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演进考述与未来展望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23 09:36: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更生与转向阶段;改革与完善阶段;繁荣与发展阶段。综观上述发展阶段,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发展特征:中小学美术教材演变特点分析;中小学美术教材知识逻辑结构考述;中小学美术教材改革中文化因素探究。展望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的未来图景: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呼唤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美术教材;基于 “人工智能” 的未来中小学美术教材图景;科学推进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体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中小学美术教材;演进考述;未来展望

\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其质量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美术教材作为师生使用最为频繁的 知识信息媒介, 将课程目标与课程实践相连接,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价值。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逐步发展、日益繁荣。同时, 教材也逐步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梳理改革开放40 年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发展历程,反思与总结发展特点,展望美术 教材未来图景, 以期为美术教材发展提供参考。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要发挥美术教育所具有的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独特功能。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翻阅历史, 吸收改革开放40 年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的经验,明确教材精准化建设方向,开启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新篇章。
 
一、改革开放40 年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 40 年,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教育的任务与目标的变 化,中小学美术教材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美术教 材从广义上讲是美术课程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 体,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从狭义上讲是指根据美术课 程或教学大纲提出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而选择与组织的教学材料, 一般以教科书形式出现。[1]本文使用狭义概念,主要针对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教材) 展开研究和阐述。改革开放40年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发展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一) 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更生与转向阶段(1978—1984)
 
1978年, 教育部颁发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① 从此,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1979 年2 月27 日至 3月7日,教育部召开九省、市中小学音乐、美术教材会议, 讨论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问题。[2]1979年6月,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以下简称 《大纲》),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部美术教学大纲,为推动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大纲》规定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有绘画、工艺和欣赏三部分。[3]同年, 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全国通用中小学美术教材。经过两年多的多次讨论、审查, 到1981 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试行。这是我国第一套统编教材,分为 小 学 10 册,32 开; 初 中 6 册,16开。②  这套教材改变了过去单一传授图画知识技能的局面, 增加了欣赏、绘画和工艺等学习内容。例如,在全日制小学试用课本第九册中包括《平衡式角隅纹样》 《贺年片设计》 《标语设计》《黑体变体美术字》 《水彩画欣赏》等。[4]为了配合统编中小学美术试用课本的使用,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印了初中课本历代美术作品欣赏挂图,内容包括中国美术作品欣赏挂图38 幅 (1981 年第一辑18幅,1982年第二輯20 幅);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挂图35 幅 (1981 年第一辑18 幅,1982年第二辑17 幅)。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年出版了美术教学参考用书,包括小学上、下册和中学上、下册。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仍处于探索与转向阶段,当时教材体系还不完善,有的课例过难、过深,给教学实施带来一定困难。但整体而言,作为我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美术教材,这套教材在中小学美术教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美术教材向科学化的改革迈进了一步。对于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和推动美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自此,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开始踏上振兴之路,开启了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二) 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改革与完善阶段 (1985—2000)
 
1985年5 月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 年4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文件的颁发,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了 深化改革发展阶段,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也开启 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和社会的发展,为了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 下,实现教材的多样化,适应我国各地经济文化 发展不平衡以及办学条件、学生差异大的实际情况。1984 年, 教育部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以 1979年颁发的 《大纲》为依据, 编写了一套适用于全国的教材。这套教材分城市、农村两个版 本,以充分考虑国情和教学实际,受到广大使用地区的欢迎。[5]198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共12册,开本16开,五年制小学可以使用这套教材的一至十册。在此基础上,1986年出版农村版小学美术教材共 12 册, 开本 32开,教材在安徽、四川、湖北等省份的农村地区 使用,为我国的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这套教材配备美术教学挂图和教学参考 书,对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1979 年 《大纲》颁布后, 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有上海版、辽宁版、安徽版、黑龙江版、人美版、湖南版、内蒙古版等13套版本。[6]1986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在统一基 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1988 年, 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并印发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 (初审稿)》。根据此大纲要求, 中小学美术教材如“雨后春笋” 般涌现。例如, 岭南美术出版社于1989年和1990年分别出版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和初级中学美术教材, 其中小学共12册,开本32开; 初级中学共6 册, 开本16 开。其中, 小学第二册 《比 一比, 谁的棋盘好看》《做一把小花伞》 《撕一撕, 看看能粘贴成什么》等内容,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此外,其他地区也出版了众多义务教育美术试用教材。例如,1990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共12 册, 开本32 开; 初级中学共6 册, 开本 16开。1991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共12 册, 开本16 开; 初级中学共6 册, 开本 16开。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颁布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 (试用)》, 以此大纲为基本要求编写,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试用的义务教育教材包括:1993 年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岭南美术出版社、1995 年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年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等 出版的教材。其中,
2000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教学内容后附有作业纸,有的课本后附有简笔纸、卡纸等不同纸张以供学生使用, “作业要求” 印在作业纸的正面,“教师评语”“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姓名、班级和成绩等第” 等内容印在作业纸反面, 在每册最后, 增加教学反馈。
 
