生希望任务驱动法、案例讲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占比95.8%。

从学情调查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素质维度、发展转化维度是《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要优先解决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其次要解决好会计综合能力、基础知识弱的问题。

三《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整体优化的对策

(一)以课程思政引领《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


会计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价值考量。课程改革中,必须把“企业—政府—市场—生态”四位一体的和谐、绿色、共赢发展理念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企业的使命与责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调整实践与理论比例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将此课程开设与第三学期,《会计学原理》学时分配为讲授48学时,《会计学原理实训》学时分配为实验32学时,实践与理论学时比例为1:1.5。根据学情分析,选用教材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会计学原理》讲授学时32学时,《会计学原理实训》实验实践48学时,实践与理论学时比例为1.5:1,增加不少于1周的企业实践。

(三)运用混合教学,教学活动向课前、课后延伸

混合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学结构实现知识传授在教室内与知识内化在教室外的结合,教学形态实现以讲为主向讲、演、对话、视频的结合,教学资源实现以纸质图书、PPT为主向微课等形式转变,满足学生线上、线下学习需要。

(四)凝练设置课程竞赛、社会实践

“学习、思考、练习、实践、竞赛”是学生知识内化的基本手段。由于《会计学原理》课程的逻辑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职业角色换位困难。特别是竞赛、实践,更有利于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设置课程竞赛、社会实践是十分必要的。设置课内竞赛,如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等;设置课程综合竞赛,如综合账务处理、财务软件竞赛;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理解比较困难的知识点设置讨论、案例研讨等教学活动。每年给学生推荐一批易于调查、样本选择难度不大、代表性强的社会调查项目,让学生实地感受不同类项经营者的账务进而分析财务状况,有利于拓展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

 
参考文献

[1][2]魏昌廷.大学课程理论流派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6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