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如何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4 14:37: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广东海洋大学(简称海大)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代下加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从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制度化建设、专业化建设、校政企合作及强化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加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孔沛球,等.论如何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82):133-134.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突破800万,就业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面对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1],高校需要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力度,早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能力强的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的工作理念,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运用职业测评的原理、工具,帮助学生科学地认知自我、认知职场,提高人职匹配度,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一加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伴随学生大学生涯全程,对其大学生活、就业质量以及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系统性、持续性及人性化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价值观[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解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熟悉就业创业政策,掌握求职过程中所需要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服务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队合作和适应社会环境[3]。同时,只有职业指导人员做到服从和遵守制度,在制度和流程的指引下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才能促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发展。而拥有一支稳定性好、专业性强的职业指导人员队伍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学生成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有力保障。

二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一)考核机制不完善


根据教育部要求,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各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得少于38学时[4]。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做不到。而且,在实际上职业指导人员大部分为辅导员兼任且仅为讲授职业指导课程,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仅仅为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在职业指导教师较为紧缺的情况下,课程评价结果不会影响其授课资格、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或岗位调动。

(二)培训机制不完善

随着各项制度的日趋完善,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与监督,高校管理者对教师在职培训意识增强。大多数高校人事部门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培训。但目前我国高校中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任职业指导与咨询人员岗位,担任高校职业指导与咨询的人员往往具有辅导员、团干或就业干事等多重身份,不在专职教师系列中,没有将职业指导与咨询人员纳入学校层面的培训计划序列中,导致职业指导人员培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未能形成系统且有计划的培训制度。

\

 
三 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制度化建设,推动职业指导工作高效发展


1.以人为本,完善考核机制。首先,根据学生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考核办法,从制度、资金、人力和物力上给予职业指导及人员队伍建设有力保障。各学院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人员队伍建设、任务及成效等都要有明确的定性与定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院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高校中高层管理者不仅对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对职业指导人员也要有“人本服务”意识,完善职业指导人员工作考核机制,为职业指导人员发展提供服务。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也作为干部职务晋升、教师职称申评的重要依据之一,推动职业指导工作高效发展。

2.更新观念,健全培训机制。高校管理者要更新观念,重视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掌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的一般规律,将职业指导人员纳入教师培养计划,使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不再是一种福利,而是成为一种常态。抓好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培训和继续教育,推进职业指导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实效优先,建立激励机制。在广东省内参加培训,并获得职业指导师一级、二级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两门课程课酬分配上,分别参照教授和副教授系数给予折算,调动职业指导人员授课的积极性,促进职业指导人员重视教学能力的提高[5]。

(二)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推动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发展

1.建立稳定的专家团队,增强职业认同感。高校职业指导是沟通学校和社会、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的桥梁,学校高层管理者要重视、认同职业指导人员在帮助学生就业、就业稳定及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付出,在工资、津贴、福利等方面与专业教师等同,重视职业指导人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增强职业指导教师的成就感和认同感,鼓励更多的优秀职业指导人才成为职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形成一支稳定的从事职业指导的专家团队,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业务核心的作用。

2.推行首席职业指导师制,提升队伍职业素养。高校管理者可以参照在专业教师中推行的专业首席教师的先进做法,推行职业指导首席教师制,选拔优秀的高级职业指导师作为校、院的职业指导工作首席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权限和荣誉,同时也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支持首席职业指导师走在专业化的前沿,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先进技术、先进工具,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提高,提升专业化素养[7]。

(三)校政企合作,提高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能力水平,推动职业指导及人员队伍社会化发展

1.推行“互联网+职业指导”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高校管理者要重视“互联网+”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使传统的职业指导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发挥倍增效应。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网上办事工程,将学生奖勤助学贷、评优评先、党团建及就业管理等日常事务延伸到互联网,并且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及工作效率,使职业指导人员能够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学习、思考及总结职业指导工作,而且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存档、统计、分析功能也为职业指导人员总结经验、开展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2.办讲座进政企,提高队伍实践能力。高校要与社会、企业协调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整合多方资源,努力开拓如行业培训、校政企合作培养师资等多样化的培养途径[1]。

四 强化职业指导人员个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指导人员队伍职业素养

1.鼓励职业指导人员参与授课比赛、公开课、案例模拟活动,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意识。开展授课比赛、公开课及案例模拟活动,激发职业指导教师深入研究职业指导课程理论知识和授课方式、手段,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学交流,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教学能力及实操技能,展现职业指导人员的大爱之心和奉献精神。

\

 
2.搭建网络虚拟工作室,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能力。在移动新媒体时代,高校及职业指导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论坛等大众传媒为职业指导人员间及职业指导人员与学生间建立跨越时空限制的交流平台,搭建网络虚拟工作室。如建立学校职业指导人员交流QQ群、微信群,讨论和分享工作心得、案例,高级职业指导人员对下级职业指导人员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对他们进行个性化与全员化的职业指导服务,解答大学生的疑惑,提高强化职业指导人员个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指导人员队伍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雪芬.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实现路径浅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93-94,105.
[2]黄成洪.关于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指导有效性的途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87-89.
[3]高月兰.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J].职业,2014,(04):132-134.
[4]金本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13.
[5]王丽丽.新升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5):69-72.
[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7]本刊记者.2013年高级职业指导师年会在广州举行[N].中国就业,2013(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