我国普通高中的美术教材建设起步较晚, 1991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中美术课选修教材。1992年和1993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高中美术选修课 (实验本) 《美术· 美术欣赏》和 《美术·欣赏基础》,1995 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艺术欣赏· 美术》。1997 年, 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 (初审稿)》, 对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此大纲对于我国普通高中美术教材建设具有开拓性作用。1996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年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年岭南美术出版社等机构出版了不同版本的普通高中美术教材。这是改革开放以 来普通高中美术教材建设和发展的开端。
 
到2000年,全国共有近30套美术教材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评定委员会的审定,在全国各地使用,打破了统编的模式,基本达到教材多样化的要求。[7]这一时期教材编写体系和内容有所突破,教材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迎来了百花齐放的 “春天”, 同时也导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和促进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全国各地深化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 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繁荣与发展阶段 (2001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的颁布, 吹响了美术课程改革的号角,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2001年起,根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精神,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投入使用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共11套,出版单位具体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 社、辽海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 术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由全国200个市、县组成的实验区根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新编的美术教材进行教学实验。2002 年9 月, 实验区扩大至504 个,2005年9月起,全国所有小学与初中起始年级全部使用新编美术教材[8]275。这一时期的教材在继承以往版本的基础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诸多蕴含科 学、现代教学理念的教材在各地实验区纷纷涌现。2003年4 月, 教育部公布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共5 套普通高中美术教材投入使用,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 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等。2003 年9 月, 广东、海南、山东、宁夏4省区率先推行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2005 年扩大实验区,2012 年 9月,全国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普通高 中 美 术 新 课 程, 选 用 新 版 高 中 美 术 教材。[8]277高中美术教材由原来的美术鉴赏扩展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大系列。2012 年,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 年版)》颁布, 中小学美术教材又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修订,从版 式设计、内容选取、体例结构等方面进行完善, 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拓展阶段。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2012 年版相比于2001年版: 增加汉语拼音部分, 便于学生识读和理解; 添加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等栏目,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增设方法步骤稿,便于学生学习和认识。2018 年1 月, 教育部颁 布 《普 通 高 中 美 术 课 程 标 准  (2017 年版)》,从美术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美术教材内容的呈现、美术教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教辅材料的开发等三个方面提出编写建议。[9]61 为了适应21 世纪人才发展需要, 时代呼唤教材持续改革,中小学美术教材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向深入, 完成新时期对教材提出的要求和任务。
 
二、改革开放40 年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的发展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40 年,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在不同的时期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下从三个方面对教材建设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特征展开分析。
 
(一) 开放与多元: 中小学美术教材演变特点分析
 
教材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民族文化等的集中反映,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发展是一个历 史过程。首先,教材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 教育目标。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内容、形式等 不断变化,每次演变都与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教材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时代精神,反映 了不同时期的美术教学目标,承载着国家对未来 人才素质的要求:从强调 “美术双基” 到 “三维课程目标”“美术核心素养”;从 “一纲一本” 到 “一纲 多本” “一 标多本”; 从 “全 国统一” 到 “地域特色” “校本教材”。改革开放后,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推动 了教材建设和前进的方向。其次,时代促进了美 术教育界的全面开放。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中 小学美术教育获得了新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 发展。国际美术教育的最新成果、各国中小学美 术教学的实践经验相继进入我们的视野。通过吸 收和借鉴,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美术教育界开始与西方交流。西方以罗恩菲德为代表的创造主义美术 教育思潮、以艾斯纳为代表的学科中心主义美术 教育思潮传入我国,对美术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学校美术教育发生了重大转变。[10]1994年3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国际美术教育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美国盖蒂基金会代表团中的中小学教师在会议上展示了 “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Disciline-BasedArtEducation简称DBAE) 理论及相应的美术教学,在当时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这一教学示范课对我国美术课程及教材的发展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教材审定制度的调整与变化。1988 年, 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中小学教材规划会议,决定由教材的国定制度转变为审定制度。从此,我国的教材建设由编审合一到编审分开。1987 年10 月10 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中小学教材送审方法》[11]。这些文件精神推动了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多样化发展。进入21 世纪之后, 以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和教研人员等组成的教材建设队伍不断壮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编写者从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出版学等角度关注教材的建设问题,教育的多样发展、价值取向、内容选择、体例结构、文化构成、质量评价等都成为教材编写者考虑的范畴。

