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01 15:06: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学风建设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采用走访调研、深度访谈、调查问卷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在校本科生学风建设现状及成因进行质性分析研究,从责任担当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养成教育等思想建设领域方面研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具体策略与思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学风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毛丽娜,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9):228-230.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tudy Style Guide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New Era

MAO Li-na,CHEN Hong-xia,FENG Xiao-hu,ZHOu J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tyle of stud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young students.By using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in-depth interviews,questionnaire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this paper conduct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s’style of study,and explores the concrete measures and thought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s’style of study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ideological fields of responsibility-taking education,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and value formation education.Road.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 students;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tyle

一 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大学生学风建设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未来社会的进步发展。目前,高校学生的学风建设令人堪忧,引起国家、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学风建设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青年一代大学生为着重点,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校风学风建设深度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自觉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充分体现其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1]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培塑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优良精神风貌,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而且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综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本质体现,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指导,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它能在根本上从人们的意识形态层面发挥指导性作用,使人们在思想、道德和精神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境界。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的展现。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学风建设等领域,使之真正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认知领域和实践领域,成为自觉自愿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领、创新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都与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密切相关,不仅是大学生一切行为活动的精神支柱、行动向导,还为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本质与内涵

大学生学风是种理念,反映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最终形成的稳定行为表现。它支配着大学生的意志,进而支配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2]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学风理念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意识,并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自发表现出来,外化为学生具体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纪律及学习意志力等。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对所学知识的观念和看法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3]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即学习观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大学生的学习观就是大学生“三观”的根本体现,反映着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也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因此,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对学风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的刻苦程度,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与创造性,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有远大理想等等,这些外在行为集中反映出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态度、目的和意志力。因此,大学生学风外显出的是大学生学习状态,更深层次反映出的是大学生心灵深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出的是大学生的理想志趣、求学精神和严谨态度。[4]所以,大学生学风建设要从学生的思想建设领域入手,用真理的强大力量、透彻的学理分析引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规范学生外在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及成因

调研访谈资料表明,大学期间,92.3%的学生基本上靠自我约束力、自控力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受外界各种各样的诱惑,自律意识差,再加上自身的惰性,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差,没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学习紧迫感;有些学生学习意志力差,认为学科太多,知识难度大,知识枯燥无味,没有兴趣;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得知,有的学生说:“只有利益驱使,才能使自己有动力”,不明确学习目标,没有远大理想。这些学生没有人生目标或前进的方向,心情烦躁,没有学习动力,感觉学习很无聊很无味,没有意义,且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满足感和成就感等等。这些学习状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学习纪律、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意志等方面。这些现象只是学生外在的学习行为表现,都没有挖掘到学风建设的本质和深层内涵,若从这些方面入手,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更深层次的学风内涵应是大学精神、价值理念、人格品质、坚强意志力等,这是大学学风建设的着力点。大学生内心深处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影响着他们的各种学习行为。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同时也面临着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现实需求和对未来的迷惘,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角度理解问题,在思想认识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其思想状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悉心教育引导青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指引道路。[5]

三研究结果

研究认为,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可以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来解释,包括显性的要素和隐性的要素两个方面,冰山之上的是行为,大量的意识、大量的观念潜伏在水平面之下。学习行为是露在冰山之上的表层内容或现象,通过学习行为反映出内在的学习素养、学习精神,即冰山下的学习意识,只有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被唤醒、激发,才能产生对学习的忠诚感和敬畏感。学习纪律涣散,迟到、早退,是当前大学生常见的普遍现象;现象背后,反映出学生对纪律的一种冷漠状态;纪律意识淡薄,学生对规则的无视,缺乏学习责任心、责任感,消极、冷漠,是敬业精神缺乏的体现。学生一脸迷茫对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没有清晰的标准,有的学生甚至受到“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影响,上课玩手机、睡觉,课下不完成作业,只是浑浑噩噩虚度大学时光。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理想信念弱化,责任担当意识缺失,价值取向出现偏颇等等。

习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着力点。[6]青年学生的这四个方面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内在的治学精神。新时期,在高校处于价值观念多元化、复杂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就要从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层面狠下功夫,除了在思政课程上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还得抓课程思政,将价值观传授于知识之中,贯穿于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做到知行合一,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摆脱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不息者。

四具体措施与思路

研究资料分析表明,大学生学风建设,说到底是学生的思想建设,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问题。在校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主要因素还是学生个体思想认识方面出现了偏差。要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等,使青年学生把热爱祖国、努力拼搏、锤炼品德、报效国家等精神追求内化为学生的积极行动。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责任担当教育

当代青年学生承担着历史使命,肩负着时代责任,要对学生开展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青年学生只有通过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学好真本领,才能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重担。因此,高校应从大一开始对学生开展责任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的教育,启发学生思考“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应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等问题,引领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于担当重任的远大理想,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格和坚强的进取精神,使学生自觉、自律地主动学习,明确学习的意义与终极目标,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青年学生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担当时代责任,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奋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五四精神的传承者。

\

 
(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刻苦学习奋进。[7]调研结果表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文化意识等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发展自我,以追求现实需要为动机和目的。理想信念动摇不定,没有将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导致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出现了种种问题。高校是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沿阵地,高校的学风建设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能否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人才。优良的学风建设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才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良好品行。新时代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勇于砥砺奋斗,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三)价值养成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社会基础,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保持民族独立性的重要支撑。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未来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非常重要。[8]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学生学风建设重要的是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塑造,提高价值判断力,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学风建设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周围学生等各种方方面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具体的实践养成过程。高校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学习理念贯穿于一生,使学生真正领悟到知识教育、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勤学苦练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时代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头等重要任务,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理念,实现梦想从学习本领开始,完成事业靠本领成就。[9]新时期赋予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时代特征,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个体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甄别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知识是种美德,是种道德,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10]对于学生而言,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习知识就是敬业、奉献青春的现实体现,也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命,大学生有责任静心学习、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刻苦钻研、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把学习知识这种理念内化为自觉的价值需求,真正成为知学、懂学、善学的主人。

五 结语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增强新时代背景下新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风建设中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方法和手段。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肩负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不仅要自觉带头践行,而且还要始终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培育和引导青年学生脚踏实地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197-198.
[2]刘新庚.大学生学风建设时代新解[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626.
[3]周金聪.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00-101.
[4]王燕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7-05-01(01-02).
[6][10]张子荣.学德辨实:新时代青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31.
[7][8][9]中共教育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7-09-08(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