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型护理教育改革培养护理人才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9 09:13: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需求的发展,护理服务范围的扩大,服务内容的复杂,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员来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分别在护理教育改革,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行为分析等方面入手,通过构建理论框架,从问题根源进行探究,整理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护理教学创新改革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促进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护理;人才培养;创新教育;教育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陈慧杰.创新型护理教育改革培养护理人才的研究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9,6(80):36-37+40.

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方式逐渐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性护理方式转变,相比于传统的疾病辅佐治愈的护理工作模式,新时代的护理工作方式逐渐向健康保养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方向也发生着变化和调整,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促进康复及提高生命质量成为新的工作重点。进入新世纪,知识创新成为新时代的突出特征,护理学迎来培养护理创新人才的挑战,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护理创新人才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问题。[1]本文对有关护理创新型教育改革的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如下:

一 创新教育的理论内涵

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内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另一种是指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2]。在教育管理规则、教育方式途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估等方面,它们所触及的教育范畴的改革与突破均可算作广义上的创新教育。而狭义上的创新教育是指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创新教育,都是为了彻底改变侧重理论知识教授,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趋势[3]。

二 护理创新教育改革

盖阔[4]通过对多数文献的研究总结得出,我国的护理教育事业发展飞速,但护理教育的培养规模及层次无法满足需求护理专业特色突出,但课程设置体系相对欠缺完善;专业护理教师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但教学模式仍需要改革与创新。

(一)护理创新教育改革方法探索

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黄万琪[5]应用实验对比研究法,采用“一五三”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对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全程实验教学,经实验教学后发现“一五三”教学培养模式能够激励护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创新、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狄婷婷[6]从教学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办法与手段、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对比传统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经问卷调查和综合测评发现,试验组护生在以下5个方面均有提高,它们分别是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人文素质(P<0.05),并且综合测评成绩优于对照组(χ2=8.82,P<0.01)。因此,此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护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适应护理人才的培养的新形势。

杨茜等[7]选取内科护理学科目,对比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专题讨论法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学期末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式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估。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创新能力、教学模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因此,该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教学认可度,其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所以,专题讨论法在护理创新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张瑜等[8]的研究发现,点—线—面—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为护理创新教育改革增加新的前进动力。朱华云等[9]研究组实施基于“医教协同、双证并举”模式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对比常规教学,该模式是利用医院和高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的计划,最后使毕业护生同时拿到高校毕业证书与护士资格证书。通过对试验组进行新模式下的教学培养发现,试验组学生课程学习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推广和借鉴。姜丽杰等[10]发明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交互性的创新模式为试验组,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组同学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交互性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

 
通过对前人的经验总结,曹兰玉等[11]提出课程整合、“多情境—实训一体化”教学、多学科融合实习岗前培训等教学方式,通过对这些方式的实践应用,递进式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基础技能、职业理论与临床思维、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试验后调查得知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100%,就业率为超过99%,用人单位对试验护生的在岗表现反馈良好,试验护生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此次教学改革有效的培养出大批创新型护理人才。此外,研究者们实行导师制的“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模式,使得科研项目与教学、实践之间灵活转化、相互促进,有利于培养创新护理人才,对护理创新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医院教学培训中,朱云霞[12]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5年在岗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经过对样本对象的处理,采用创新理论讲座、在护理实践中引导护理人员运用创新理论的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创新教育的干预。最后分别对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经过评估发现,创新教育干预后的护理人员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此次创新教育干预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刘惠等[13]采用对比分析研究,将2016年6月进入临床实习的64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每周、每月定期培训,通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照组不参与此项培训。实习结束后经评估发现,试验组99.6%的护生科研能力有所提高,综合成绩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相比较未培训均有很大提高。此次创新培训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

在学校课程中也可以有创新,江燕[14]开设护理创新实践选修课,通过课程的教学实验后发现,该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的创新积极性,超过98%的学生认可考核方法,超过95%的学生认可老师的教学方法并对此课程的学习内容有兴趣,认为开设该课程是有必要的,超过92%的学生认为此课程有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与此同时,课程教育后的护生有3项小创新得到了专利局专家的认可。由此发现护理实践教学经过此次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国外护理培养模式也可以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改革途径,史崇清[15]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和美国华盛本大学自2008年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经过中外办学的实践发现优缺点,通过调查试验,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提出创新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今后护理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利用科技网络创新教学,从实践训练中也可以总结创新改革的方法。黄莹[16]经实践得出,校院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经过实施学校与医院的合作教育,调整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改革方案,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最后使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有所提升。该方法实现了护理教育改革的目的。

