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在材料物理性能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18 13:44: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经济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中国教育已经步入以创新为标志的新时代,创新能力培养是学生立足社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在《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本工作阐述了新时代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育新时代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内涵解读;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刘芹芹.浅谈在材料物理性能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83):3-4.

Brief Talking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Study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LIU Qin-qi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China)

Abstract: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Chinese education have entered a new era marked by innovation.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students to base themselves on society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in the course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is a necessary way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This work expound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new era,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ability.

Key words:innovative ability;interpretation of connotation;teaching reform

创新能力是当今大学生所需的一个重要能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激烈的知识经济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科技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创新能力是在众多实践活动或技术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对于大学生教育而言,突飞猛进的技术更新和人需求变化的加快使得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更加急迫。然而,创新不同于梦想,创新是能够取得或可能获得结果的思维与实践活动,创新的根本主体是人,基于此,要求我们现在开始就对现有的教育培养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涉及一系列培养方案的制订、教材的选取、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及方法、课后实践的安排与实施等诸多方面。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大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而如何驱动创新的动机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强而有力的创新驱动力产生之后,才能激励当代大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产生具体创新的成果。因此动机是促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原因。然而当代大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灌输制,基本采取教师讲课制度,忽略了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没有对学科的个人思考,会对学生的思维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教育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而是在这些课程及学习体制以及学习环境下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创造性地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研讨教学法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一 培养学科兴趣,重视学生探究能力

在大学教育中,材料物理学相对而言更枯燥乏味,物理课本上满是枯燥的计算公式和复杂的理论推导。因此大部分大学同学在学习材料物理这门学科之前,都对其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则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通过实验或者视频等利于让同学理解的方法给大学生展现出材料物理学虽然充斥着理论但其实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专业相辅相成,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学科时,可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更为科学地学习这门课程,同时据了解,这种做法带来的积极效果是持久的,其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中学生的适应度和接受度。例如,在进行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绪论授课时,就建造一栋大楼需要建筑材料具备怎样的性能展开讨论,如厨房用材需要耐热材料,门窗需要隔声材料,从而引出材料性能的分类。这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更能深入开展接下来的学习工作。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关键是如何促使学生能够长久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上,如何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养成思考的习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用直接阐述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理论,“老师讲、学生听”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总结。而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应当在课堂上先引出问题或布置任务,首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只有从多方面的自主思考,才会形成灵感,才能创新,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持久的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多方位的理解材料物理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索引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会主动开启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分成探讨小组,对课堂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则与自己思考不一样,会形成思维的碰撞,借鉴相互的思路,合作完成开放性作业,即能锻炼相互合作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力。

二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实践能力

材料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探索规律和检验结论离不开实验。材料物理性能的理论知识往往与材料本身结合紧密,可以说实验和实践是发现和创造的突破口,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归宿。以往物理实验往往是让学生重复测试一组数据,课堂内容乏味,学生也缺乏兴趣。此外,我国学生在动手实验能力上的差距,严肃地提醒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和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通过实验研究和发现理由的习惯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对创造性人才的要求。通过讲科学家的创造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严格学生实验的规范要求,形成良好的实验能力。例如,在介绍半导体陶瓷物理效应时,向学生讲述物理学家西贝克进行了大量理论推演和实验来研究热电关系,最终提出了应用广泛的“西贝克效应”。通过“西贝克效应”,人们可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制作热电偶,就可以达到2000℃的测试温度。而在实验的讲述中,带着问题去讲课,这些问题在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是,这不是放任自流,实验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的规范操作,教师发挥辅导作用,既能保证实验的规范性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验报告独立完成,人人动手设计实验,到步骤的正确操作和实验完成后的仪器复位等都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

三注重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也可以将相近的专业融合渗透,使学生能够学习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此外,以往考试成绩是单一的评价机制,但是学生存在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在考核机制上应该存在动态模式,这样更能促使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深入地参与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的所思所得,发表学生自己的看法。无论教学和考核中,可以鼓励学生地方参与。研讨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着重个人钻研和集体探讨相结合的教学。文献调研、小组讨论、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是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例如在开展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能教学时,就磁性的分类这一节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同组学生以授课的形式开展不同种类的铁氧体磁性材料知识的讨论,教师和其他学生能够进行提问,这种研讨式教学符合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表现自身学识的心理倾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探讨的结果给出成绩评分,并不一味的根据考试结果给出学生的期末成绩,这样更能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探究思考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力,调动主观学习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促使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大学生作为新一代建设的主力军,应当时刻牢记使命,为建设创新型中国做出贡献。

\

 
参考文献

[1]刘堃,翟向明,杜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6):1-3.
[2]卢涛,刘奥琦,向翼凌.面向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研究[J].创新教育研究,2018,6(06):499-505
[3]范春萍,陆佩雯,吴月.科技创新与负责任创新教育[J].科技中国,2019(02):42-46.
[4]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J].新教师,2019(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