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幼师《舞蹈》课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9 10:42: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功能壁垒,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本文通过研究“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以及高职幼师舞蹈课程“思政化”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高职幼师舞蹈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化;幼师;舞蹈

本文引用格式:徐瑜萍.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幼师《舞蹈》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1):61-62+113.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实乃教育最为重要的社会功能。2014年,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收效显著。自此,全国高校都加快推进了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阵营,必然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1]。

一 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内涵

何为“课程思政”?它与一般的思政课程区别在那儿?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一种“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对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师资团队,形成密集型与全方位并存,构建渗透型与一体化互进的全新教育模式”。可以说,“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思政”旨在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功能壁垒,着力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因此,只有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德育功能,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政功能,才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标[2]。

二 高职幼师舞蹈课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育人才的重任。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德”“能”并重。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而且还需要有崇高的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当然也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只有把舞蹈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既得到艺术美的熏陶,又能够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道德情操的教化,最终才能实现培养“德能兼备”的幼儿园教育人才的目标[3]。

\

 
(二)是整合各类思想元素和德育资源的有效手段

舞蹈,具有育人的功能,这一点毋庸置疑。所谓“文以载道,艺以修身”,早在西周,就建立起一套系统且完整的“制礼作乐”制度,将礼仪教化融入到舞蹈教育之中,以达到“以舞化人”“以美移情”的目的。可以说,这样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存在着教育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及艺术美感等问题,而舞蹈,本身就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受教育对象的亲身参与、亲身感受及亲身体验,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正好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艺术化,增加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促使思政教育资源的优势回归。

(三)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现实要求

“课程思政”已然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坚持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深入挖掘高职幼师舞蹈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幼师舞蹈课程的思政德育功能,调动任课教师的参与性,积极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思政”育人格局[4]。

三 高职学前舞蹈课程进行“思政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幼儿教育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暴露出了传统幼教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本,那就是“德”的缺失。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人才培养的途径、方法、侧重点等等,就需要我们重新去思考,积极去探索。这点已经形成了共识。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都已着力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乃至效果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思政化”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交流平台少等等。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思政化”改革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还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对学科课程“思政化”缺乏重视

弹、唱、跳、画是学前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传统的幼师培养,非常重视这些技能的训练,可以说,这些技能课程的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以及“专业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深深影响了大部分学前专业教师,尤其是艺术技能课程的教师。因此,在具体的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舞蹈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关于思政和德育部分的内容,往往只是写在计划或教案里,实际并没有落实,形式流于表面。

(二)对学科课程“思政化”研究不深,认识不到位

不少技能课程的教师对“思政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思政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理论教育,甚至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乃属于不同领域,二者之间并无关系。其实,思政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它还包含了哲学思维及价值观引导。认识上的窄化与片面,导致了有些教师对思政元素融入幼师舞蹈课程的深度把握不准,有的泛泛而谈,有的如同蜻蜓点水,达不到效果;也有的没有仔细思考思政元素嵌入的节点,在教学中只是进行空洞地说教,与实际教学内容相脱离。以上种种,最终都没有实现让学生“悟道”,无法完成“以舞化人”的目标[5]。

(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化”教学能力不强

其实,舞蹈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教学不应只是技巧的灌输,更重要的,应是对“灵魂与生命的灌溉”。由于前两方面原因,直接导致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化”教学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专业教师在学科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顾此失彼,思政德育目标被“边缘化”;②对思政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课程内容不完整,没有形成体系;③对思政教育手段积累不充分,教学方法不多,过程枯燥乏味;④课程考核基本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未把思想政治素质纳入考核范围,评价不科学。

四 高职学前舞蹈课程进行“思政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高职幼师舞蹈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就是要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最终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从“教学”到“教育”转变。这种价值引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重要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论武装自己,拥护党的决策和纲领,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矛盾、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三是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观等。专业教师应积极探索舞蹈课程思政化的途径与方法,使思政元素深入系统地融入到舞蹈课程教学中。

(一)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素质和能力

专业教师是学科课程“思政化”改革的具体执行者,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思政改革的进度和成效。因此,专业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学科课程渗透思政导向的积极意义,重视学科课程“思政化”改革。在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的同时,加强与思政理论教师的通力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强化开展学科课程思政化改革的研究,以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构建系统的学科“思政化”课程体系

专业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系统地推进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①要重新明确高职幼师舞蹈课程的德育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能力目标中;②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舞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积极发挥舞蹈艺术教育资源的德育作用;③要创新学科课程“思政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把课堂延伸到校外基地,将一些课程内容到幼儿园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且感同身受,进而“悟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把课上与课下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工具,建立“学习共同体”,针对幼师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方式,引导学生课下学习,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树立专业意识、形成正确职业观过程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④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课程的考核中,教师不应只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应当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个人品质、道德素养等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考评,对学生作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

\

 
综上,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理念,融合思政教育元素,是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一种创新。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里,为学生构筑健康向上的艺术环境,陶冶她们的情操,让高职幼师舞蹈教学在思政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棣.中高职贯通的金融专业课程衔接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05):63-66.
[2]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1-25.
[3]梁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校艺术教育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27):250-252.
[4]焦连志,黄一玲.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1-6.
[5]曹永平.高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4):30-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