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体现 “体育与健康并重” 的理念;多样化逐步形成, 立体化初见雏形; 教材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一体化问题仍未解决; 教材数字化程度偏低; 健康教育、德育的内容与技能教学结合不紧密。有以下应对措施:大学教材编写应与中小学教 材形成连续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数字教材,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打破 知识界限,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和体育技能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成就;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40 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呢? 本文对40 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总结成果、分析不足、提出应对措施。
一、改革开放40 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的成就
改革开放40 年, 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随之发生重大改革:学校体育教材从单一到多样化;从简单内容的 《体育》到全面内涵的 《体育与健康》; 从注重竞技和体能的内容安排,到注重植入终身体育思想和加大选择性的内容设置,体现出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和人性化,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一)“体育与健康并重” 的理念深入教材
1978年,由中小学通用教材体育编写组编写的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 (试用本) 中 (小) 学体育教材》, 确定 “一个目的、三项基本任务” 的总目标,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的训练,强化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学生的心理健康 及社会适应和 体 育 品 德方 面的 培 养 被忽略。[1]
1987年1 月颁发的 《小学 体育教学大纲》《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提出了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为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素质教育理念、终身体育观念深人人心。2000 年, 中学的体育课名称改为 “体育与健康”, 人民教育出版社代教育部起草“体育与健康” 课教学大纲, 同时编写相应的、供学生使用的 “体育与健康” 课的教材 (教科书)。[2]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 《体育与健康》教材将九年的学习划分为四个等级,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以此突出 “体育与健康” 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既注重体育又注重健康,将体育与健康的理念融入体育教材中。教材结合时代需要增加了全新内容,既注重运动技能和方法,强健学生身体,又注重行为习惯培养和心灵呵护,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针对当今青少年的抽烟、喝酒甚至毒品诱惑等问题,教材注重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规避陋习;针对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引导学生自我检测积极预防、学习使用科学方法化解消极情绪,做自我生命的守护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体育与健康5至6年级全一册》(2013年6 月出版) 为例, 教材一方面有球类、体操类运动以及武术、轮滑、游泳等, 通过身体运动促进学生健康的知识;另一方面有人体运动、卫生防病、饮食安全与健康、青春期生长发育和保健等通过保健方法学习促进学生健康的知识;同时还包含了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培养坚强意志品质、调控情绪、如何合作和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等内容。 “体育与健康” 并重的理念已经深深融入体育教材之中。
(二) 体育教材的多样化逐步形成, 体育教材立体化初见雏形
改革开放初期,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 (小) 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在全国统一使用;改革开放中期,多家出版社编写出版体育教师与学生用书, 虽然出版的教材大部分质量不高,问题突出, 但繁荣了当时的体育教材市场, 给各省市的各级学校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教材,为体育教材的规范化提供了素材。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试用, 到21世纪 《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试行,以及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的正式试行, 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配备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体育教材体系。
例如,由耿培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体育与健康》(2013 年6 月出版) 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其特色是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目标和内容等课程体系,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知识;教师用书教法详细,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用书,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内容丰富,通过教科书支架系统呈现相关知识,更易于学生学习和阅读。这套教材对各个地方中小学都适应,也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中小学体育教材。
又如,由季浏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 (2012 年8月出版),有机地把运动与健康的知识融入教材中。从7—9年级三本教材的内容看, 运动项目按大类分为田径、球类、体操类、游泳类、冰雪 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体育类等,但每个水平阶 段的具体内容又各不相同。尤其值得借鉴的是, 它们将运动损伤的知识融入不同的运动项目之 中,提醒学生在运动时注意运动损伤的事项,参 与运动的服装要求等。
在由王健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 (2013 年7 月出版) 的教材中,通过 “小知识”“小资料”“运动启示” 等将裁判法融入教材,对学生在运动中掌握裁判知识非常有利。
在赖天德主编、地质出版社出版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2013 年7 月出版) 的教材中,分为健身篇、技能篇、休闲篇、安全篇, 创新性地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这些体育教材各具特色, 完全脱离了过去教材的编写模式。此外,还编写 出版了各类 《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挂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挂图 (30幅)》《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健康教育挂图 (41幅)》等。
2015年 由足球教育专家、中小学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共同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开创了体育教材数字化的先河。
