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23 09:53: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面临着学业、科研、临床、就业等各方面压力,心理问题不容乐观,表现为焦虑、抑郁、缺乏自信、自我封闭等,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强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问题调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制、加大就业指导等几点建议,以期为加强研究生心理素质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

本文引用格式:田燕歌,等.关于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79):220-221,245.

随着研究生扩招、社会对学历的重视及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研究生群体不断增大[1],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文化水平,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就业压力日趋增大、毕业要求不断提高等,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及心理问题。研究生自我要求较高,与之相应的对未来的期望也会增大,他们期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再一次提升自我价值,但是随着研究生生活的推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学术研究的孤独、婚恋情感的压力接踵而来,这让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前途乐观的期待,甚至产生迷茫和担忧[2-5]。医学院校硕博士研究生还同时面临着学习、科研、就业、临床实践、医患矛盾等压力[6]。

相比于非医学院,医学类研究生需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兼顾临床实践,普遍面临学业繁重、时间紧张、精力不济等问题。有研究显示,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素质整体上仅处于中等水平[7],相当部分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知如何排解,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自杀、凶杀等极端事件,这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而与西医类研究生相比,中医药院校研究生除了科研与临床外,还需要花较多的时间进行经典的背诵、记忆和理解,面临着学业、就业压力、经济等各方面压力,如何能够在发展自我知识境界的同时,把握心理健康方向,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部分研究生新生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王处渊等[8]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201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其中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稍高于硕士研究生。陈颖等[9]通过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软件对224名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38.39%心理状态异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容易自卑,过分敏感,缺乏自信等。王宗华等[10]利用MMPI对300名中医临床研究生进行分析,发现心理异常者为38%,其中10.33%有精神衰弱,8%社会内向,16.33%轻躁狂症,8.33%偏执,13%抑郁。姚洁琼等[11]利用SDS量表对某中医药大学110名研究生调查结果发现,约21.3%有不同程度抑郁倾向,其中重度占5.56%。可见,中医院校研究生的心理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医学生心理相关研究与健康教育,及早提出问题并实施合理的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

 
二影响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学业的压力


医学类研究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专业功底外,还要强化有灵活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能力。同时,作为研究生,还要求有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把握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探索。近几年,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及整体培养水平,大多中医院校不断提高毕业要求,毕业论文需要提前送评审专家外审,全部专家通过方可参加答辩,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促进了人才培养,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加上中医方面的研究出成果较慢,很多同学研究生最后阶段都是在焦虑、抑郁、失眠中度过的。

(二)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中医医疗机构规模有限,医院吸收研究生的能力与研究生毕业生不成正比,人才实际需求量较少,实际吸收能力亦不足。对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来说,西医院的中医科相对薄弱,而中医院西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许多医院更偏向录用西医院校毕业生,从而使中医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求职时更难。另外,研究生毕业后对于职业的期望值高,不愿意下基层到需要他们的地方,造成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场面[12]。部分研究生对自身定位较高,未能平衡期望与现实落差,造成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疏导,长时间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三)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中医院校研究生交际圈相对单一,加之本科阶段基本上延续了高中学习模式和强度,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过多的人际交往,研究生阶段需要与同学、同门,尤其是导师相处,同时可能还需要与恋人及其朋友家人相处,使得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迷茫、慌乱,与同门发生矛盾、与恋人发生争执、与导师产生误会,均能使其心力交瘁,甚至难以承受。

(四)缺乏有效的调解机制

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开展心理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在本科生教育上,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易及时发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个体在年龄分层、专业区分、社会阅历、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这就给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13]。高校是研究生的教育者、管理者。虽然近几年中医院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也给予了关注[14-16],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的下达缺乏有效的督导和监督,心理健康教育执行时随意性较大;对于学生信息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反馈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支出有待提高;心理相关的课程和讲座较少,且学生仅凭兴趣听;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无法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中医院校研究生还需要承担经济方面的压力,科研和临床的矛盾,毕业硕士研究生面临着就业还是考博的矛盾,博士研究生面临着教学、科研和临床的矛盾。中医院校研究生应对压力、焦虑的措施有限,有研究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相当部分同学并不是在积极解决问题,而是选择自责和逃避[17]。总之,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需给予重视,相关的调查和提升策略需进一步加强。

三中医院校针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问题调研


目前文献报道的几个有限的调查报告都是针对单个院校少数样本的调查,不能反映中医院校研究生整体问题,建议各个中医院校心理机构联合起来,走访、调研、收集和梳理与研究生心理相关的学习生活状况、存在问题和培养思路,围绕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合作与沟通、抗压与激励等方面设计制定《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分为3个方面内容:研究生问卷、带教导师问卷、辅导员问卷,从多角度了解中医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影响因素、与专业是否相关等方面问题,以期有针对性进行疏导。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制

高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开展心理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将人生观、价值观与专业职业相结合,深入联系生活,明确个人及努力的价值,进而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处理好学业与物质需要的关系、个人情绪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其次,学校应定期进行心理方向的交流,使压抑情绪能够及时疏导,使大家能够相互理解以达到共情。最后,学校应该聘请高级心理咨询师,能够定期为研究生进行心理指导与培训,增强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对错误的观念能够及时破除,强化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合理的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改善自我帮助他人。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障碍的研究生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引,引导其恢复对温暖的感知和对集体的投入。

\

 
(三)加大就业指导

深层次的教育不仅是指学术研究也包含人格与精神的深造。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高校与导师也应加强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引导,协助研究生自身准确定位。通过对研究生进行职业形势分析,个人优势定位,使其能够对就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职业发展建立合理的规划,避免出现眼高手低、期望过高等问题,使大家明白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途径。

四结语

随着医学的现代化发展,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深造需求逐渐扩大,在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学业压力与就业压业己成为中医药研究生不可回避的现状。中医药研究生己形成一个群体,心理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日渐突出。中医药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心理引导,促进中医药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熊丙奇.考研热折射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学历社会”问题[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2:23-25.
[2]阮筠,夏梦醒.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科技视界,2012,9:81-90.
[3]周晓波,刘灿瑶,代鹏.研究生不良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3,15(1):88-91.
[4]朱华,司文超.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4):44-45.
[5]何超男,方鸿志.硕士研究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及其提升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67-69.
[6]叶海勇,何洪义,陈翔.中医理论指导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和工作倦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0):5-7.
[7]苏红,陈俊国.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与评估[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4):394-400.
[8]王处渊,杜新亮,狄波,等.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志,2016,23(6):5-8.
[9]陈颖,何厚夫,王宗华.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J].中医教育,2011,30(03):54-56+60.
[10]王宗华,刘子旺,何厚夫.300名在校中医临床研究生明尼苏达人格测验研究[J].中医教育,2008(03):7-9.
[11]姚洁琼,邓东沅,王瑞婷,白松棉,康鹏飞,郎爽.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医教育,2017,36(05):56-59.
[12]朱崇梅,黄平.中医院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14-115.
[13]刘惠媛,王阿晶.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2,33(6):119-122.
[14]李炜弘,李世通,张晓明,等.从学术观形成的心理分析探讨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40-2041.
[15]张晨露.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4):143-145.
[16]陈颖,何厚夫,王宗华.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J].中医教育,2011,30(03):54-56+60.
[17]沈宇弘,李芳杰,李英.中医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2):9-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