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价值及融合思路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8 11:39: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汇聚了古人数千年的智慧和心血,延续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思政教育决定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高校的思政教育普遍存在一些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同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当中,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作用,解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向前发展,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价值,并提出融合的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价值;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刘霞,吴旭东,张振山,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价值及融合思路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1):243-244.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政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但是,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阻碍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创造了机遇。

一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传统文化融合问题

(一)传统文化教育水平低


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我国各高校开始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教育水平低,导致在实际思政教育过程当中无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过于表面,缺少实际的内容,很难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缺乏有效的桥梁,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1]。

(二)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足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主要工作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以此来满足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在教学阶段比较容易忽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虽说当前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以及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传统文化,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传统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制约了两者的有效结合,阻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2]。

\

 
(三)教学模式实用性不强,脱离实际

我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需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然而,我国高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仍然采用老师“说教”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简单的复述给学生们,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忽略实际情况,不能从课上、课下两个方面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依然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脱离实际,思政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的价值

(一)传统文化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许多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准则,指引着人们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和进步,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骄不躁的性格起到重要作用,在育人和修身方面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我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民族精神、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汇聚成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思想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3]。

(二)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资源和方法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和思想精神,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理论知识、英雄人物事迹以及道德榜样故事都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活力,通过不同的教学素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4]。

当代高校学生受到新兴事物的影响,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普遍是讲解为主,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观念,与学生的现实需求不契合,而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知行合一”等教学方法,在如今的高校教育当中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方法有着良好的补充作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传统文化消除了多元文化渗透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起来,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我国的高校学生面对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而且分辨好坏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受到不良的思想观念侵蚀,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盲目迷信、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思政教育功能,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榜样,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正确的指引,消除多元文化渗透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

三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策略

(一)加强思政教育师资团队建设


教师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但由于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在生活和学习上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到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为了提高思政教育质量而融合的传统文化知识,需要教师发挥主要的引导作用,如果教师本身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在思政教育中就无法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为此,为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的融合传统文化知识,就必须要加强思政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具体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能灵活的运用自己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高校要增加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提供基础保障[6]。

(二)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传统文化对于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都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学习,而是渗透在学生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两者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可以尝试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学校可以在我国传统节日的时候举办一些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也可以针对一些历史名人或者历史著名事件举办相关的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等,让学生能深入的了解这些名人轶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传统文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

 
(三)借助互联网媒体开展思政教育

当今社会,互联网媒体是青少年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窗口,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与社会的直接接触机会较少,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认识社会的渠道,互联网上的各类新闻和各种言论都深深的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互联网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获得消息的平台,高校在进行传统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帮助,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例如,学校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开通微博等,定期发布一些关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文章或者事迹,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学识[7]。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且可以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为思政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于伟东,董雅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与作用发挥[J].智库时代,2019(29):126-127.
[2]郑洪.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9(30):191+193.
[3]王京.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类课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5):147-148.
[4]邵明厚.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9(09):16-17.
[5]杨志远.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70-71.
[6]刘基河,程玉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6):29-30.
[7]王天佑.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智库时代,2018(49):12+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