首先,这套教材涵盖了小学、中学、高中学段,首次引用二维码进教材, 首次采用3D 图像技术,配合使用真人画面,使足球技巧的展示达到了最佳效果。如在 “个人进攻战术” 的讲解过程中,教材设计了3D 足球场的画面, 描绘出场队员、各个裁判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每个队员的站位,在其旁边设计 “画外提示框”, 标注出每个队员应该注意的事项。在教材的每个技术介绍标题旁边,都有一个绿色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即获得相应的技术视频。比如只要扫一扫在“脚内侧踢地滚球” 标题旁边的二维码, 就可以获得这一技术的真人教学视频。
其次,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亲切感,教材在具体技术动作展示方面,还特别安排和学生年龄相仿的真实人物进行画面拍摄。通过一帧帧拍摄真人画面,展示技巧动作,使得教材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016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随后出版的 《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学生用书》也采用了这种技术。这两套教材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材的编写技术和方法。教材的出版不仅仅对足球和冰雪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体育教材的编写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
改革开放40 年来, 中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日益丰富,一方面使各学校有更多优秀的体育教材可供选择, 另一方面也不断完善着体育教材体系,将我国体育教材建设推向成熟。体育教材多样化逐步形成,教材立体化初见雏形。
(三) 体育教材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 关于体育教材的研究开始引起专家和学者的注意。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围绕体育教材的分类体系,体育教材的排列问题,体育教学大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以及某个教材内容的教法问题,如 《从 “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 谈起》[4]等展开讨论,引发了学术争鸣。
40年来,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研究日益深入。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课程· 教材· 教法》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等高级别刊物专门开辟了教材研究的专栏,以关键词 “体
育教材” 搜索中国知网,分析后得到改革开放以来各年发表的有关 “体育教材” 研究论文篇数的折线图 (图1)。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体育教材研究的期刊论文共2329篇,呈整体上升趋势,2011 年达到最高峰值, 各级各类论文近 140 篇。从作者分布看,发表研究成果最多的是毛振明、林向阳等。这些论文内容包括体育教材内容的分析、体育教 材的编写、体育教材的历史发展梳理、经典教材 的评述等方面。
通过对40年来发表的与体育教材有关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 从2000 年开始, 体育教材研究初步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数据统计看,40年里共撰写相关学位论文303 篇, 论文内容包括体育教材发展史、体育教材的文本分析、教材评价、教材适用性、单套教材的使用情况、单项运动的教材内容分析等方面。
体育教材的研究受到大学教授和专家们的广泛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教材,并且投入体育教材的研究中来。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直至目前,体育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如何教授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但是通过学术争鸣,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在很多认识上逐渐达成了共识。例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的有机统一;体育课程目标统领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中引进大量的新兴体育运动和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等。这体现了多年来理论界和一线教师在体育教材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遗憾的是,有关体育教材研究的高规格课题不多。笔者能够检索到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徐岩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2008年林向阳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结构与功能”,2011 年杜晓虹的 “我国体育教育 专 业 武 术 课 程 教 材 内 容 体 系 的 创 新 研究” 等。
二、改革开放40 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的问题
40年的摸索前行, 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成绩喜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一体化问题仍未解决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有关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一体化的呼声不断,许多专家学者及学生都反映高校教材技术实践内容与中小学教材内容重复现象严重,缺乏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目前大学体育教材技术实践内容, 无论在动作要领、练习要求、练习步骤、练习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小学体育教材有较多重复。个别大学教材中出现的练习内容在小学四年级教材中就已出现,且没有内容上的提升进阶,但对于这些内容,大学生仍 “学不会”“学不悦”[5]。
我们通过对教育部审核的几套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教材内容主要有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两种形式。一套完整的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体育教材, 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衔接还比较科学,但我们随机对比分析了几本大学体育教材,重复的内容就非常多,大学教材甚至重复了小学的内容。例如,大、中、小学教材中都有跑、跳、投的内容,小学有走的内容。小学教材中的 “自然走” 的动作方法:上体正直,自然挺胸,两眼平视前方,两臂与一侧腿的动作方向相同,前后自然摆动。[6]大学教材中关于走的内容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叫 “健身走”。健身走的正确姿势是: 两腿以人体横轴为主向前摆动,以屈髋为主提大腿,下落时消极的以脚跟先着地,膝关节微屈,后蹬不用力,伸踝关节,上体自然正直,抬头挺胸,两眼平视,不特意做身体的扭转动作[7]。跑跳的内容,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也是大同小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大、中、小学缺乏有效衔接的体育教材内容体系,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学未能实现 “该教什么就教什么” 的规范教学,而是出现了 “能教什么就教什么” “想教什 么 就 教 什 么” 的 “各 自 为 战” 的 混 乱局面。[8]90
