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存在形式单一、表达有限、互动受限等缺点。鉴于此,对信息化背景下普通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从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教学互动、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关键词:翻转课堂;普通化学;信息化背景;课堂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崔星,等.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9):250-251.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教育信息化进程亟待加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1]。为此,教育部对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开展工作、实施原则、试点内容等进行了详细部署。其中“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本科院校核心试点内容之一。本文以本校《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讲授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 普通化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
目前本校普通化学的课堂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通常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平均水平和接受速度决定授课进度。与中学阶段以“现象”为主的授课内容不同,普通化学的授课内容涉及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等化学反应的基础理论及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有限课时讲授的信息量较大、专业名词抽象。在多年的授课中发现,作为全校工科(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大一新生很难适应教授课进度,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教学手段
在目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主要采取板书为主,辅以PPT的教学手段。PPT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形象化、可视化的需求,但仍然存在形式单一、表达有限、互动性受限等缺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支撑的视听互动教学新模式是完善现行教学手段的重要举措。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环境中,涌现出诸如交互仿真智能性教学课件、微课程视频、智慧教室等多种新型教学手段[2-5]。
(三)课堂互动性
在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多媒体演示模式中,学生依旧处于被动输入知识的地位。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学习的主体地位应被给与肯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6]。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不应是单向机械地传递知识,而应创设一定的环境支持,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经验的“生长”。通过课程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科学的社会观。
(四)教学效果评价
目前,我校普通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以授课知识考核为导向,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和平时成绩(课后作业+课堂出勤)构成,考核成绩由教师评阅。现行考核制度下,部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知识点;平时上课“人在曹营,心在汉”,课后照搬作业答案。如此现状违背了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当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对与化学有关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的初衷。依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各高校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应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探索科学有效、非标准答案的课程考核方式[7]。
二 普通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的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较早开展此类研究的是哈佛大学物理教授Mazur,他将学习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在课堂上引入同伴互助教学。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 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8]。从此,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深度融合的典范,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9,10]。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依据欧盟终身学习的建议,当代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交际能力、协作能力、情景学习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和媒体文化技能)。培养这些技能需要改革现行传统的学/教方法[11]。
翻转课堂实质是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高参与度和做学习的主人,并能促进生师互动、拓展知识应用,鼓励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创造性地发现并解决问题,更引导学生面向职业实践。这些都是21世纪社会高等学校毕业生品质的重要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有助于满足21世纪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
三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一)革新教学理念
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普通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多以传统讲授模式为主,其基本模式为:(复习)-导入-讲授-习题-重/难点强调-作业。在此模式下,学生以解题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学习意识被动,学习习惯机械,学习效率较低。鉴于此,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营造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学环境。
(二)教学活动信息化
以全媒体为特征的新信息背景环境下,信息载体和信息表现形态日益丰富多样、信息服务平台得以扩展、信息传递方式发生改变、复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使得教学活动信息化成为可能[12]。研究表明,翻转课堂的核心特征是主动学习与教育技术的结合,翻转课堂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将最大化程度地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13]。
普通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的教育信息技术涉及:以文本、音频、视频、多媒体等不同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利用堂测工具、讨论工具、内容创建工具等为学生提供课内外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以微信、QQ、网页等发布工具传递即时信息;利用在线测验或者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学习反馈与评价;利用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进步情况,识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三)教学互动信息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要在课程开始前观看指定教学视频预习知识。在普通化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深入阐述、视听展示、研究辅导。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基于二维码技术实现出勤考察、作业抽查、堂测检验、满意度调查等。在课后答疑过程中,通过微信、QQ等进行辅导答疑、深度交流。在延伸学习过程中,利用精品课程建设、慕课平台等进行补充学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信息化
伴随二维码技术的出现,基于信息处理的条码技术逐步完善[14,15]。不妨针对普通化学不同教学环节生成用于评价教学效果的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评价自身教学效果。在授课开始,评价观看指定预习教学内容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知识点接受程度,调整授课进度;在章节复习中,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聚焦复习侧重点;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准确高效考察出勤,较为客观公正地考察作业完成情况。
四 结语
普通化学作为全校工科(非化学化工专业)实施化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亦是培养高级工程科技人才所必需的素质教育课程,应满足国家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本文以本校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对比分析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教学互动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探析了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慧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社会认同的动力研究[J].教育探索,2011(2):39-41.
[2]吴翠玲,陈珺,钱浩.基于视频辅助的翻转课堂技术在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16(6):84-89.
[3]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36-40.
[4]吴海燕,冉鸣.交互智能性化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3):110-111,114.
[5]张蕾.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教室构建的探索和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6):115,128.
[6]戴维·乔纳森,简·豪兰,乔伊·摩尔,等.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刘永红,胡先文,李雪刚,等.信息化背景下课程考核的改革与探索[J].大学化学,2017,32(3):34-37.
[8]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9]卜彩丽,张宝辉.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9):93-106.
[10]吴文涛,张舒予.中美翻转课堂研究的可视化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5):89-96.
[11]陈文冠.论自然科学类课程的e-Learning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7(8):75-78.
[12]黄晓东.试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8-59.
[13]张炜平.高校试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6(3):103-105.
[14]许博.Zxing条形码扫描技术在课堂考勤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1):88-90.
[15]高祥森,刘叶,时凤霞,等.基于二维码技术的非牛顿流体流变性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8(17):116-118,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