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 ——以淮海工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19 14:56: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淮海工学院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为例,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项目合作和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剖析了目前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淮海工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陈劲松等.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3):1-2.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Taking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CHEN Jin-song,WANG Xiao-li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Ocean Engineering,Lianyungang,Jiangsu)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taking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Ocean Engineering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ultidisciplinary cross-train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curriculum system,faculty,project cooperation and platform construction.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as explored.

Key words:interdisciplinary;postgraduate;creative ability;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需求人才的类型也由单一化、专一型向多样化、广域型转变,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专一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应注重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

淮海工学院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工科专业是优势,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教学科研能力雄厚,正在向江苏海洋大学迈进步伐,具备对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良好基础。社会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发展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克强总理提出,促进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即科研人才须具备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能力。学科交叉培养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双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多学科交叉融合,但一些因素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课程教学体系不完善

课程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包括专业选修和公共选修课。以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为例,针对研究生,目前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在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基础课程是研究的基础,然而基础课程门数偏少,涉及的领域较窄,无法满足跨学科培养学生的要求。以复合材料成形方向为例,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物理化学、电化学以及材料加工等,涉及工程工艺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基础课程应该包含物理化学基础、电化学原理、实验设计方法等,通过修课,让没有该学科基础的学生有机会夯实该领域的研究基础,也有助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2]。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材料加工工艺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课程比较缺乏。选修课程门数较少,海洋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未体现机械与海洋方向的结合与融合。实际上,机械与海洋学科结合的研究范围很广,如海洋装备与制造,利用海洋能、潮汐能等发电,海洋生物发电,海洋生物参数检测等等。在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往往是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需要跨学科的科研人才。麻省理工学院独特的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科整合和改革创新提供参考的样本。

二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师资雄厚,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博士24人,硕博比达97%。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形成了以教授和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学术队伍。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在本学科均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多数教师专注于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交流合作较少。比如在海洋机械方面有许多亟待解决的议题,但机械教师对海洋方面的相关知识没有储备,与海洋学院的教师进行项目的合作是很好的选择。而海洋学院对海洋动物或植物进行研究,需要用到机械设备和仪器的检测,而机械学院是很好的合作对象。对学校师资队伍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增进校级及校际不同学科之间导师项目的稳定合作,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导师制[4],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的视野,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团队,让研究生得到持续的锻炼,从而更加有效培养跨学科研究生人才。

三 项目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不同学科教师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一条龙服务,使研究生所学知识扎根于实地,学以致用,做真正有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科技落地生根、造福人民。全国许多“985”“211”重点大学,都积极促进与周边企业合作,积极促进寻求项目合作,使科技服务于周边企业,促进共同发展。淮海工学院地处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苏南地区落后一些,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力度还不够。一方面,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但短期技术合作效果不明显,因此企业在校企合作上不够积极;另一方面,学校的一部分老师与企业展开了合作,但还有许多老师合作意识不到位,因此还不够积极主动。再者,省市级科技厅及政府部分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如2016年连云港市科技局和财政局启动的科技创新券兑现工作,兑现经费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向高校院所、第三方独立科技中介机构购买科技服务发生的费用。科技创新券的发放及兑现,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四 平台建设

近年来,淮海工学院搭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逐渐完善教师能力提升机制。依托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先后与连云港东睦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瀚能电气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等成立了20余家联合研发平台。通过组成科研团队,开展联合研发,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共同申报项目和科技奖项,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但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靠一部分导师动起来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老师和研究生参与进来,可以激励教师到企业创业、兼职或担任科技副总,派研究生到企业实习等,进行深入校企合作。

\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淮海工学院也将很快升级为江苏海洋大学,同时随着各方面工作的不断改进和革新,以及学校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逐渐形成,必将带动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的建立及运行。

参考文献

[1]张良.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4):11-15.
[2]张山林.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04):21-22+24.
[3]刘潇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TEM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8.
[4]吕延方.协同创新理念下的研究生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研究[J].科技视界,2016(07):78-79.
[5]吴安庆,彭蓉,杨列程,等.跨学科研究大趋势下第二课堂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3(34):134-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