大中小学教材内容不能一体化有机衔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大学体育教材的编写 相对比中小学随意且版次繁多,很多高校都是自 主编写体育教材,参与编写的人员基本上是本校 教师,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 对中小学体育教材不了解,编写教材时无意考虑 中小学教材的情况。其二,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内 容虽然联系比较紧密,小学、初中、高中的内容 根据项目的需要或是直线排列, 或是螺旋排列, 但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上课时大多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来上,使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体育基础参差不齐。许多大学生连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都不会,甚至是 “白板”, 很多项目都必须从最基础学起。如果大学体育课程以中小学教材为起点教学,那么高层次的学生就在有限的课时内无从发展,这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尴尬。
(二) 体育教材数字化程度仍然偏低
从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出版现状来看,当下的中小学体育教材正文主要以文字配合图片的方式呈现,也有部分中小学教材配备了视频光盘,但教材光盘是以独立于纸质图书之外的形态出现的,目的是辅助理解图书内容,弥补传统纸质图书体育信息传播量的不足。体育运动的 “表现性” 特点要求教学中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象丰富的手段来实现。它可以把体育信息和体育知识的传递最大化,有效还原运动形式。当前出版的许多中小学体育教材,虽然认识到了体育运动的这一特性,也力图通过相应的教学视频来弥补纸质教材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育教材信息传播的形象性需求, 但往往割裂了文本,影响了体育教材阅读的流畅性。文本阅读的流畅性体现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实现信息汲取的最大效果。假如我们一边阅读文本图书,一边用电脑或者电视观看光盘信息,看似阅读的流畅性提高了,其实大大增加了阅读的工作量。[9]34 当前纸质的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图片大多质量不高,体育教材数字化程度偏低,这将对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不利。虽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和《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教材, 在体育教材数字化上做出了积极示范,但这两套教材都只是专项教材。虽然这两套教材对运动技术的教学起到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技能教学之外的内容仍有待数字化的补充。体育教材数字化较低的原因与当前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有关。
(三) 健康教育内容、德育内容与体育技能教学的结合不紧密
将 “体育” 改为 “体育与健康”, 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更,更蕴含着体育与健康并重的教育理念,体现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与加强。为了实现这一思想,很多教材都增加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的内容。但是当前大部分中小学教材都将健康教育和体育技能的学习拆分开,甚至部分学校实行分类教师分类教学,即健康教育和体育技能的内容分别由不同的老师上课,这样很容易造成健康教育和体育互不相干,健康教育变成了室内理论课,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根本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 “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要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 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10]体育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 要课程之一,将德育内容融入体育与健康教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使用的大部分 《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内容,与运动技能教学融合得不好。大部分健康、德育内容都只是在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与构想或者教学建议中提出,并没有与运动教学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很容易变成一种 “说教”, 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三、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改革建议
(一)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数字体育教材, 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体育图书的立体化出版,将是体育图书数字化发展的最大趋势。从传播内容上看,人的身体运动性是体育的本质。体育这一特性的有效传播是体育图书的重要任务。数字技术对于体育教材的革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化转型是体育教材出版繁荣发展的又一契机。[8]98
体育教材传播内容信息, 主要是影像信息、文字信息。文字是用来描述场景、动作、方式方 法的,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然而体育信 息传播的重要特性是形象性,体现形象性最好的 手段莫过于图片和视频,同时辅以文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重现体育动作的标准姿势。[9]34 因此,教材首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确立内容 的发展方向。体育教材的市场定位核心在于学生和教师群体的最大化关注程度。例如,人民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冰雪运动和足球教材就是通过结合数字化手段、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形式 积极发展内容资源。其次,在面向广大学生和教 师传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对学 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做到扩展学生体育知识的同 时使体育精神深入人心,这才是体育教材出版的责任所在。[9]35 体育教材的编写关注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结合的同时, 还应深入加工内容资源, 通过一定的出版形式,转化为精神文化产品呈现 给学生。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需求不能停留在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的层 面,而是要达到体育品德的提高以及对体育文化精神的汲取。
根据体育图书传播信息的特性,可以将体育插图、动画、辅助软件及超级链接等多媒体形式应用于体育教材数字出版,以达成多种手段合而为一的效果。这将使学生在看教材文字内容的同时能够通过相应的图片、动画、软件以及超链接对文字进行补充,表达形象化,从而对信息更好地理解。[9]34
数字技术可以将图片放大观看, 缩小储存, 既节省空间又能满足阅读的需要。数字教材中的动画视频可以在阅读文字的同时随时点击观看, 以提高阅读的流畅度, 增强对文字信息的理解。数字出版中教学软件成为数字教材的一部分,可以边读边学,同时还能得到相应的练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便利和效率。超级链接可以帮助读者同时参考多本书,通过搜索寻找其他书本上的内容,实现信息的快速提取。许多传统出版物的阅读性不足,数字技术都可轻松弥补。数字化出版是体育教材出版的必然趋势,这是体育教材自身发展特点决定的。体育教材出版的数字化之路, 必然能使体育教材贴近中小学生,更能够充分体现体育的传播价值以及满足学生最实际的需求,[9]35 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来阅读使用体育教材。
(二) 大学体育教材的编写要与中小学体育教材形成连续性
