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5 16:03: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对其进行职业化与专业化培养更是建设辅导员队伍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构建的策略,以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培养的高效有序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职业化;专业化

本文引用格式:林溪.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82):135-136.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含义

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职业化与专业化培养,可以对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业内人士对这一点的认识较为统一,但是关于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含义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含义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含义,有的学者认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应该包含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职业化技能、职业化素养等三方面;有的学者认为辅导员的职业化指的是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接受专门的培训或教育而获得了辅导员任职资格,并长期在辅导员岗位中忠于职责,遵守相关管理制度的工作过程。笔者在综合多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辅导员的职业化指的是通过对辅导员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让辅导员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并且愿意在辅导员岗位上长期工作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含义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含义,有的学者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指的是辅导员专家化的基础与必备素养,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从管理专业化、素质专业化、角色定位专业化、结构专业化等四个方面加强自身专业化建设;有的学者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内容包含三方面,即辅导员培养模式的专业化、工作内容的专业化以及对自身职业的高度认同。笔者在综合多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指的是辅导员经过专业培训、经验积累、自身学习等方式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中解决问题、做出成绩,逐渐实现辅导员专家化的过程。

\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关系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辅导员的职业化主要体现的是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以及尊重的需求,辅导员的专业化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与归属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生理需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职业化是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专业化是人的一般性基本需求,所以辅导员职业化的基础是专业化,专业化的前提是职业化,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交替、相互推进的动态过程。两者只有不断地朝着更高层次延伸发展,才能推进辅导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制度不完善,岗位职责不清晰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制度并不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一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制度体系仍然是滞后单一的,不利于提高各个层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1]。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清晰,对于辅导员任务与岗位的安排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忽视了每个辅导员专业人才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差异。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清晰使得其很难在工作中提高自身水平,尤其对自身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缺乏深入而正确的认识。

(二)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较低,辅导员的稳定性较差

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发展管理中,学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其工作重点全都放在了培养专业化人才,而忽视了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使得辅导员的水平停滞不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另外,一些高职院校中的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对自身职业角色的正确认识,其职业归属感与认同感较弱,这些问题导致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稳定性较差,使得大批优秀人才流失,不利于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科结构与年龄不合理,综合能力素质不高

辅导员学科结构与年龄的不合理是高职院校辅导在职业化与专业化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在一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科结构不合理,比如辅导员的专业大都是理工科,而且学历普遍不高,导致了辅导员的素养与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对开展日常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培训,也造成了辅导员的水平不高。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年龄构成也不合理,辅导员的年龄比例亟须优化。

三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构建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应建立并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建立并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人员管理效率,约束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行为。比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选聘制度就应该进行及时的改革完善,积极向其他优秀学校学习,学习如何更好地选聘辅导员。如今高职院校的选聘辅导员的时候,一般考核形式包括笔试与面试。首先进行笔试,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出题,使题目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在笔试过程中还需要有严格的监考。结束笔试后,按照笔试成绩进行排序,规定只有成绩较为优秀的人才有面试资格。在进入面试后,要综合考量应聘者的综合能力,考核评委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全面了解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意识以及工作能力。除了这种方式,高职院校在选聘辅导员的时候可以借鉴教师资格证或律师资格证进行招聘,规定辅导员也要具有相应的专业证书才能上岗。

(二)高职院校应完善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配备数量要按照学生数量进行科学核定,一般不能低于1:200。其中管理学生工作的各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岗位也属于辅导员编制[3]。要想成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首先在学历上必须为本科及以上,政治面貌为共产党员,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一定的职业素养与政治理论水平。辅导员在任职过程中也要不断提升自己,五年后必须获得就业指导或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资格证书,并具有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背景。对于在岗的辅导员要加强对其职业化与专业化培养,如果在三到五年中无法达到岗位要求,即刻将其从辅导员岗位调离。在选聘辅导员时必须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可以采用公开招聘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选聘的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严格的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并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

(三)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制度

辅导员是由学校党委统一管理与领导的,受到学工部的直接管理,由学工部对辅导员进行奖惩、考核与管理。人事组织部门负责辅导员职级晋升、定岗定编、职数确定等工作。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制度,考核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学生满意情况、学术研究情况、对学生教学指导情况等。考核方式要丰富多样,包括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系部评价等,其中学生评价效度要达到50%以上。对辅导员的考核直接影响了辅导员的津贴发放、职务晋升、职务评聘、评奖评优等。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要即刻采取措施,解除与其之间的聘任合同。对于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要积极进行奖励,包括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等[2]。

(四)高职院校应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与职责

高职院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落到实处。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学生事务管理是工作的基础,学生发展指导是工作的主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作的核心。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每学期要随堂听课至少5次,进行主题班会至少4次;每周都要进行工作周记撰写,做好每次随堂听课、班会等记录;每周至少1次进学生宿舍检查;学生对辅导的满意率必须达到85%。高职院校辅导员还需要担任一些课程的教育工作,比如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党课教育课程等。另外,辅导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深入研究自己的工作,每年至少有1篇关于自身工作的学术论文。

(五)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在职培养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想加强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必须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对辅导员的培训与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都应属于学校人才培养与师资培训的计划。高职院校应每年开展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对辅导员关于指导学生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等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并创造条件让辅导员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学习考察的活动。学校应鼓励辅导员进行学历提升,可以在职攻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专业研究生。学校还要为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机会,鼓励辅导员参与各级科研项目,提升辅导员的学术水平。总之,高职院校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使辅导员成长为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高的骨干力量。

\

 
参考文献

[1]赵勇刚.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特点与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7):357-358+360.
[2]殷宁充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自信的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4):120-121+138.
[3]贾勇,郭静,尹一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路径研究——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3):187-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