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几年,机器人兴趣课程逐渐成为家长们的“新宠”。但我国目前的机器人教育仍未成熟,在教学体系、师资力量、社会支持等方面仍需要不断攻坚克难。在此,笔者针对当下机器人教育进行思考和分析,简要谈谈机器人教育的现状,针对此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课程;现状;STEAM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何瑶波,等.机器人教育现状和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77):292-294.
一 机器人教育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转型,素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时代必需和家长教育行为的指导方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家长意识的开放,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兴趣教育课程”逐渐普及,成为社会的刚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业者投身机器人教育市场中来。
(一)机器人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6年3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发中心2016年工作重点明确提出,要为STEAM教育提供装备保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机器人教育则是STEAM教育理论下较为成熟的子领域。
机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围绕STEAM教育展开的,它是一种基于混合学科背景的素质教育理念,旨在鼓励和培养孩子能够在各个领域均衡发展。当下的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因此,机器人教育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2017年中国教育机器人行业的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了25%。2017年,国内教育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31%,达到了13.6亿元。
目前来看,机器人教育市场的前景是可观的。机器时代已经到来,可我们在技术、专业人才以及课程方面的供给和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机器人教育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二)国内机器人教育现状
2003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将“人工智能初步”与“简易机器人制作”分别列入“信息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选修内容。近年来,机器人在中国教育界也逐渐得到认同。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最“热门”的专业均与信息技术相关,其中,60所高校新增了“机器人工程”专业。
近几年,我国家庭在教育支出上的费用不断上升,其中在机器人教育培训方面的支出同样也在稳步提升,但机器人教育行业背后的专业性,却引人深思,当趋势已来,眼前的我们是否能抓住机会?下面笔者针对当前机器人教育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1)师资力量薄弱
机器人教育行业具有其特殊性,从事机器人教育的教师不单单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对机器人这一课程媒介有系统性的认知。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特性,通过合适的课程体系以及合理的课程设置,在课程研发上不断探寻、更新,持续锻炼学生的思维,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可纵观目前的机器人教育市场,很少有机器人教师既属于教育领域又涉足机器人专业,溯其原因,一是行业待遇就工科专业相较处在劣势,二是多领域人才培养方案未建立,因此机器人教师的专业性便成了机器人教育行业的痛点之一。
(2)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业界对这一新兴产业的关注,使得机器人教育相关字眼不断被推上风口,成为很多创业者眼中的风向标。由于机器人教学近几年刚刚兴起,因此我们在机器人教学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教学教材也没有统一编订。我们一味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却没有立足于我国学生的发展特点,这是机器人教育最需解决的燃眉之急。
(3)机器人教育普及化
尽管机器人教育已进入了中国市场,但目前机器人教育仍是校外兴趣班课程占主流。[1]且中国本土研发的教育机器人少,国外引进的机器人、教具价格贵,因此课程费用也在不断上涨,导致一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课程时,避开了机器人教育。同时,机器人课程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形成了连带问题,使得机器人入校园的可能性也在降低,即便学校拥有专业的教学设备,但由于师资质量参差不齐,设备效益没有最大化,[2]机器人教育进校园的可能性也就此停滞不前,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化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4)竞赛商业化严重
曾有学者认为:“对于家长来说,机器人教育的最大价值,还在于竞赛,忽视了机器人教育的核心价值,对孩子除奖状之外的收获关注较少。并且有些学校把机器人竞赛的成绩作为宣传的资本,给老师各种成绩指标,忽略了机器人教育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他方面的优势。”[3]许多高校开始将机器人国际赛事的相关奖项列入入学加分条件,家长望子成龙,也变得越发功利。此外,机器人教育行业以噱头吸引更多的生源,牟利的同时也正将机器人教育一步步推入深渊。孩子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学校老师、家长推着向前,无法真正感受机器人的乐趣所在,无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是言听计从,一味地追求比赛成绩,如此看来,机器人教育的初心何去何从?
(5)学员比例不均衡,男生比例远大于女生
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机器人课程的学员中,男生占比较大,为63%,女生占比为37%,由此看来,融合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的机器人教育对女生学员的吸引力相对较低。[4]那么在机器人教育大火的社会环境之下,如何激发女生对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兴趣,促进学员比例的均衡发展,让女生也能通过机器人教育获得思维上的解放,学会创新思考,此项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二 机器人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上述机器人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将建于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加入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人才定向培养,提高行业待遇
机器人教育行业的师资力量薄弱,是机器人教育市场上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如今高校学生将成为未来推断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群。面对未来的人工智能化,我们应尽早做准备,从宏观来看,机器人教学其实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融合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以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5]因此,高校的物理、数学等专业的教师完全可以成为机器人教学的中坚力量,高校启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为机器人教师团队带去更多精英分子。
此外,还应提高机器人教育行业的薪酬待遇,让学生看到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从而吸引人才,为机器人教育行业注入新活力。
(二)自主研发符合中国教育市场的机器人
机器人教育机构在人工智能热的时代背景之下,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出,并且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宣传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招生范围,机器人教育这块香饽饽是否真的能让机器人教育圈的投资者获利?
其实不然,当下中国机器人教育行业缺乏自主创新,市面上的教育产品基本上都源于国外。因而,机器人教育行业应进行深度调研,了解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结合目前已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过程单一化,教学产品固型化,操作方式定性化等等,研发适合我国机器人教学模式的机器人。综合考虑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从而产生动力、自主探索。
(三)规范课程流程,注重过程性评价
由于缺乏小学和初中学段的技术课程国家标准,机器人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评价、课时都缺乏依据,[6]针对此种情况,每个地区都可以成立机器人教学团队,由各地区教育部门来牵头,定期组织地区内的学校机器人课程教师以及校外机器人机构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从而不断规范机器人课程,使得学生拥有更优质的课程体验。此外,在机器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分阶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完善课程内容、教师教育方式,循环渐进地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四)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本位,减少商业化气息
机器人相关国际赛事的奖项可以作为高校的敲门砖,这对中小学以及家长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培养动力,但是却渐渐忽视了学生真正的需求。一味地以比赛作为机器人课程的最终目标,使得学生失去自主权,这样发展出来的学生质量也是有待考究的。机器人教育最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思考、动手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纯粹将比赛结果作为教育目的。因此,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学生的兴趣为本位,倾听学生自己的想法,教师起到的更多的是引领的作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的机器人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想真正培养出创新的一代,需避免把机器人教育功利化、商业化,通过机器人教育市场目前已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为学生带去更加专业的指导与帮助。高校应设立相关专业,为机器人教育市场添砖加瓦,增强师资力量;其次,在当下人工智能热的大背景之下,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应该深入市场调研,自主研发符合现今学生操作需求的机器人;最后经过不断地探索实验,从而逐步规范机器人教育课程,将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蓉.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思考与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7,(9):46.
[2]刘亭亚.面向中学生的机器人课程视频资源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侯娟.学校机器人教育现状与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2):85.
[4]王叶,郭培才,陈炎辉,等.我国儿童课外机器人教育特点及发展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220-222.
[5]刘一锦.如何在中小学进行机器人教育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16):354-355.
[6]钟柏昌,张禄.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1-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