\
 
(二) 延续与完善: 中小学美术教材知识逻
 
辑结构考述第一,课程体例结构更加多样。为更好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便于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结构,美术教材在编排上不断创新, 采用 “单科式”“主题单元式”“单科式与单元式结合” 等多种形式。同时, 教材中知识的呈现、作品的展示、栏目的设置、知识的拓展、插图的选用等侧 重教学方法的改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1990 年,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试用课本 (江苏版)》,教材以单元课程编排,第一册分为圆形、方形、自然形、动物、人物、景物六个单元。第 二,知识内容结构贴近学生实际。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前,教材普遍强调专业性和技能性, 难度偏高, 与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脱离,而较少出现以联系社会与自然内容作为主题的现象。例如,199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小学第五册教材, 内容有《线描静物》《色彩基础知识》《平涂风景画》《装饰风景画》 《命题画》 《手工制作》等。进入21世纪,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在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删除了部分人为编造的题目,扩大学校课堂空间和学生生活空间的相关面, 出现大量的校园、社会、自然课题, 与之前教材相比,2001 年以后的教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例如,2014 年版湖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家乡的古建筑》 《小记者》《飞行梦工厂》《快乐陶吧》等内容,通过与 社会、自然的联系来拓展美术教育的功能,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第三,教材形式结构逐步关注学生的创造性。综观美术教材的发展,教材从多角度、多方面选取不同的现象、实例,加深对美术学习的认识和理解。美观的版式设计、富有启发的问题情境等形式更加关注创造力与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和积极实践,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 继承与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材改革中文化因素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本土文化面临着机 遇与挑战。为了保护、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各 国纷纷在中小学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我国也在中 小学教材中积极推广本国文化。 国家教委于1987年6月3 日至6 月7 日在浙江省召开了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乡土教材建设 的意义、研究确定了乡土教材编写的方针、内容范围、以及有关政策问题。[12]同时1988 年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 (初审稿)》中规定: “要按10%—20% 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依 据该文件精神理念,1996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试用课本 (美术乡土教材)》, 教材生动展现了岭南及广州等地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 艺术风貌,结合学生的实际,突出岭南民俗文化 等乡土美术文化形式,如安排了 《雄伟的广州建筑》《美丽的珠江风光》 《庄严的广州市徽》 《广州的地铁多新奇》等内容。1997 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北京中小学地方民间美术教科书》, 并编写了教学参考书。近年来,很多地区都结合 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开发校本教材,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上海市山阳中学结合当地渔民文化,从生活中挖掘表现题材,开发出 《陶瓷画》校本教材。综观改革开放40 年, 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文化内涵,从早期的以苏联和西方模式为主,到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因素,以中国画、民间美术为代表的传统美术内容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例如,2018年6月12日至6月14日,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活动中,38位参加展示课程的教师中,20 位教师选择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题材,例如 《剪纸中的古老技艺》《走访民间艺人》《精彩的哈萨克图案》等。
 
三、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的未来图景
 
新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材面临着新的任务与要求,回顾过去,从中找到中小学美术教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结经验,以展望未来,开启中小学美术教材新的篇章。
 
(一) 在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关于教育工作发展总的指导方针。[13]因此,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于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保证教材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党的十九大提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4]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与编审制度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和未来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1 世纪社会瞬息万变,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建设应扎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沃土之中,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宽广的视野,帮助学生掌握“21世纪生存技能”, 提升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的整体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材建设。
 
