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02 11:10: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我国的资助体系政策已经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如何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实现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文章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深化高校资助育人实效。希望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发展提供实效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

本文引用格式:陈言良,等.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2):298-299,308.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惠民生,暖民心的工程,事关社会公平和脱贫攻坚[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推进教育精准脱贫,这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新的工作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直接的“输血型”帮扶转变为“造血型”帮扶,全面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是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任务,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不仅为高校培养人才指明方向,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同祖国和时代共进步的机会,全方位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资助工作中更容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融入进来,为高校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提供重要的活动载体,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重要保障,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贫”和“扶智”,“扶贫”和“扶志”工作是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我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2],也是我党努力奋斗的目标。在现有贫困人口中,他们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低,如果不做好他们子女的受教育以及受教育费用等问题,不仅会带来贫困代际传递,还会造成这些家庭因学致贫,或者出现因学返贫的现象,这将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好高校资助工作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更是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切实有效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教育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这些贫困家庭实现真脱贫,高质量脱贫。

(三)加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而高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的地方,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输送有用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较多,高校要做好育人工作,就要落实控辍保学工作,高校要以系列资助政策为支撑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和培养教育等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为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

 
二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和体系相对来说很完善,实现了各个学段全覆盖以及“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总体目标,但是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复杂度高的工作,尤其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和“精准扶贫、脱贫”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内涵和要求,如何有效做到精准资助,有直接“经济型”资助变为“发展型”资助等都是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困难,精准资助和精准识别度有待提高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育人工作,首先需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目前,各大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主要还是依靠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者贫困证明,然后通过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审核,学校确认等程序完成认定工作,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各个地方或者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生活水平不同,办理贫困证明要求也不同,导致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者贫困证明精准识别度有待进一步考察,同时学校在认定贫困等级过程中,各个等级的确认条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明,导致在认定过程中认定等级不准确,无法做到精准资助等,这些都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

(二)注重“经济型”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层面帮扶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过于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扶,造成一种只要帮学生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就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误解。对于学生精神上,心理上的帮扶力度不够,由于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里上普遍存在自卑感,自我认同感较低,幸福指数较低,负面情绪较多等状况,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和谐校园[3],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感恩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另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拼搏奋斗精神的培养十分匮乏。

(三)资助育人效果单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工作有待加强

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应该把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育人上,但是在实际资助工作上,资助效果往往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帮助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或者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学业困难,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问题,毕业后面临着求职就业等压力,面对这些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有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才可以脱颖而出[4]。如何改变传统的“经济型”帮扶变为“发展型”帮扶,全面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工作,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考虑的重点。

三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效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事关教育脱贫和社会公平,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一定要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和精准资助工作前提下,积极探索“精神心理帮扶、学习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使高校资助工作多点绽放,全面开花,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培养工作。

(一)严格规范资助工作认定评审程序,全面提高资助工作精准度

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扶贫工作提出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于高校资助工作,也要做到精准,要严格规范资助工作认定评审程序,建立“班级-辅导员-学院-学校”四级审核评定制度,努力做到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评审过程中,高校不能只看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优势,做好精准认定工作,比如可以联合当地民政部门,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结合学生校园一卡通在校的消费数据[5],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另外学校可以组织辅导员或者教师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复核,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根据实地复核情况,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和动态“一人一册”帮扶措施,使真贫困的学生受到精准资助,精准帮扶。

(二)做好精神心理帮扶工作,为贫困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不懈促进校园和谐稳定,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做好贫困学生的经济帮扶问题,更要关注贫困学生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帮扶工作,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自我认同感较低,自卑感较强,心理敏感,精神食粮匮乏等,因此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要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关怀和精神引领。比如:在开展贫困认定、评审、公示时,一定要注重对贫困学生隐私的保护,辅导员不能仅仅因为资助工作才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利用线上线下工作平台把工作坐在日常,做深做实,和学生真心交朋友,真心关心学生,要真正成为学生愿意分享心声的成长引路人。同时还要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另外在开展资助工作时还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以及感恩励志,诚信自强教育贯穿到资助工作中,做到心理和精神双帮扶,助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

(三)提高贫困学生学习能力,引导贫困学生自立自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中,除了面临着经济问题之外,在学习上也面临着挑战,做好资助工作要把“扶贫”和“扶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贫困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树立自立自强的态度。比如说,在班级内部建立学习骨干,优秀党员学习对接帮扶小组,学院内部可以借助学业辅导中心设立学业答疑,重点难点课程讲解课堂,另外学院还可以借助研究生导师以及重点实验室资源建立“导师面对面”“走进实验室”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校层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学习帮扶,组织学生到国内外名校进行交流学习,提高贫困学生学习视野和自信心,切实增强贫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就业能力培养,助力贫困学生可持续发展

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凭借自己突出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帮助家庭解决经济困难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要帮助贫困学生离校之前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助力其做到可持续发展。例如:针对简历制作,求职礼仪,办公软件使用,PS制作,微信推送等开设小课堂,间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软实力,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建立长期跟踪帮扶指导机制,提高学生就业硬实力,同时还可以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树立正确求职观,理性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另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创新创业大赛,鼓励贫困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并给予一定的空间和资金支持,还可以引进校企合作项目,设立企业导师成长帮扶项目,为贫困学生营造和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全方位助力贫困学生发展。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一定要把资助育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从“立德树人”视角下切实发挥资助育人实效,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评审工作,提高资助工作精准度,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精神心理帮扶、学习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研究,全面提高资助工作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人民日报,2018,(03).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
[3]兰凯.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181-182.
[4]李义波.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68-70.
[5]李胜强.高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1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9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