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普通化学》是培养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桂林理工大学《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探索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为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优质示范课程;普通化学
本文引用格式:唐群 , 张秀清 , 刘峥 , 等.《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及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 [J].教育现代化 ,2019,6(15):21-23.
《普通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是为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唯一的一门化学课程。课程面向的学生专业有: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宝石与材料工艺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形势的变化,在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下,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1-3]。
近几年我们围绕《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目标, 以“加强基础,提高素质,立足专业背景,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跟踪科技前沿,反映时代气息”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学生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及校级优质示范课程,在非化学化工专业《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领先示范作用。
一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知识创新已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基础课“普通化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融合了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同时兼顾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求索、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随着《普通化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形势的变化,我们从对当代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质的高度,对普通化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力争做到培养三个能力 ( 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反映两个特点 ( 反映工科特点和专业特点 )。教学内容既注重化学基础知识,又不断引进工程科学技术发展新成果,关注化学与交叉学科的前沿、热点知识,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例如:增加能源的合理利用、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水的净化与废水处理等拓展知识的学时,将基础化学知识与能源、材料、环境、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问题等相关专题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工科专业的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理解、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
更新后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反应较好,在掌握原有课本理论基础上,与专业及学科前沿紧密结合, 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提高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一) 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问题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启发型“三式”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考,实现师生互动,达到“让学生好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想学”的讲授目的。①“问题式”教学法,是教师围绕讲授内容,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之后经过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问题式”教学方法主要在课程内容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三基”讲授时使用,可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形成富有思考性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②对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及涉及到公众关注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兴材料、生命科学、健康与营养等社会热点问题,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设计一些开放式而不是封闭式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教师不把着重点放在学生观点的对与错上,而是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③“研究式”教学方法,主要利用在学科最前沿的热点问题讲授,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这种没有预期答案的讲授中,思维状态达到最好水平。
(二) 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最佳的方式组织教学。对涉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等教学内容,我们主要借助模型和挂图等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而对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的社会热点问题等教学内容,则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在实践中,要融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长处和优势,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学院图书馆购置的中外文数据库在辅助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布置一些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学生专业和社会热点关注的化学问题,把学生引向互联网,鼓励学生主动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有效从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三) 建立了多样化考试模式
近几年来,根据《普通化学》课程两个教学层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课程组教师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适用于《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的新型考试模式和考试评价体系。①对第一层次必修教学内容,采取“平时测验 +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 开卷考试”等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而考试的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平时测验”借助课程组开发建立的新型计算机网上测试系统进行;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考察学生运用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验基本操作”+“完成一个设计性实验” 的组合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③对第二层次选修教学内容,则采取“小论文或小设计考试”、“开卷考试” 模式来考核学生。这种多样化的考试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可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 努力打造优质教学资源
将教学资源与“教学质量工程”同步建设,以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具体的措施有:实现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多种媒体、多种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多种功能教学软件以及纸质文字教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将教学资源网络化,上传至网络共享平台的所有资源,都可以在网上运行或供学习者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精品化,对于基本教学资源如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例题、实验指导等都是按照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建立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新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的,这些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对重点难点的剖析过程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以网络化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目前,除了建设国家级普通化学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MOOC 平台外,普通化学课程组还在学校的教育在线平台上建设示范网络课程,向学生开辟了拓展教学资源栏目,如在线考试系统、仿真实验、师生交流等,这些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 营造良好的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人才逐渐成为主要的竞争力,掌握人才资源就意味着能在未来的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定位有着不同的差别 [4]。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且应该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和高效率的工作模式较好的完成相关工作,这就对传统的《普通化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科学生教育实践中,《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以较好的解决本科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具有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进而在以后的就业和发展过程中, 形成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促进学生实现持续发展。
在本科教育阶段,教学环境的营造对于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在营造教学环境方面多下功夫。因为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教育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深入挖掘《普通化学》的教育内涵,并且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形式,提高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导向性 [5]。除此之外,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个短期的教育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所以为了保证教育培养质量,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围绕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 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模式,强化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多方教育资源,共同为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并且将这种培育形式作为一种长效发展机制,明确培育目标,提高《普通化学》学科教育的实效性。
五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高效建设
在本科教育实践中,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老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从当前的本科《普通化学》学科教育情况来看,部分学校还存在师资力量不均衡的情况,一些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开展教学 [6]。及时有些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教学形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偏低,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所以为了实现《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就应该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方面多下功夫,这也是课程体系建设和未来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对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和调研活动,针对当前《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向其他学校学习先进课程建设经验,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情况和发展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规划,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化学综合能力,这样在学习化学专业的其他课程之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7]。同时, 教师也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不利影响,积极接受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提高化学学科教育的时代性特性,从而有效促进《普通化学》学科教育更好发展。
六 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教育体系建设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之下,教育实践中一直都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但是进入本科阶段的教育之后,由于学生没有了考试的束缚,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不再适用。但是老师似乎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的观念开展《普通化学》教育,这与倡导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科教育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8]。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时间《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建设没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对于课程教育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想实现《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建设的预期目的,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竞争趋势,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实践中,应该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9]。然后在此基础上, 明确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去掉出传统教学模式之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部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同时强化学科教育实践,使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从而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七 结语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的考核模式等,实现了《普通化学》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在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家宁,田少萍,宋天佑.构建创新型化学人才成长的教学平台 [C].第十二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3, R35:371-373.
[2]唐群,邹志明,刘峥,刘勇平,梁军.“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 33:92-94.
[3]秦红.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91-94.
[4]申烨华 , 王尧宇 , 李剑利 , 等 . 地方综合性大学化学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的建设 [J]. 大学化学 ,2018,33(9):16-20.
[5]丁苏君 . 初三化学衔接课程建设的实践和研究——基于苏州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伟长实验部工作 [J]. 化学教与学 ,2018(12):12-14.
[6]孙娟, 赵朝成, 刘芳, 等.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 —— 以环境工程专业课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49):65-66.
[7]吴梅 , 努尔古丽·拉提莆 . 基于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38(20):104,106.
[8]王会东 , 张歆皓 , 王凯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化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探索 [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8(11):89-90.
[9]谢昆 , 孟衡玲 , 蒋成砚 , 等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以红河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46(18):217-2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64.html