王萍等[17]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自主研发出护理学实验教学软件,构建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创设“真人对练+模型辅助+虚拟固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造就以岗位胜任力为向导的多元素实践教学方法。该平台避开了医教试验时的伦理问题,创造性的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实践教学,将科技运用于到现实中去,使护理技术训练标准化,使实验教学的互动性、情境性、沉浸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张小来[18]在护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提出改变教学方法,创建“中央职业教育护理实训基地”,发明“传染病教学模型”等,启发护生冲破思维定式的约束,面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将“护理综合实验”作为教学评价指标之一,积极推动护生创新能力的进程。通过开展“小发明、小创新”活动,举办技能竞赛等,鼓励护生在锻炼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中提升创新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巩固护生专业思想,全面的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王维利[19]另辟蹊径,利用斯腾伯格创造力的投资理论进行知识的迁移,设计出具体的护理创新人才培养理论模式,提出护理创新人才培养的5个突破点: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和成就动机。从这5个突破点所涉及的个人创新资源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探究对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护理创新教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通过培养科研思维也可以进行创新教学改革,许瑞[20]通过早期培养、强化基础、教研协同、突出实践4个阶段培养护理本科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意识、知识、能力和素质。经过6年系统性培养实践,护理本科生在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方面有所提高,在科研方面的创新意识明显加强,获得的科研创新成就逐年增加,科研的综合创新素质不断升高,为护理创新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方向。

(二)思考

护理教育并不是具有固定模式的样板,它是多样化的,与时俱进的,在创新教育中的改革既具有重叠性又具有独立性。在前人们对教育创新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护理创新教育方法丰富多彩并取得有良好的效果,在培养护理人才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此外,培养创新教育的态度和思想更是我们此次探究的重要方面,面对教育问题,创新培养问题时,通过借鉴前人研究者们的成功经验进行二次创新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使更多疑难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进一步推动护理创新教育领域的发展。同时,以已有资料的启发为出发点,另辟蹊径,创造出新的方法和途径也是一种实现创新的方法。其目的性具有同一性,即都是为了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培养人才,促进护理各个领域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解颖,樊捷.从护理队伍科研现状谈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2(07):531-532.
[2]赵尚松.近年来“创新教育”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5(01):150-154.
[3]张瑜,胡慧.中医院校本科老年护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8):2900-2904.
[4] 盖阔,张佳龙,刘巍.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及创新发展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8(19):245.
[5] 黄万琪,程清洲,杜丹丹,等.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3,11(11):1043-1046.
[6] 狄婷婷,吕瑞芳,王瑞婷.高职院校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4,28(07):880-881.
[7] 杨茜,李雨昕,杨美芳,等.专题讨论法教学模式对培养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8):107-108.
[8] 张瑜,胡慧.中医院校本科老年护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8):2900-2904.
[9] 朱华云,彭胜.基于“医教协同、双证并举”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2):3503-3505.
[10] 姜丽杰,王立新,左宪宏.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张家口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06):178-179.
[11] 曹兰玉,张彩虹,郭洪花.护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阶梯式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10):736-739.
[12]朱云霞,周晓荣,韦俊荣,等.培养护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04):36-37+39.
[13] 刘惠,王惠琴,邵丽.自主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24):3053-3054.
[14] 江燕,汪晖,庞玲玲,等.开设《护理创新实践选修课》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9):1241-1244.
[15] 史崇清,王晓南,陈勇,等.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9):43-44.
[16] 黄莹.浅谈校院合作共建护理实训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9):185-186.
[17] 王萍,颜文贞,蔡宏亚,等.护理学虚拟现实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2):145-147.
[18] 张小来.护理教学的创新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03):429-430.
[19] 王维利,陈晓环,项茹.运用斯腾伯格理论培养护理创新人才[J].护理学杂志,2006(05):46-48.
[20] 许瑞,王艳波,李芳,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01):69-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