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基于云计算、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应用,标志着当今社会正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校作为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和机构,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应用好大数据,服务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应用与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杜长冲.大数据服务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190-191.
随着信息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以智慧校园建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特征不断显现,教育领域正逐步迈入了大规模生产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赋能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能熟练的掌握网络技术和信息媒介,学习与生活中与网络和媒介密不可分,大量产生数据,又自带了信息属性,为大数据技术服务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一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用来描述和定义在信息爆炸时代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及数据产生以后,为了便于更快、更好、更高效地从不同类型和结构的数据中开展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技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研究大数据的过程中,将大数据的核心表述为预测和可量化的维度,从而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服务于生产与生活[1]。
大数据是一种思维的变革。大数据时代下,研究者将可以避免用少量代表性的数据进行研究,而更多地转为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与关联性,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不再过分追求数据的准确性,更加看重数据的复杂性与有效性,在研究理念上更加注重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这些研究范式的演变,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
革。
二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环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与要义之一,教育与管理工作本身应该追求科学性。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地把握教育所面临的崭新形势,分析教育对象的全新特点,提升教育者与管理的素质与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工具与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2]。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类型细分,差异化办学,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多样化,各高校应当针对生源现状与特点,分析不同群体学生的特征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创新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3]。
(二)教育与管理队伍需要不断加强
专兼职的学生教育与管理队伍,是高校从事和落实学生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多数具备良好的素质与能力,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满足学生的新需求,还需要管理者队伍不断加强能力的提升。“教师的眼界,决定了学生的眼界;教师的素养,影响着学生的培养”,因而,客观上需要不断加强辅导员及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适应人才培养的新形势。
(三)高校管理者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应当掌握更加先进的工具与技术,在工作中更多的依靠科学的工具与数据,而非主要依靠工作经验,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求管理者不断提升信息素养,不断研究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从而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工作的创新与提升,转变以往的经验工作模式为科学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四)“三全育人”格局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当前高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张,给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必然带来挑战。整体、协同与深化的观念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得到深化与落实,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教育、管理与服务各环节与部门,都要强化责任与担当意识,将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落实到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各项工作中来。
三 大数据时代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
(一)大数据应用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现实需求
1.技术层面: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数据挖掘等相关科技与技术领域不断进步,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国外谷歌、Farecast、微软、亚马逊、苹果等公司已经能够广泛将大数据技术用于分析与预判。国内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深耕5G、AI和大数据领域,相关技术与运用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4]。在国家“十三五”规划项目中,与大数据、教育等相关的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数据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
2.数据层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实现了充分的互联互通,信息和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同时数据也变得更加冗杂、多样与实时。据相关数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全球范围所产生的数据量将会达到44ZB[5]。海量的数据的产生,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青年群体,通过社交、网购、移动通信等平台每天产生了大量的结构性与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有效分析,从中分析出相关的问题与规律,从而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预测,有效开展各类干预行为,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6]。
(二)大数据应用于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实现途径
1.搭建信息平台。信息的挖掘与应用必须要借助相应的平台。在高校内部运行的过程中,如何搭建起规范统一的信息平台,做到信息的收集、存储、保管与应用的规范有序,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一体化的平台整合学校教学、学工、图书、后勤等网络与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的应用价值,从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与引导活动。
2.建立分析模型。搭建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建立针对不同需求的功能模块,开展大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挖掘工作。通过思想动态分析模型、学业预警分析模型、学生行为分析模型、心理健康分析模型、学生资助工作分析模型等方式,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7]。
(三)大数据应用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实践意义
高校大数据治理及应用平台是建立在将既有的校园管理平台、数据资源、网络资源予以整合,通过网络中心,将学生网络生活的数据进行汇总,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的清洗、读取与分析,实现工作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通过对学生成绩、考勤、门禁、借阅、消费、资助、上网等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分析,可以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经历,相关的汇总、统计分析与预判工作,能够改变原有难以捕捉、界定、量化的问题,让工作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同时为高层的决策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
四 大数据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应用、学生教育与管理过程“让数据说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为和主观的因素,规避了原有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侵犯隐私的问题,减少了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学生群体的问题。利用技术化的手段分析学生的信息,通过数据比对与核实的过程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检查学生宿舍的晚归及夜不归宿的问题,就不再需要管理人员到场,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可出相应的结论,同时可以结合一段时间的综合数据,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有效的分析与预判[8]。
任何的技术是都致力于服务应用,技术本身没有问题价值取向,但如果不能合理与规范的使用,技术的应用往往也会出现弊端。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往往是一次价值分析,但大数据的分析是更多的是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数据之间的二次,甚至多次价值分析,同时,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采集、清洗、分析、预判、反馈、处置、跟踪等多个环节,夹杂着众多人为处理的过程与因素,所以高校在合理的开发与使用大数据,注重大数据的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信息与隐私的保护问题,切实做到信息安全、有效地为人所用。
五 结语
科技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应当抓住机遇,破除难题,解决痛点,积极研究与利用信息挖掘新技术,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数据赋能,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服务人才培养全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麦克·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盛海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2]王粲,李文莲,孙波.角色转移、大数据与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7(13):43-46.
[3]邹太龙.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可能性走向及实现路径[J].高教探索,2017(11):10-16.
[4]付新,包伟,王耕.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8):19-22.
[5]万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8):48-51.
[6]王茂洲.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36-237.
[7]魏伟华.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60-63.
[8]时昱.“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1):194-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