首先,大学体育教材的编写者要熟悉中小学体育教材,在充分了解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大学体育教材编写的充实直线式、单薄直线式、充实螺旋式和单薄螺旋式的特征、适用范围等,将不同的内容合理安排在教材中。教材应该体现出心理学、教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并且具有一定通用性和权威性。教材应体现学生学情、教材内容和排列方式三个维度的互应。学生维度应体现学生身体、心理和认知发展对体育教材内容排列的影响。[11]教材内容维度包括教材内容之间逻辑关系 (先决条件、难度关系、迁移关系)和项目特征等。例如,高中教材与大学教材内容体系基本一致, 但内容理论深度和难度将明显低于大学阶段的教材。教学展示形式应强调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与学生自我阅读相结合,并应开始注重通过作业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8]93
(三) 打破知识界限, 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和体育技能教学深度融合
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可以促进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学生也只有通过身体力行的运动实践才能牢固掌握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
体育运动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 “教科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12]如何避免说教式的德育,避免出现健康教育和体育的割裂局面呢?将健康 教育知识和德育内容有机融合在体育技能教学中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阅读部分体育教材,发现 有几套教材在这方面值得借鉴。如季浏主编、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 (九年级全一册)》 (2012 年8 月出版)中的第二到第八章,将德育内容和健康内容有机 融入教材。第二章 《田径运动》首先从素质美、姿态美、竞争美、精神美四个方面介绍 “田径美”。四种美涵盖了德育中的 “公平、公正”“超越、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等方面的内容。通过 《你知道吗》的栏目,它介绍了感冒时为什么不宜剧烈运动的健康知识;通过介绍田径类运动 基本技能的运用 “障碍跑” “单足跳、双足跳、跨步跳” 知识,将田径类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知识呈现给学生。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等章 节中,它将德育的内容和健康教育知识融合在一起,使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既是运动技能的学习, 又是该项技能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及体育道德内容的教育。这些设计理念方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史论纲 (二) [J].中国学校体育,2009 (6):6-10.
[2] 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史论纲 (三) [J].中国学校体育,2009 (7):6-10.
[3] 北京青年报.人教社编成首部中小学足球教材: 首次引入二维码、3D 图像 [EB/OL]. [2015-03-11].
[4] 真名.从 “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 谈起 [J].学校体育,1994 (2):64-65.
[5] 林向阳.体育课程教材研究的经验、问题与展望 [J].体育文化导刊,2005 (2):52-54.
[6] 耿培新.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体育与健康1 至2 年级全 一 册 [M ].北 京: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2013:70-74.
[7] 孙洪涛主编.大学体育教程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3-126.
[8] 贾洪洲,陈琦.当前体育教材内容排列理论反思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 (5).
[9] 黄文杰.立体化出版:体育图书数字化出版趋势 [J].出版广角,2014 (3).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全书 [M].北 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151-157.
[11] 阳艺武,等.中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创新思路研究——— 基于国外 CPE 课程及教材的思考与启示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 (3):72-78.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24.
[13] 刘斌,杨壁维.体育教科书如何建构中华体育精神[J].湖 南 师 范 大 学教育科学学 报,2018 (2):72-76.
[14] 石鸥,张文.改革开放40 年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应对 [J].课 程 · 教材 · 教法. 2018 (2):4-8.
[15] 崔珂琰.中国百年少数民族教科书政策的连续与断裂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 (2): 54-58.
AStudyontheAchievements,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Sports Textbooks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overthe4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
LiuBin1,ChengShuangfeng2
(1.PhysicalEducationCollege,Hunan Normal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81,China;
2.HunanResourcesoffice,Hu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angsha Hunan410205,China)
Abstract:Thecompilation ofsportstextbooks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sobtained remarkableachievementsoverthepast40yearsofreform andopening-up:thephilosophyof “paying equalattention to sports and health”has been reflected;the diversific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compilationofteaching materialshavebeengraduallyformed;andtheresearchonteaching materialsis getting moreand moreattention.However,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theintegrationofsports textbooks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hasnotbeenrealized;thedigitizationdegreeofteaching materialsisstillrelativelylow;andhealtheducation,moraleducationandskillteachingarenotclosely integrated.Weproposetotakethefollowing measures:thecompilationofcollegetextbooksshouldbe consistentwiththetextbooks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digitaltextbooksshouldbedeveloped byusinginternettechnologytomakethetextbooksmorereadableandpractical;theknowledgeboundary shouldbebrokeandhealtheducation,moraleducationandskillteachingshouldbecloselyintegrated.
Keywords:4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thecompilationofsportstextbooksforprimaryand
secondaryschools;achievements;problems;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