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工程训练安全体系构建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2 09:58: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工程训练中心在培养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其特殊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很多教学环节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文章以烟台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为例,分析、总结了工程训练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工程训练安全体系,实施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安全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钟全雄.高校工程训练安全体系构建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3):182-183.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Safety System Based on Engineering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NG Quan-xiong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of Yantai University,Yantai,China)

Abstract: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However,due to its speci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bjects,many teaching links can easily lead to safety accidents.Taking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of Yanta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afety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ineering training,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and constructs a suitable and distinctive engineering training safety system on this basis.

Key words: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Engineering training;Security system

工程训练作为大学生实践动手体验的主要途径,是联系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纽带,是贯通理工与人文社会学科的桥梁[1]。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大高校实践育人的力度,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义不容辞的承担起了这项重任。随着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训练规模逐年扩大,工程训练内容不断拓展,工程训练教学事故率也呈上升趋势。日本曾对大学安全现状做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早稻田大学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与实验、实训教学有关,而人身伤害事故的50%发生于工程训练操作中[2]。因此,不论是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还是指导教师,人身安全永远应放在首位。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成为工程训练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烟台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成立以来,虽然工程训练教学活动事故率一直保持极低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仍是工程实训中心实践教学过程中亟待加强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烟台大学工程训练教学安全影响因素

(一)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够强[3]


我校的工程训练建设起步较晚,2011年才从以机械生产加工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工程训练为中心的运行模式。中心运行初期实训指导教师紧缺,生师比高(中心运行初期只有11人,年实训人数近2000人,人时数近16万),教学任务重、工作强度大,一个实训指导教师需要同时看管数台机床,经常手忙脚乱,很难顾及到位。另外多年参与金工实习指导的部分师父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对工程训练教学内容的规范调整有一定的不适应,有的甚至不做调整,维持现状,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

烟台大学工程训练课程大部分安排在大一学年进行,首次参与工程训练的学生普遍无机床操作经验,也没有上岗资格,加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较少,尽管所有实训操作环节都是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在短时间内掌握操作技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学生进入工程实训中心后,对新环境好奇、过度自信、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意识相对缺乏等现象存在,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

 
(二)工程训练教学安排不到位[4]

近年来我校工程训练规模不断扩大(现年实训人数3200余人,年人时数22万),同时工程训练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导致工程训练教学安排和管理日趋复杂。一方面,学生实训时间一般为2~4周,但实训模块多,导致每个实训模块周期短、轮换频繁,使得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分级、课程体系安排等原因,我校现阶段无法集中进行工程训练,目前采用分散实训的方式,即每周只有连续半天(4学时)的时间进行工程训练相关理论、实践操作,学生往往刚熟悉操作课就结束,不连续的实训安排带来学生操作设备生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再次,由于对工程训练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程经常安排在晚上,学生操作视线受阻,造成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

(三)工程训练安全管理不到位

我校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初期安全制度体系建立不完善,实训工作基本上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工程训练教学活动中,有些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到位,安全教育走形式,在操作机床时往往凭经验或图方便,对学生要求不严,对实习过程中各工种的危险节点强调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应的安全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另外由于工程训练指导教师上课强度大,安全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不彻底,加之课堂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再者各实训室、实训车间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管理不到位,也是发生事故的隐患。

另一方面学生对实训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经常出现不按要求戴防护镜、戴防护帽、穿工作服等现象,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 工程训练安全体系的建立

我校工程实训中心成立之初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加之实训指导教师大部分是外聘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责任心不强,对大学生的情况也不了解,工程训练的安全制度和措施仅停留在口头,无法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工程训练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一)建立丰富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中心目前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模式。进场前的集中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总动员,结合工程训练内容讲解安全知识,发放安全训练手册,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进场时分组的具体实训模块安全教育,结合具体实训内容讲解安全隐患,通过观看安全事故图片、规范操作视频,让学生在动手前建立规范操作意识;进场后操作前的主要动作要领考核,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前让其复述操作过程,考核通过才能动手操作,并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不断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督促学生注意安全,让学生建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二)建立系统的工程训练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深入调研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中心以实训、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安全卫生为主要抓手,对各实训室的水、电、通道及安全警示标志逐项梳理建设,同时制定合理的中心应急预案、安全卫生管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考核等系列制度并制作成统一格式张贴上墙。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中心每个实训室责任到人,每台设备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对我校工程实训中心工程训练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

(三)落实工程训练安全管理制度

为切实落实工程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实训室安全卫生环境,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第一,实训室实行“6S”管理。中心成立安全卫生建设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实训室安全卫生检查,采用“6S”管理方法,开展实训室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提高师生素养,维护安全生产的环境。每次实训室检查结果在全中心通报,对检查不合格项目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实训室责任人,并在下一次检查时落实整改情况,确保每个检查不合格项整改落实到位。

第二,关键工序事前控制。规范每台设备操作规程,并以卡片的形式在每台设备的醒目位置挂放,方便学生随时取阅。建立加工工件工艺流程卡,针对不同难度的加工工件都配备了相应的工艺流程卡,每一步要注意的要点一一标明,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关键工步由实训指导教师统一控制,防止学生操作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教学水平事中控制。中心实行随机听课制度,组织学生对实训指导教师当堂课教学效果进行不记名评价,整理后反馈相关教师,倒逼实训指导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训教学水平。

中心每年定期开展“讲课比武”活动,在学期结束前组织中心青年教师开展理论、实践讲课比赛,并给予相应奖励,不仅提高了教师们的实训教学水平,还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了责任心。

另外中心每年组织实训指导教师参加消防演练,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操作技能。

\

 
三结语

参与工程训练的师生要高度重视训练安全,并付诸实际行动中。我校工程训练安全体系实施以来师生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实践证明,要保持工程训练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各项实训工作的开展首先应考虑安全,制定有效的制度,才能确保工程训练教学工作在可控范围内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钟全雄.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程训练教学平台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7(41):9-10.
[2]永田勝也,切川卓也,壷内良太,等.大学における事故事例の収集分析と体感型安全教育支援システムの[Z].日本早稲田大学環境総合センタ年度紀要,2010.
[3]向夕品,夏洪均.金工实习中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的防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5):531-532.
[4]初振云,周坚,刘培超,等.工程训练教学安全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48-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