(二) 呼唤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美术教材
 
2018 年 3 月, 《普 通 高 中 美 术 课 程 标 准(2017年版)》指出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美术 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9]4 对于中小学美术教材而言, 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建设,是新时代我国教材改革的必然趋势, 而从“美术双基” “三维课程目标” 转换到 “核心素养” 的培养,再内化到教材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美术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途径。在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观念—图像— 语言” 的相互转化能力是世界对新时期未来公民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构思中小学美术教材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培养具有审美素养、文化 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促进 青少年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例如, 《走进我们的校园》教材案例中,让学生走进校园,通过发现 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方式,在真实情境 中运用美术的语言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 是今后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中应该更加关注的焦点,在基于问题意识的真实性学习过程中,积累来自真实世界的经验,让学生真正 像 “美术家” “设计师” 一样思考问题, 从而开启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美术教材体系。
 
(三) 基于 “人工智能” 的未来中小学美术教材图景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度变革。2017年7 月, 国务院印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指出: “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科技发展与教育变革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15]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和 人工智能等多元化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认知及生活方式,同时教育也开始了技术支持下的探索之路,科技辅助教学范式逐渐形成并流行。[16]目前, “互联网+” 时代下, 教育时间运行方式的变化, 改变了教育时间利用方式的即时性特征。信息技术与基础美术教育 “深度融合”, 既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小 学美术教材在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美术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媒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结构性 环节中考虑运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走向虚拟融 合的无边界学习场域,进入沉浸式体验和参与审 美发现与探究的过程。未来教材建设应构建美术 与未来社会的桥梁,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 新型的教与学方式, 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为国家建设培养能够发现未知、掌握知识源头和创新知识的创造性人才。
 
(四) 科学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 信、 理 论 自 信、 制 度 自 信、 文 化 自信”。[17]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引导青少年自觉涵养并坚定四个自信,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是国家树 立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我国新时代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中,特别要坚 定文化自信,要在教材建设中彰显中国立场、中 国智慧、国家意志,形成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发 展的教材体系。让中小学美术教材在提升国家文 化软实力,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同 时,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应该以灵活、开放、包 容的方式,体现与时俱进的内容和形式,融入更 多的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促进学生对世 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随着时代发展,不断 前进和完善,美术教材的改革将持久深入,不断创新,实现从 “为了教的教材” 到 “为了学的教材”,科学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体系。
 
四、结语
 
改革开放40 年,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伴随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美术教材建设迎来了新的起点。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参考与借鉴教材发展的历史演变,贯彻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重构符合我国新时期发展要求的美术教材体系,并以科学的方式推进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9.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 [M ]. 北 京: 教 育 科 学 出 版 社,1984:54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8.
[4] 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全日制小学试用课本·美术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5]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材的研究与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87.
[6] 课程教材研究所.新中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建设史 (1949—2000) 研究丛书: 美术卷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83-112.
[7] 石鸥.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图文史: 音乐、美术、体育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228.
[8] 朱永新.中国教育改革大系· 学科教学论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0] 钱初熹.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 (1949—1989)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72-977.
[12]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35.
[13] 魏恩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15.
[1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N].人民日报,2017-10-28(1).
[15] 本刊编辑部.2017 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J].教育研究,2018 (2):21.
[16] 杨现民, 田雪松.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 2016— 2017:走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8:4.
[17] 张岂之.中国文化的底气 [M].北京: 中华书局,2017:49.
 
A ReviewandProspectofFineArtTextbooks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 overthePast4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inChina
ZhangZhiqiang1,HuangYingxi2
(1.XingtaiUniversity,XingtaiHebei054001,China;2.ChinaAcademyof Art,HangzhouZhejiang 310002,China)
Abstract:Overthepast40yearsofreform andopening-upin China,thedevelopmentoffineart textbooks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inChinacanbecategorizedintothreestages,whicharethe stageofrehabilitation andtransformation,thestage ofreform andimprovement,andthestage of developmentandprosperity.Inacomprehensiveviewofthesedevelopmentstages,wecansortoutand summarize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studying on the evolutionarycharacteristicsoffinearttextbooks,studyingonthelogicalstructureofknowledgeoffine arttextbooks,andstudyingonculturalfactorsinthereform offinearttextbooks.Inthefuture,we shouldcomprehensivelyimplementthe CPCseducation policy and emphasizethecultivation ofkey competenciesoffineart,thustocompilenew versionoftextbooksbased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 promotethedevelopmentoffinearttextbooksystem 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cientifically.
Keywords:40 years ofreform and opening-up;fine arttextbooks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review;prospect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演进考述与未来展望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23/2019012309365296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